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在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长沙梦

2013年05月25日 09:48

 

实现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要集一个个“小成”为“大成”。长沙梦是当下长沙市民的中国梦,也是长沙面向未来的梦。这个梦想,是长沙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也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中部的内陆省会城市,长沙要积极作为,把建设“宜居长沙、美丽长沙、幸福长沙”的目标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

1 解析长沙梦

长沙梦是中国梦与长沙地区相结合的愿望表达,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提出城市的奋斗目标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梦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也能聚集全市力量,增强建设更加美好长沙的信心和力量。

长沙梦是两型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要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我们的城市发展就必须致力于将经济转型为更可持续和环保的发展模式。建设两型社会既是转变发展方式所蕴含的时代主题,更是长沙率先发展要求所赋予的历史责任。

长沙梦是小康梦。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共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生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6类指标,目前长沙小康实现程度在全省最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中部地区首位,但是离我们所定目标仍有差距,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所说,我们仍然要大力促进长沙的经济总量、人均增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提升,着力实现长沙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安全发展。

长沙梦是崛起梦。近年来长沙坚持全省率先、中部领先、全国争先的目标定位,开拓进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5.4%,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第12位跃升到第7位;综合竞争力在包括香港、北京、上海、台北等在内的大中城市中,从第25位跃升到第9位。从城市竞争格局来看,长沙正从“第二方阵”迈向“第一方阵”。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长沙不仅要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国内的广泛竞争,更要面对周边地区和同类城市的直接竞争。长沙只有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抢先一步、快人一拍,才能真正实现美丽梦想。

长沙梦是幸福梦。长沙提出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不断朝着建设“文明之城、和谐之城、幸福之城、活力之城”目标迈进,归根结底与长沙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高度一致。作为省会,在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同时,为市民打造一块理想的创业天地,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创建一个生活便利、特色鲜明的高品质城市始终是政府的职责和目标,也是实现民生幸福的基础所在。

2 托起长沙梦

实力更加雄厚。长沙位于中部地区,更是后发地区,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全面跨越,这既是时代的使命,也是市民的期待。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用勇往直前的闯劲、迎难而上的拼劲和百折不挠的韧劲来加快长沙的跨越发展。我们要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应对自身的发展挑战;吸收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打造全新的产业优势。同时借助于整个社会、整个文明形态的全面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长沙梦的实现需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使城市实力更加雄厚。

 

城市更加宜居。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也是城市最可贵的品质。在长沙向枢纽城市、创新城市和国际城市跨越的过程中,必须更加突出宜居幸福的要求。要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配套性、整体性和服务性,全面推进城市地铁、过江通道和中心枢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绿色星级城市综合体和综合功能区,凸显山水洲城形象。要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充分展示山的秀美、水的灵动、洲的精致和城的大气,让城市更加洁净清新、繁华有序。要加强城市设计,抓好绿色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特色景观,努力建设一个集聚具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城市。

文化更加繁荣。长沙建设文化强市,优势十分明显,它既集中了湖湘文化精华,又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客观地看,目前长沙文化发展虽呈现出良好势头,总体上却与文化资源大市的地位还不相称。我们要准确把握长沙文化建设的新定位,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主动作为,积极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要走突破传统、超越自我、赶超他人的跨越之路,推动文化引导力、创造力、服务力和传播力的大提升,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实现由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要真正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实现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与体育、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与科技创新、城市发展、两型建设结合,激发新的文化创意,创新新的文化业态,全面提升城市文化价值、文化品位和文化软实力。

生态更加和谐。早在2007年,长沙市委就提出长沙应该率先以崭新的面貌迈入生态文明时代,成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样板区和全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的典范。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坚持用两型理念和两型标准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管理和居民日常生活,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争取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人民更加幸福。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个城市,只有让市民生活持续改善,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才能使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高。

3 共筑长沙梦

着力改善民生,关注细节。近年来,长沙坚持“创业富民”以富民为先,经济发展以民生为重,让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只有把握好多样化、全方位的民生需求,多谋群众期盼的惠民之策,多行符合实际的惠民之举,才能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倡导市民精神,汇集力量。市民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最活跃要素。在城市化迅猛发展、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座城市的发展,固然在于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但在一定意义上,还取决于全体市民的精神风貌。所以,追求市民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统一,城市共性与公民个性的统一,城市特质与市民气质的统一,城市历史和未来愿景的统一,是一个城市实现梦想的基本路径选择。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市民精神,提升公民道德素养,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作为,积极践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

结合地区实际,创新发展。一个城市谋求发展,如果脱离实际,没有创新,那梦想只会是空想。共筑长沙梦,首先要求我们在推进发展中,必须紧密结合长沙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尽最大努力优化产业的成长空间、发展的承载空间、市民的生活空间,全面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人文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同时,要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实现梦想,最重要的就是实干。长沙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就是一件一件干实事的结果。让长沙梦成为现实,需要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继续崇尚务实作风,奋发有为。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25/7155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