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告别暮气—80后青年当自强

2013年05月23日 21:25

 

一个国家,应当有千千万万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青年,这样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前途。所以,我们要警惕暮气,呼唤朝气!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朝气,实现“中国梦”需要朝气,已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的中国,更希望用年轻人的朝气来带动民族前行。

朝气蓬勃,是青年人最可贵、最重要特征。诗人李贺说:“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毛泽东说: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梁启超说:少年人如朝阳,少年人如乳虎,少年如春前之草,少年如长江之初发源。

然而,时下却有不少80后青年显得暮气沉沉,干什么都无精打采,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缺了争强好胜的锐气,无所畏惧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他们年纪轻轻就开始怀旧,动不动就“看破红尘”,时常无病呻吟地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一部以伤感、怀旧为基调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塑造了郑微、阮莞、陈孝正、林静、老张、黎维娟一群人生失败或准失败者者,可居然大获青年人共鸣,成为其最爱,票房一举突破7亿元……这种现象,说好听一点叫“少年老成”,说难听一点就叫“未老先衰”,更刺耳的还被说成“少老症”。

无风不起浪,事出皆有因。青年人染上暮气,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不一而足。从客观方面来说,首先是因为他们生活压力太大,高中生要应付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大学生要找工作谋生,或会屡屡碰壁,结婚后还要还房贷、养车、育子,重压之下,他们曾有的理想抱负渐而变淡变无;还有社会风气影响,那些无所不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浸淫,一点点磨掉了他们的锐气和锋芒;还有社会上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存在,譬如拼能力不如拼关系,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自己强不如父母强等等,使他们看不到希望所在,失去了奋斗的动力等等。从主观方面来说,他们往往疏于学习自修,因而头脑空虚,信仰缺乏,既无坚定思想支柱,又无明确可行奋斗目标,更无崇高精神追求,且过分“务实”、功利,过于看重物质利益,一旦受挫,或稍不如意,就会心灰意冷,暮气沉沉。

当然,有暮气的青年在整个青年队伍中比例并不算大,但这种情绪有很强传染性,若不注意引导教育,及时矫正,一旦暮气弥漫开来,青年人普遍理想破灭,激情丧失,无心工作,无意事业,那是会影响我们振兴大计的。人贵有朝气,最忌暮气,特别是青年人。朝气如朝阳喷薄,暮气似雾霾四布;朝气如春风扑面,暮气似秋霜愁云;朝气如大江东去,暮气似死水一潭;朝气如猛虎下山,暮气似病牛喘息……人有朝气,前途无量;国有朝气,欣欣向荣。放眼古今,甘罗12岁当宰相,霍去病17岁即以战功封侯,曹禺23岁写出话剧《雷雨》,王勃24岁以《滕王阁序》名闻天下,周瑜33岁指挥赤壁大战,杨振宁35岁获诺贝尔物理奖,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技人员平均年龄为35.3岁,他们的成功,都是青春与朝气结出的硕果。一个国家,应当有千千万万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青年,这样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前途。而且,一个人有了朝气蓬勃的青年,才会有大气稳重、砥柱中流的中年,老而不衰、自尊自重的老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我们要警惕暮气,呼唤朝气!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朝气,实现“中国梦”需要朝气,已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的中国,更希望用年轻人的朝气来带动民族前行。青年有朝气,则国家有朝气;青年有活力,则民族有活力。一方面,青年人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增加韧性,打磨意志,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朝气锐气;另一方面,政府社会也要努力改变外部环境,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氛围,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这样,“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青年人看到希望,鼓舞信心,让他们觉得,奋斗就有收获,努力就有前途,就会涌现出更多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青年。

100多年前,梁启超就在《少年中国说》里信心百倍地呐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诚哉斯言,我们当铭记,更需践行,让朝气充溢中国,让朝阳照耀华夏。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23/7154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