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治官的官”没有“铁帽子”

2013年05月19日 22:37

 

有人把领导干部比作是“治民的官”,而把纪检干部比作“治官的官”。那么,当“治民的官”被监督之后,“治官的官”又由谁来监督呢?当政府的权力被关进制度的铁笼之后,监督这些权力的纪检部门权力又该怎样制约呢?

有位群众对纪委书记说:谁生病,你们不能生病;谁腐败,你们不能腐败。你们要也倒下了,咱们老百姓对反腐败就没有指望了!这句话是老百姓的心声,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纪检干部的信任与期望,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纪检干部自律与用权的担忧。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不仅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重要的治党治国理念,也是中央纪委在新形势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多次讲话中都突出强调了这一点。近日,在出席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上,王岐山再次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他特别指出: 巡视组组长不是“铁帽子”,一次一授权。要严守政治纪律、廉政纪律、保密纪律,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巡视队伍。这些重要思想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有人把领导干部比作是“治民的官”,而把纪检干部比作“治官的官”。那么,当“治民的官”被监督之后,“治官的官”又由谁来监督呢?当政府的权力被关进制度的铁笼之后,监督这些权力的纪检部门权力又该怎样制约呢?“不是‘铁帽子’、一次一授权”,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通过严格、切实有效的制度,来保证制约“制约者”,监督‘监督者’。使其监督的链条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对于纪检干部来说,工作岗位不是保险箱也不是免疫区。我们党历来重视纪检干部队伍建设,都是把那些德高望重的优秀干部充实到纪检监察岗位上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设工农检查部,部长是党的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何叔衡。1949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中央书记是朱德。1955年3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为董必武。90年来,正是这样一批批党的优秀干部在纪检监察岗位上,发挥了党的“政治保健医”和反腐败的“千里眼”作用,为党的肌体的健康、为党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纪检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纪检岗位也不是政治保险箱。社会上各种思想、各种诱惑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和考验着我们的纪检干部队伍。尤其是近些年来,纪检干部违法乱纪的案例屡见报端,成为反腐败斗争严峻性和复杂性的一个注脚。如2010年12月30日被执行死刑的湖南郴州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锦春曾经说过,他就是到郴州当纪委书记之后开始腐化的。因为他是市委副书记,又是纪委书记,所以,谁也不敢管他。属于同级党委监督不了,纪委自己也无法监督的特殊人物。想要搞什么就搞什么,没有人敢阻拦。制度成了挂在墙上的月亮。根本就不落实。省纪委每年都搞红包上交,他们每年只交一万,做做样子而已。实际上收的远远不止这个数。由于曾锦春以权谋私、拼命敛财,最后,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终因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罪行极其严重,被判死刑。曾锦春一边反别人腐败、一方面自己搞腐败的教训说明,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告诫全省的纪检干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处在反腐倡廉工作岗位上,并不意味着我们进了保险箱,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了天然的免疫力,更不意味着监督者可以拥有游离于监督之外的特权。而是处在反腐败的风口浪尖上,处在腐蚀与反腐蚀的漩涡中,纪检监察干部犯错误、出问题的风险也就更大了。”然而,纪检监察干部若出问题,往往性质更恶劣、危害更严重、社会影响更坏!因此,我们对此必须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切实做到在反腐倡廉方面,既不能有“特区” 、也不能有“盲区”、更不能有“红灯区”;在国法党纪面前,必须坚持人人平等,不能有特殊组织、也不能有特殊人物。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对于纪检干部来说,信任和监督都是关怀、都是爱护。 去年11月30日,刚刚担任中央纪委书记半个月的王岐山亲自主持座谈会,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专家学者问计。在谈到要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时,王岐山说,“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绝不能‘透支’党的信任和信用”。 “要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今年1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王岐山又一次强调:“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他指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不适合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要坚决调离,对违纪违法的要严肃查处。中央纪委还就切实加强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严格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健全岗位责任体系,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培训力度,完善回避、保密制度,自觉接受党组织、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还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党性原则,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不准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定相违背的言论,不准越权批办、催办或干预有关单位的案件处理等事项,不准以案谋私、办人情案,不准跑风漏气、泄露工作中的秘密,等等。中央纪委这些措施不仅回应了社会对监督纪检部门的关切,也把纪检监察权力的运行规制在正确的轨道上,这无疑是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这表明,在纪检监察的岗位上,既不是保险箱,也没有铁帽子。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有一颗服务于民的平常之心!

5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出席2013年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并讲话。

打铁还需自身硬,“己不正焉能正人”?王岐山代表中纪委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承诺:职务就是职责,权力意味责任。面对党和人民的信任,首先要从我和中央纪委常委做起。纪检监察干部要做严守纪律、转变作风、拒腐防变的表率。

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也充满希望。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19/7148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