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重视“窗口”效应打造高速公路风景线

2013年05月25日 15:36

 

高速公路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板块,对沿线的物流、资源开发、招商引资、产业结构的调整、横向经济联合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年年初,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高速公路建设3年大会战,贵州高速公路建设再次提速。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衡量高速公路配套设施完善的重要标志,其对减少交通事故、美化环境、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效率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公路交通运输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省高速公路发展历程短,服务区建设、运营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加之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区的规划、建设还落后于路网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早期建成使用的服务区,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向贵州省政府提交了《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方案》,陈敏尔省长作出形成一道风景线,培育一个服务业的重要批示,对我省服务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形象塑造与产业培育齐抓。

如果说贵州是一部多彩典籍,那么高速公路无疑就是这部典籍的索引,而服务区则是各个篇章的概要,广大客商通过服务区就能感受到所处区域的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所以在对服务区的改造工作中,贵州高速公路集团公司特别重视服务区的窗口效应,着力打造贵州高速公路风景线。

一是体量扩容。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原服务区用地指标的约束,目前我省的服务区普遍存在体量过小的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速路网的完善,服务区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凸显。所以,对于服务区的改造,体量扩容首当其冲。但服务区的规模并非片面追求高标准,大体量,将在改造前做好详细的调研分析工作,根据交通量、地理条件、服务区之间的距离,结合沿线经济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出服务区的建设规模。

二是风格设计。服务区建筑风格应以轻巧、轻盈、满足服务功能要求即可,并遵守建筑形式多元化原则。要尊重地缘人文状况,尊重区域诉求,依形就势,要在商业吸引力和地方乡土化形式中达到平衡,体现出浓郁的现代风格,并以其简洁舒展的动感吸引旅客和缓解驾乘人员长期旅行的视觉、生理疲劳。遵循人性化原则、生态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尊重环境,讲求文脉,重视建筑的标志性和地域性。

三是功能布局。优化服务区的功能布局,服务楼宇内卫生间、超市、餐厅、休息区的布局应以吸引旅客驻足为原则,避免孤立分区,便于旅客享受到一体化的服务。服务楼与停车场、加水点、加油站、汽修店的布局应科学,既做到人车分流,错落有致,更要充分考虑各类车辆司乘人员的不同需要。在拓展功能方面,应充分考虑服务区功能与具体地形、经济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和周边环境的“匹配性”,体现服务区建设的“层次性、针对性”。既有利于提升服务区的使用效果,又有利于建设成本优化。

四是服务提升。对服务区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和精细化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管理方案,贯彻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进行服务升级。要求各服务区统一着装,配证上岗。对服务区工作人员开展服务基础知识、服务规范、服务礼仪培训,整顿经营秩序,彻底改变服务区脏乱差现象。

 

在服务区产业培育方面,立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贵州省十二五规划》、《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贵州省旅游发展规划》等战略精神,根据布局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产业聚集等理论,把贵州省服务区改造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省产业规划、省旅游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服务于我省“四化”同步发展的需求。

一是创造环境。服务区的经济性是公益性得以高效发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健康顺畅的服务区经营体系,实现服务区经营本质的优化和提升,最终达到服务区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服务目标。

二是立足政策。高速公路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板块,服务区的改造也必须助力工业强省战略,服务“四化”同步推进。高速公路是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服务区应全面发挥载体的节点作用。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开发与地方业态匹配的功能设置,是改造执行的重点。在改造过程中,根据路网的布局,紧扣地方特色与主流业态。针对主要城市节点、工业园区周边服务区,将以满足物流集散中心对仓储、装卸、停车、汽修、加油的需求为改造原则。对于旅游景区周边的服务区改造,将围绕旅游业“食、宿、行、游、购、娱”6大要素,充分满足就餐、购物需要,对物产丰富、知名度高的地方,可开发门面商铺;视当地旅游接待能力,可适当开发住宿、娱乐设施。对大型农业生态示范区附近,将考虑设置农产品展销、集散功能业态,带动周边区域的同步发展,实现辐射效应,推动城镇化进程。全线尽量建设“开放型”电子信息导航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是联动发展。重点考虑区域联动和产业联动。区域联动主要是利用高速公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服务区所在区域实现联动发展,如旅游、农业、特色产业等,既优化完善服务区的经营结构,又实现服务区体量的实际扩容。

四是价值链优化。在纵向产业链上,通过协调与上游供货商和下游销售渠道的关系来优化价值链的流程,获取效益;在横向产业链上,形成集群优势和规模效应,规避同质竞争,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区的核心竞争力;在内部产业链方面,后勤做好保障,采购控制成本,营销扩大影响,服务树立口碑,夯实基础,构建科学规范的运营体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25/7153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