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前沿观察
商界大佬如何对抗“隐疾”?
2013年05月22日 16:25
一、“猝然”命途
【编者语】:5月14日上午,奥美公司的一封内部通发邮件被上传至网络,其北京分公司员工猝死的消息得到了证实。在这封内部邮件中该员工李某死因被定为突发性心脏病。在13日就有人在微博中爆料,在奥美公司楼下一男子面色蜡黄、瞳孔发散,僵硬的躺在担架上,连续被按压胸腔也没有效果。而死者的个人微博提到他自己已经连续加班了一个月。
就在人们还在关注奥美公关男的死亡事件时,搜狐旗下一家网络游戏门户信息公司的员工小张,上班途中晕倒抢救无效死亡。而他的职业,是被人称为白领民工的IT男。
职场压力成为了一种慢性毒药,白领们有意无意中饮鸩止渴,最终骤然崩溃。而这种身体长期超负荷运动所造成的不可逆损伤,并不仅局限于员工身上,商界大佬们也似乎难逃类似的命途。
1、杨迈:死于跑步机上的扭转者
2004年4月8日,人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扭转盈亏的爱立信时,连续超负荷工作的爱立信总裁杨迈因心肌梗塞,死在了跑步机上。
在杨迈担任爱立信中国的5年内,爱立信中国公司成为爱立信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公司,中国市场也成为爱立信全球仅次于美国市场的第二大市场,而在去世前的杨迈也正在计划把中国变成爱立信全球的生产和研发中心。杨迈去世前还在上海出差,策划与夏新的合作。
因为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用脑过度从而造成神经过度紧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原因引起的身体不适,并未引起杨迈的重视,最终长期超负荷工作拖垮这位经理人的健康。
2、孙德棣:打着点滴谈业务
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先生于2005年9月18日猝死,死因未明。医生称其据说孙德棣从2004年4月得病后,一直在香港靠打点滴维持生命,但对网易公司的重要事务仍亲自过问,缺乏休息使得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是其主要的死因。
孙德棣去世消息传出后,IT业界诸多知名人士一边感慨孙德棣英年早逝,同时纷纷劝慰自己的同仁“注意身体”。其中博客网CEO方兴东“人生如狗”的说法最为触目惊心,他引述了国外某本书的说法:“互联网的时间尺度是以狗年来计算的,我们的一年相当于普通人的7年。”他认为应该警惕互联网的节奏,因为“使命和理想很重要,但是生命依然高于一切”。
3、张生瑜:少壮派掌门人的末路
和孙德棣一样英年早逝的人还有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生瑜,被称为“药中茅台”同仁堂的“少壮派”掌门人,他因心脏病猝死,年仅39岁。而在这之前,张生瑜的一向是集团用人“知识化、年轻化”的标志,他的死被网友戏称,卖药的却没法救自己的命。
同仁堂称他的去世不会改变同仁堂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营销模式的改革创新。但这位掌门人的离开可能会给同仁堂这家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金字招牌的老国企带来一定的损失。
二、“抑郁”脆弱
【编者语】有些大佬们的职场压力并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身体上,有些也深陷入心理疾病中,这些大佬成为了一群来自于职场的孤独者,其中一些人悲观情绪甚至无人察觉,最后他们选择了惨烈的方式来回避这种孤独。
1、苗建中:未曾料到的自缢
没有一个人会料到他的死亡,苗建中,民企德州晶华集团的董事长,因患抑郁症在家中自缢身亡,享年53岁。去世前二十几天,他刚与建设银行签订20亿元贷款合同,在临别前的上午,他还平静地接了几个客户的电话。
苗苛求完美,企业里的工种没有他不会的。他控股61%的晶华,7年前从一个作坊式旧厂发展为总资产36亿元的亚洲最大空心玻璃砖产销基地。悼词上说:“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苗董事长承担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心理产生障碍,从而产生抑郁倾向。”
2、徐凯:从自闭到自杀
2005年1月初,身家8.8亿元、54岁的金花集团副总徐凯在酒店上吊自杀。与其工作的同事回忆,在之前工作中徐凯就“精神恍惚,老发呆,答非所问”,徐凯说自己整夜失眠,动情处还流下眼泪。当时的徐凯已经不喜欢和人交流,甚至一天三顿都在公司饭堂吃。
心境悲观、态度冷淡、兴趣丧失、日以继夜地自责、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最危险的症状就是自杀。在抑郁症患者的眼中,生命不过是一场既漫长又痛苦的折磨。加上足够的行为能力,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成功率非常高。
