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宋庆龄?黄河女儿? 被绑架的巨型雕像
2013年05月28日 11:52
宋庆龄or黄河女儿?一尊塑像引发的公共迷思
这尊宏大的石材雕像的确壮观,可以成为吸引人的城市景观。但对此新闻,公众油然而生的疑惑则是,宋庆龄的传奇人生和中州大地并无多少关系,为何郑州非建不可?由此产生的民意联想多种多样: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尊任谁看上去都认定是宋庆龄女士的雕像,却被宋基会解读为“雕像不是宋庆龄,而是黄河女儿”。其姑妄说之,民众无法姑且信之,因为一个明晃晃的谎言摆在那。该塑像由宋基会定制,塑像形象具有典型的宋庆龄女士特征。否认塑像是宋庆龄,不仅是对宋女士的大不敬,也隐喻出宋基会有着不敢面对公众的“难言之隐”。
有何“难言之隐”,公众不得而知。既然宋基会刻意模糊,公众不惮以最坏的揣测归纳出几条原因:一是资金上的谜题,之前宋基会被质疑进行市场投资。据说其下属独资公司,领域涉及证券、地产、融资担保等众多行业。在此情境下,搞这么一尊塑像,宋基会也许是以此来平抑公众质疑,转移舆论视线。
结果是弄巧成拙。不仅旧事被重提,而且雕像资金来源也成为舆论问责对象。是公益项目还是市场作为,是否动用了捐款等等,公众都急切地想得到答案。至于雕像是谁,反而不那么重要了。这也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宋基会希望通过一尊雕像来掩盖公益组织资金不透明的本质;公众透过现象发现了宋基会欲盖弥彰的本质。
二是宋基会为他人受过的难言之隐。很难想象,这么宏大的塑像工程,难道仅仅是一家公益组织就能拍板完成?塑像的形象工程意味明显,地方权力主导的可能性有没有。如果有,宋基会也有义务向公众坦白。毕竟,公益组织应以公益为责任,向捐款人负责,而不是为权力服务。塑像已经快要完全组建完成,造像资金和塑像名分都须求得正解。这都攸关宋基会的职责定位。
无论雕像是谁,钱的问题要说清楚
建造8层楼高的一座雕像,耗资显然不菲,无论其建造目的是什么,但如果把这笔钱用在公益事业上,不是更好吗?
无论雕像是宋庆龄,还是黄河女儿,在这一问题上,公众更关心公益慈善组织信息的是不是公开、透明,更关心宋基会如此大手笔是不是花了善款。
公众的担心显然不是多余的。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河南宋基会疯狂吸金,却无心公益。其下属独资公司投资领域涉及证券、地产、融资担保等众多行业,资产超过30亿元,在全国2000多家基金会中名列第一,然而,公益支出前十名的榜单却并无河南宋基会的踪影。时至今日,河南宋基会也没有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回应,更不要说公开公益项目的实施过程,接受公众监督了。
眼下,河南宋基会搞出了这样一个雷人的雕像,对公众却没有一个起码的说明、释疑,甚至还拿黄河女儿作为挡箭牌,实在无视公众的知情权。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之规定,基金会依照章程从事公益活动,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没有公开、透明,阳光则不会照到那些阴暗的角落,社会监督也无从谈起。
也就是说,如果宋庆龄雕像及其附属建筑属于公益项目,河南宋基会理应迅速公开相关信息,以缓解公众焦虑;如果不属于公益项目,是一项商业运作,也应该说清楚,雕像所为何来、所为何事,有没有动用捐赠人的善款。这既是基金会管理制度的刚性约束,也应该成为基金会工作人员、挂靠机构的责任自觉。
建造8层楼高的一座雕像,耗资显然不菲,无论其建造目的是什么,但如果把这笔钱用在公益事业上,不是更好吗?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主席常荣军此前曾表示,地方宋基会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宋庆龄的声誉。那么,如何维护宋庆龄的声誉,从而对捐赠者和社会负责?很简单,捐赠款物用途及过程要公开透明、可监督、廉洁高效;与公众交流要积极主动、良性互动。河南宋基会如果以公益之名,行营利之实;有钱兴建巨型雕像,无钱投入慈善,显然已经超出了公众承受的底线。
这种漠视公众感受、罔顾媒体质疑的做法,使得河南宋基会难以获得公众信赖。有关部门理当有所作为,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不能听任河南宋基会这样的“非营利法人”在深陷于营利的传闻,更不能听任公益机构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信任危机。
“一切工作和努力的结果,归根结底,应该使儿童的健康和福利得到改善,这是适用于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的一条规律。”宋庆龄的这句话,应该成为河南宋基会的座右铭。
高大的雕像 失落的博爱
八层楼高宋庆龄雕像高大而失博爱,八层楼雕像不像黄河女儿非宋庆龄,八层楼雕像讨好宋庆龄并无人领情黄河女儿眼泪在飞,宋庆龄泉下不瞑目。
