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正道沧桑系列评论

《正道沧桑》观后感—党要管信仰是题中应有之义

2013年05月23日 13:29

 

毋庸讳言,当代中国,像圣西门一样对信仰如此执著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社会缺失信仰,难免乱象丛生,正如《大路上》台词所描绘的那般:“管它正义路西斜街——只抄那道近的;管它红砂掌黑砂掌——只练那致命的;管它那奶妈奶粉——只喝那价值高的;管它名医名妓——只当那红得不得了的……”如此乱象之下,对人的价值判断必然离谱。许多人包括党员领导干部,有的开始摇摆思想,有的开始动摇信仰,有的开始放弃理想,有的开始追求荣华。这些现象绝不能等闲视之。

死亡的黑暗背景足以衬托出生命的无限光彩。当绿叶缓缓落下,一个人的生命终结之时,伟大与渺小、高尚与卑下的分界愈加明显。所以,我格外欣赏萧伯纳那句名言:“生使一切人站在一条水平线上,死使卓越的人露出头角。”

克劳德•昂利•圣西门,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卓越的人”。谁都不否认,他的“头角”在其身后更加璀璨夺目。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三集《叛逆贵族》结尾处那幕场景,令人刻骨铭心——

1825年4月,在《新基督教》出版的第二天,圣西门病倒了。5月19日,这个因对社会失去信心而自杀过的叛逆贵族,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未来充满希望。医生问他,“你现在难受吗?”圣西门回答,“说这个没意思,让我们谈谈社会主义吧”。圣西门讲了许久,最后抬起手说,“我们稳操胜券”!随后死去。

什么是信仰?信仰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这就是答案。

从圣西门临终遗言看“信仰的力量”,能让有信仰的人倍受鼓舞,也能让缺乏信仰的人感到羞愧。

古往今来的实践表明,没有信仰的社会是可怕的。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关于信仰,前不久刚刚辞去CEO职务的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说得好,所谓信仰一是有所敬二是有所畏,有信仰的人就是有敬畏之心的人——感恩昨天,敬畏明天,创造今天。圣西门在度过近30年的艰苦岁月后,由贵族变成战士,由商人变成穷人,由封建社会的叛逆变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他终于找到为之奋斗的目标和事业,这就是为人类的幸福构建一个理论大厦。为信仰而寻寻觅觅,精神可嘉;为信仰而舍弃既得利益,谁人堪比?

毋庸讳言,当代中国,像圣西门一样对信仰如此执著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某种程度的信仰缺失,实际上归因于“旧的不在,新的没有”。社会缺失信仰,难免乱象丛生,正如《大路上》台词所描绘的那般:“管它正义路西斜街——只抄那道近的;管它红砂掌黑砂掌——只练那致命的;管它那奶妈奶粉——只喝那价值高的;管它名医名妓——只当那红得不得了的……”如此乱象之下,对人的价值判断必然离谱:说你“本本分分”可不是抬举你;说你“咋咋呼呼”可不是数落你;说你“人挺可靠”是说发家致富靠不上你;说你“混蛋一个”是说将来混得好的可能还就是你。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持续加快,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提高,随之而来的信仰失重、行为失规、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现象究竟该如何避免?面临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多样、利益多元、国际多端等新情况、新问题,许多人包括党员领导干部,有的开始摇摆思想,有的开始动摇信仰,有的开始放弃理想,有的开始追求荣华。这些现象绝不能等闲视之。

基于这一判断,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可以说,在重塑信仰的过程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信仰灌输固然重要,但信仰毕竟不是外在强加,而是在历史选择中形成的。圣西门当兵打仗、游历欧洲、经商赚钱、搬家求学、当缮写员维持生计、撰写著作阐述理想,一系列不平凡经历不断催生了他为“改造人类命运”而工作的念头,越到后来这念头越强烈。这就是信仰。同样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而从内打破则是生命。对有信仰的人来说,信仰就是生命,为了信仰,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譬如瞿秋白,譬如方志敏,譬如赵一曼,一个个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烈士,在慢慢寻找中确立起自己的信仰,一旦确立则一生不改、终生无悔。他们为了心中那份神圣信仰而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令人肃然起敬。

一个社会的集体信仰,同样是在比较和选择中确立起来的。理论界普遍认为,信仰是外界经过心灵投射后的产物,宗教或政党只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经历了大苦大难的中国人,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中,逐步确立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正确理念,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和信仰,从而创造了一个个奇迹,造就了一个个辉煌,这种“心灵投射”的唯一选项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人民之福。

当代中国,即便我们的对手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强大的民意基础。有人说,在群众眼里,共产党员的“员”字常常是隐去的,他们更多时候是从每个党员的身上看到党的形象。如果把党比作森林,那么每个党员就是一棵棵树木;如果把党比作海洋,那么每个党员就是一滴滴水珠。“员”字前面就是党,这朴素的道理意味着:党员值得信任,一个政党、一种科学理论才值得信仰。

 

从信任到信仰,距离有多远?

1814年到1825年期间,圣西门逐渐进入创作成熟期,连续出版《论实业制度》《实业家问答》等一系列著作。最后一部著作《新基督教》的问世,则阐明了他努力的最终目标——为了工人阶级的解放。笔耕不辍,探寻不止,这就是信仰之路。

今天,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该扪心自问:我是否用忠诚和勤勉赢得了群众信任?全国8300多万党员如果人人做到这一点,就会是一股汹涌澎湃的巨大力量,变革现实,推动发展,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100年”的宏伟目标。

党要管党,管信仰是题中应有之义。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广大群众积极追随,正确的信仰就能支撑起人的精神世界,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生存、发展的无穷力量与勃勃生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责任重大,须臾不可懈怠。

信仰的力量不容怀疑。它可以让一支军队攻无不克,让一个民族坚强站立,让一个国家重新崛起,让一个民族走向复兴。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四个有利于”的效应已初步显现: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有了信仰的力量,还有什么干不成的事呢?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宏伟目标不再遥不可及,“两个100年”伟大构想凝聚力量、催人奋进。对此,不妨借用圣西门那句话来表达美好祝福——

我们稳操胜券!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点击进入《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专题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23/7153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