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怎样才能吃上干净、放心的食品?

2013年05月21日 13:5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民生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保障,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实现食品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健康与水平,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是最为重要的手段和载体。

“对中国目前不断出现的食品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民众选择政府监管不力占69.12%,相关法律不健全占69%,司法惩罚以及监督不全面占60.92%,不法食品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占55.88%,购买者假冒伪劣鉴别能力较弱占42.65%。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百姓对于产生食品安全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食品安全法规不健全和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等方面所致,也凸显了此问题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和现实环节的薄弱性。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体制中涉及不同主体、不同内容和不同管理方式。因此,为让老百姓吃上干净、放心的食品应积极推进加强“两个主体,一个责任”意识,实现“两个转变”,深化“四个结合”。

强化“两个主体,一个责任”,实现源头治理。“两个主体”是食品安全生产者和监管者,而两者共同的一个责任是实现食品安全,保障百姓健康生活。食品生产经营者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坚决落实生产经营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生产、运输、储存等各环节的安全,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监管者则是保障百姓消费安全的首要护卫者,应从健全法律规范、完善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市场规范、科学管理力度,消除食品市场危害诱因。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当两者目标一致、行动一致、相互配合,才能够为我们的食品生产、食品市场、食品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安全奠定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根基。

推进“两个转变”,创新监管方式。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是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要积极推进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监管方式转变。高度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统一、实时互通、信息共享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现对食品生产经营的远程巡查、零距离监管和全程可追溯。二是要积极推进由问题反应型向风险防范型转变。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信息报送网络,畅通信息报送渠道,提高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确保食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深化“四个结合”,提升监管效能。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管理系统工程,准确把握各个环节与各项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保障水平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将食品安全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解决好产销源头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从根本上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能力。二是要将食品安全制度建设与狠抓落实结合起来,及时梳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监管制度体系,营造督查严格、违者必究的环境,推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三是要将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在加强行政监管的同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积极构建群防群控工作格局,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四是要将日常教育与集中宣传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国家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一方面,要切实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意识、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大引导消费者安全、健康、理性消费宣传工作,普及消费者食品安全常识,提高食品安全识别能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21/7149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