谈论八层楼宋庆龄雕像之前,不得不简要叙述宋庆龄的一生,她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然而,如今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耸立的一座高达24.15米、约8层楼高的宋庆龄雕像,同她本身的博爱身份不符、同她自身的品德不符、同她个人的修养不符……
八层楼雕像“空降”郑州市郑东新区,留下了诸多疑虑和疑点。
第一,河南空降宋雕像,宋庆龄跟河南有何关系世人并不知。即便要修建宋先生雕像,其首选应是武昌,尔后广州,再者上海,真不明白,这与河南有何关联?其实,与河南毫无瓜葛。如果说,宋庆龄雕像属公益项目,河南宋基会应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若纯属一项商业操作,也应向公众说清楚;还有,建造雕像的意义何在?等等。不可扼杀公众的知情权。
第二,八层楼雕像决策,违背百年辛亥精神违背宋庆龄精神。这让笔者想到宋庆龄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切工作和努力的结果,归根结底,应该使儿童的健康和福利得到改善,这是适用于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的一条规律。”对于河南宋基会来说,实为一种讽刺。另外,宋庆龄一生都在追求文明进步民主,对封建帝王的作派嗤之以鼻,此行为很显然有违宋先生意愿。
第三,宋庆龄基金会称,八层楼雕像非宋庆龄而是黄河女儿。此雕像一眼便能认出是宋庆龄,而并不像黄河女儿。公众之所以说此雕像不是宋庆龄,是因为,在公众眼里,这原本不是宋庆龄的内涵和精神所需。
第四,八层楼雕像资金,来向不明和投资不明实属一种浪费。一座八层楼高的雕像,耗资显然不菲,不论其建造目的何在,还是其资金是否明晰?若宋庆龄在世,绝不会允许此笔资金如此花费,若把这笔资金花在公益事业上,不仅有益于社会,更是对宋先生最好的纪念和怀念。
第五,公众质疑声四起,河南宋基会借雕像声东击西大挪移。其实,公众的担心并非多余,因曾有媒体报道河南宋基会疯狂吸金,却无心公益。其下属独资公司投资领域涉及证券、地产、融资担保等众多行业,资产超过30亿元,在全国2000多家基金会中名列第一,却公益支出前十名的榜单并无河南宋基会,一直也没有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回答,更不用说公开公益项目的实施过程,更别谈是否接受了公众监督和阳光透明。
综上,河南宋基会想拿“雕像”作为“挡箭牌”,不仅无视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常识,更无视了宋基会的初衷和章程。然而,公众实在无法接受的事实是,宋基会有钱兴建巨型雕像,却无钱投入公益慈善,这明目张胆地凌驾于公众承受的底线。借宋庆龄的“名义”劳民伤财,既浪费纳税人的钱,更是一种“罪孽”。如此漠视公众权益、罔顾社会道义的盲目做法,不仅宋庆龄久泉之下得不到安宁,还有损于百年辛亥精神的传承,更让活着的人们群声质疑和声讨四起。
河南宋基会与其狡辩不如道歉
公众关注的焦点其实并非宋庆龄雕塑本身,而是雕塑建造的过程和方案不公开、不透明,也不知道将来是否用于公益。
宋庆龄是一位对国家有巨大贡献、值得敬仰的人,为她立一个雕像,没有必要遮遮掩掩。那河南宋基会为何要否认是宋庆龄的雕像?难道是因为加工质量太差,怕玷污了宋庆龄的英名?又或者,河南宋基会也深知搞这样的工程,完全违背宋基会的宗旨,先生倘若地下有知一定会反对?大概还不会有这样高的觉悟。近些年来,河南宋基会做地产生意、放高利贷,投资领域涉及证券、地产、融资担保等众多行业,资产超过30亿元,更像一个打着宋庆龄旗号的商业组织,而并非继承宋庆龄遗志的慈善组织。
显然,这个“黄河女儿”项目又是一个囊括会议厅、电影院、酒店宾馆在内的一条龙商业地产,和公益慈善关系不大。河南宋基会如果承认雕像是宋庆龄,那么假借宋庆龄名义敛财的意思就太直白了些。反过来,“黄河女儿”却没有关系,是谁都可以免费使用的商业资源,反正雕像不会说话,想怎么起名就怎么起名,不用管是否侵犯了宋庆龄的肖像权和艺术创作者的知识产权。
否认是宋庆龄雕像,或许还有商业合同上的小算盘。根据合同,原本应由广州美院承揽从样稿创作至雕塑成品的全过程;中途河南宋基会单方面终止合同,交由他人建造,却又继续使用广州美院的设计方案,显然有侵权嫌疑。河南宋基会因此否认是宋庆龄雕像也就不难理解。然而这样一来,原本还可能为城市带来一抹亮色的艺术品,却彻底蜕变成了一个以赚钱为由头的粗制滥造品,连献礼辛亥百年的幌子都不要了,直奔“吸金”主题而去。
公众难免疑惑,丑闻不断的河南宋基会,究竟还是不是一个慈善组织?它建造宋庆龄雕像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是不是也算公益支出?据悉,此事已引起审计署的注意,相关审计工作正在进行中,期待能督促河南宋基会财务公开。
网络时代戳穿一个谎言,已经不费吹灰之力。更何况宋庆龄是“国母”,天下人大多都认得。公众关注的焦点其实并非宋庆龄雕塑本身,而是雕塑建造的过程和方案不公开、不透明,也不知道是否用于公益目的。现在,河南宋基会已经被舆论逼到了墙角,与其绞尽脑汁编写遁词,不如老老实实向公众认错、道歉、交待事情的原委。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28/7158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