三、那些敬畏生命的强悍“对抗者”
【编者语】美国《财富》杂志对现代职场有这样一句评述:最后的禁忌,不是性,不是酗酒,不是毒品,而是职业压力。由此可见,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职场压力都是人们面对的问题。观察现代企业的CEO们,他们以科学之道管理企业的同时,也开始以养生方式管理身心。
1、潘石屹:因跑步成为网络红人
潘石屹被看作是当今中国最活跃、最具有鲜明个性的房地产领袖之一。同时他也是个网络红人。他红到什么程度?不少人会每天习惯性地翻开他的微博,查询当天的空气质量。他永远不会让粉丝失望:每天凌晨4点起床、5点报空气质量、6点开始晨跑。晒完了自己新买的NB运动鞋,跑完了几公里,他就秀起自己的跑步路线图。从路线图上看,他跑过了五湖四海,五大洲七大洋,从纽约的中央公园到他自己家的SOHO。这让人很羡慕。
更让人好奇的是,潘石屹跑步时,用的什么APP?百度知道给出了答案:Nike+ GPS,跑步神器,付费1.99美元即可使用。这点钱显然是值得的。潘石屹悄悄告诉他的粉丝们: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多活7年。
跑着跑着,潘石屹的“跑跑”之名也就传遍了江湖。
2、马云:迷恋武侠,所以打太极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是个武侠迷。
所以他把阿里巴巴做成了一个门派:价值观叫做六脉神剑(最早的版本是独孤九剑);核心技术研究项目组,名字叫做“达摩院”;搞论坛叫做“西湖论剑”,或者“掌门人大会”……
早大学毕业之初,马云就在西湖边上学会了杨氏太极,自那以后,他先在后拜过9位老师。还曾在缙云山闭关8天,不说一句话。 不过,“学了很多,却无一精通”。所以,他只能在和属下开会时,打一套太极拳来助兴了。
2013年,马云与李连杰在杭州合建的太极馆开馆,进入试营业。据了解,这所取名为“太极禅院”的场馆将以太极为主题,融合会议服务、餐饮等。一向为标杆式人物的马云,在使阿里淘宝成为一个神话之后,也许也会掀起太极学习的潮流。
3、柳传志:游泳治疗梅尼埃病综合症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该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
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在年轻时创业时,由于压力过大、休息不好,患上了梅尼埃病综合症。1994年那会儿,为了战胜并指,柳传志练习长跑,400米的跑道,每天早上起来跑六圈。2001年迷上了游泳,天天早上起来游泳,直至今日。
4、张朝阳:坚持登山就是坚持一种人生态度
2013年5月4日,号称“闭关两年”的张朝阳接受了专访披露自己从抑郁症中挣脱出来之后,他觉得不会退休,只是刚从外星球归来。相比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身份,张朝阳更像一个职业登山人,他甚至组织了登山队攀登西藏启孜峰。
张朝阳说他第一次对登山有真正的认识,是和王石、刘建爬了海拔5000米左右的四姑娘山。2003年,中国登山协会和中央电视台为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年,组织大规模的登珠峰活动,王石再次邀他参加。后来因为资金短缺,搜狐阴差阳错地成为赞助商,成就了“彩信上珠峰”,也让大众知道了张朝阳的新爱好,看到了他身着厚重的登山装备,与雪山、帐篷为伴的情景。
那次张朝阳的成绩是6666米。
在他2003年的珠峰攀登日记中,他以非常感性的文字写道:“我开始佩服那些勇敢攀登的人们,单只是虚荣心是无法支撑他们面对如此极端而危险的挑战,在那时刻,你不会想到成功归来的鲜花与喝彩;那......还有什么?那是对人生严肃认真态度的毅然选择!那是内心勇敢乐观的无言明证!那是对人类生命力强大的终极与歌颂与赞叹!”
他认为登山是一项运动,选择并坚持高山探险,就是选择并坚持一种人生态度。
【编后语】作为一个懂得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家,大佬们也在摸索着科学养生之道。他们拥有专业的营养团队、完善的健身计划,相比之下,普通的白领阶层还处于工作生活双重压力下的hard模式,想要以养生为目标的生活下来似乎太难。可是,意识指导行为。也许我们不能像潘石屹一样于纽约的中央公园晨跑,但我们可以下班路上少坐几站公车,走一走;也许我们不能像张朝阳那样登珠穆朗玛,但我们可以周末去附近的公园踩踩健身车;也许我们也没有大佬们的营养师,但每天早上一杯温开水总是能够做到的;没有心理师,那就和朋友聊一聊,和父母谈一谈。总之,无论何种方式,每一天的改变思路健康养生,在这大都市才能保持着心境上愉悦身体上的通畅。
(文章综合凤凰网、网易新闻、人民网等报道)
责任编辑:郑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22/7151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