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火箭干部与“官二代”提拔
2013年05月20日 12:58
一、媒体关注热点综述
5月4日至5月10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国内近百家网站/平面媒体和新浪微博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对舆论关注的反腐领域热点事件进行了梳理。“重庆依法依纪处理雷政富等21名党员干部”和“湖南耒阳被曝现80后女副市长系原市长之女”受到媒体和网友高度关注。
表一:舆论重点关注排行:
二、反腐新闻一周概述
继雅安地震和五一假期之后,反腐舆情热度回升;本周,涉腐舆情事件较多,纪检作为,网络曝光,媒体披露的各类新闻有遍地开花之势,反腐形势可喜。广东、湖南和河南是传统的涉腐舆情高发区,且各地涉腐舆情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广东省官员受贿现象严重,广东司法厅原党委副书记王承魁等多位官员因收受贿赂获刑或被开除党籍;河南地区基层官员打人和公款吃喝等作风问题突出,官员素质问题被推倒舆论风口浪尖;湖南省27岁副县长刚刚被提名免职,耒阳市再现市长“世袭”传闻,年轻干部涉嫌违规提拔,引来群众聚焦湖南用人机制。媒体指出,湖南在提拔干部问题上,频繁引民众争议,更甚者,当民愤无法平息时才予以重视。对此,湖南相关部门要认真反思。
从新闻所涉主题分析,有关纪检机关的言论和举措获得关注,如国家信访局暂停信访排名、中纪委严禁公共场合截访和国信办表示网络监督专区获广泛关注等,高层拓宽民意反馈渠道,显示出打击腐败的决心,这将有效提振民心,激发群众反腐热情。近期国企负面新闻也有高发态势,如中移动腐败案继续发酵,中铁建8亿招待费引发舆论关注央企吃喝送礼潮等。10日,审计署发布10家国企2011年审计结果公告,有媒体发问审计为何不见“招待费”?可见媒体监督国企执行“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热情一直较高。国企存在的财务管理不规范、腐败等问题,不能忽视,相关部门应警惕国企腐败引发新的社会不满。
从新闻曝光源头分析,本周网民举报事件较多,“耒阳副市长”和“揭阳副县长”同日引起关注,媒体介入报道,政府回应,纪委调查各主体有效联动,成为本周网络反腐的典型案例。
表二: 近三周涉腐舆情事件总量对比
表三: 涉腐舆情重点地区一览
三、一周话题
本周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信访制度、官二代火箭提拔、国企腐败等,信访制度方面,近日中纪委官员张少龙接受访谈时表示,各地纪委严禁在公共场合截访,国家信访局同时证实,各地信访人数排名已经暂停数月,另外,浙江一起因上访被精神病的新闻被曝光,经省高院审理确定当地公安局行为违法。网友认为这是信访制度改革的良好信号,值得关注。除此之外,部分重点舆情事件出现新进展也引发舆论聚焦,如雷政富、房姐龚爱爱和湘潭27岁副县长等事件,网友对最新处理结果表示关注。
1.话题概述
本周,几位年轻干部很受关注。2013年3月曝光的湘潭“27岁副县长”曾引起舆论强烈关注,5月7日,副县长徐韬被提名免去职务,使得这一舆情逐渐回归冷静。5月8日,又有两位官员快速升迁引爆网络,分别是湖南耒阳80后女副市和广东揭阳27岁副县长。这宛如一颗“深水炸弹”将不被信任的选拔任用制度再度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此番网络曝光引发舆论围观,有着特殊的舆论环境,近两月内曝光了5起火箭提拔事件,在部分事件调查尚未结束,公众的信任创伤还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年轻干部注定会遭到舆论的讨伐。加之其自身“子承父业”和 “无缝对接”的背景,更容易引起舆论猜想,“禅让制”“世袭罔替”等词汇不断刺激着负面舆情高涨。官二代屡被提拔,舆论的质疑焦点不是官员能力是否足够出众,而是选拔制度的不透明和权力世袭导致的阶层固化。建立在权力转移基础上的各种利益“特供”、机会“特供”,践踏了社会公正,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基石。如何将权力更有效地关进笼子里,避免各种“世袭”与“特供”让人日益产生焦虑感乃至绝望感,已是一个越来越无从回避的问题。
表四:本周涉及司法腐败的报道
2.“官员世袭”暴露的问题与危害
3.“官二代”火箭提拔为何频频发生?
利益驱动。网友“起风”认为,官二代火箭提拔甚至世袭成风,根本在于巨大利益的吸引,这种吸引力甚至超过了法律法规的威慑力。父辈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数十载,好不容易官至高位,如何将多年来在官场积累的各种人脉资源的价值最大化?“肥水不流外人田”,退位前将子女扶上位,将内部隐蔽的利益链继续维系下去,可谓打得好一手“如意算盘”!
干部选拔机制不透明。官员的选拔任用是“自上而下”、小范围对小范围的方式,程序不规范、不透明,导致“干部年轻化”、“破格提拔”,往往沦为一些人以权谋私、高裙带关系的借口。媒体指出,“官二代”本身没问题,问题在于选拔、任用的程序是否阳光,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也就是说,公众质疑的并不是“官二代”本身,而是整个选拔任用的体制。
信息公开力度不足。公开干部信息,首先要公开个人简历,如果连这个都“可以没有”,何谈透明,何来监督?京华时报陆文江认为,副市长担负重任,却“养在深衙人未识”,同样,受到质疑的揭东县副县长的简历,在政府网站上也找不到。对干部基本信息藏着掖着,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能够证明干部个人德才业绩的信息长期缺席,其他地区应引以为戒。
问责机制不健全。官员火箭提拔问责力度被指不足,凤凰网评论指出,以往的责任追究往往到直接责任人便止步,至于“谁推荐的”、“谁提拔的”、“谁考察(考核)的”、“谁投赞成票的”、“谁审计的”、“谁监督的”、“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或阻止”、“为什么没有人反对”等疑问几乎没有人提出,这大大降低了犯罪成本,不利于对违规提拔形成外部约束力。
4. 如何铲除“官二代”火箭提拔的土壤?
表五: 微观点集锦
抽样205条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选拔任用干部,必须要打破自上而下封闭式的选拔方式。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由官选官,还是由民选官。吴显庆教授引用李瑞环的原话发表微博称,干部人事制度不改革,其他一切改革都靠不住。为什么有些干部怕领导不怕群众,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在群众面前什么离谱的事都敢做,怕仆人不怕主人,因为他的命运在领导手里,吃谁的饭,当谁的官。
实现选拔程序透明。阳光下无腐败,面对不时飘来的“官二代疑云”,改革人事任免机制和实现选任过程透明应该相辅相成。舆论认为,使选人用人更加透明化,让公众监督的目光得以注视干部提拔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才是提振公信力的治本之策。
完善官员任前公示。官员任前公示是实现程序透明的题中之义。让公众知道一些应该知道的事情,既能有效防止官员提拔任人唯亲的现象,也将官员子女仕途升迁置于日常监督之下。@新黑帖建议,新提拔官员任职之前,除了个人的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之外,其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等个人信息也应向社会公开。
加强追责力度。从耒阳副市长到揭阳副县长,子承父业,彰显了用人机制不透明和权力的,究其根源,追责和惩罚机制软弱是一大原因。“火箭提拔”不应止于当事人免职,网友建议追究“违规提拔”的操作者、指使者和监督者的责任,即不管是“用人失当”还是“监督落空”,责任都要追究。
5.舆情点评
时下“破格提拔”、“火箭提拔”的“官二代”新闻多有出现,堪称是当代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新话题、新焦点。据媒体统计,近年来,经网友曝光、媒体报道并引发公众质疑的“火箭提拔”的年轻官员有18人,仅6人最终因媒体报道而被免职或者自动辞职,其余10余人仍在原岗位工作。网友们认为,“火箭提拔”折射地方用人机制的黑幕深不可测,惩罚力度普遍不足。
梳理近期的官二代新闻发现,今年3月以来曝光频率明显升高,共有5名年轻官员引起围观,辞职或被免职的干部3人,分别是济宁韩寒,湘潭徐滔和揭阳江中咏,占查处总数的50%。曝光频率高,查处力度大成为两会后涉及官员任用舆情事件的特点。这表明,一方面,群众对官员非正常升迁已经特别警惕,一旦违规操作被曝光,瞬间就能引爆民怨;另一方面,近期惩处人数之多、处罚的力度之大、追究时间之快,显示出官方在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打击腐败行为上还是有所进步。
“官二代”火箭提拔的案件中,往往存在诸多争议和疑点,进而引发网友扒粪热情,部分官员甚至被“人肉搜索”,群众对真相的拷问折射的是社会对“权力荫蔽”“选拔不公”和“阶层固化”的重重忧虑。对此类事件的处理是对当地政府部门舆情应对能力和查处勇气的全面考验。从目前来看,衡阳耒阳市在事件应对中存在“信息透明度不足”“应对方式乏力”和“处理方式简单”等不足;揭阳市在事件曝光后迅速回应将认真核实,3天内通过向媒体发通稿的形式向公众传递真相,应对速度快,调查更显诚意,但仍有网友认为,免职不应是事件的终结,更多内幕还有待披露,违规升迁的指使者和操作者需连带担责。综合考虑事件的特殊性与舆论关注程度,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在积极调查事件真相的基础上给公众一个清晰的交代,如此才能为公信力止损。目前,耒阳市最终调查结果尚未公布,民众将拭目以待,法律的准绳能否在在地方度曲直。
责任编辑:郑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20/7148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