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实现贵州“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013年05月31日 15:5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一重要论断,阐述了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寓意深远,催人奋进。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尽快实现富裕,全力后发赶超,实现科学发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这是省委提出的现阶段贵州的“中国梦”。要推进这项伟大事业,必须有崇高的中国精神推动,中国精神是富民兴黔之魂。

一、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贵州“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弘扬中国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纵观当今时代发展大趋势,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精神、信念、道德,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要求我们必须升华精神文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贵州当前和今后几年,正肩负着“赶”与“转”的双重任务,坚持走好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力确保经济发展速度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居于全国的前列,这就必须有崇高精神的引领,必须有良好道德的支撑。

随着我国步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社会价值日趋多元,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精神层面面临的挑战与困惑日益增加,一些社会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面对宏观上普遍存在的这些情况和问题,作为贵州,要冲出“经济洼地”,更需要构筑“精神高地”。弘扬中国精神,才能理顺群众情绪,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打牢4000万黔中儿女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更大正能量,以先进的思想理念、良好的道德规范、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推进贵州“中国梦”的实现。

二、弘扬中国精神,实现贵州“中国梦”具备的有利条件

辩证分析我省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我们对弘扬中国精神,实现贵州现阶段“中国梦”充满信心。因为,贵州具备以下有利条件。

后发赶超,科学发展的显著成就,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弘扬中国精神,构筑“精神高地”,如果离开物质基础的支撑,只会成为空中楼阁。近几年来,贵州坚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攻坚克难中奋起直追,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发[2012]2号文件的历史性机遇,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实力明显提升。2012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这为构筑“精神高地”提供了强劲的物质基础后盾,有利于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度,会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从而就会出现在逐梦之路上,有稳健有力的民意支持,有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

先进典型和先进分子的耀人实践,为其提供了宝贵的精神例证。2009年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遭遇了特大旱灾,在抗旱救灾过程中,村民们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直面灾难而前行,彰显着他们“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永不退缩”的大无畏精神,奏响了砥砺奋进的雄浑交响。长顺县敦操乡地处麻山腹地,是极贫乡,该乡干部背着背篼为群众带去生活物资,带去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他们背回了人心,背出了干群鱼水深情。这些,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在贵州的现实体现,为我们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例证。他们已成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构筑“精神高地”教育的窗口,为弘扬中国精神,实现贵州现阶段“中国梦”提供了生动、持久的教育实践课堂。

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其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凝结着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弘扬中国精神,实质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传承和创新。贵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岁月淘洗中,贵州大地孕育了众多名流俊杰,留下了浩瀚的文献典籍,创造了夺目灿烂的黔地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绚丽奇葩。这为我们实现贵州“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丰硕的资源。

 

三、弘扬中国精神,实现贵州“中国梦”必须下真功夫

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实现贵州“中国梦”的进程中,构筑“精神高地”,弘扬中国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黔之魂,融入后发赶超、科学发展、同步小康的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落实。

第一,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凝聚全省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它是促使我国社会进步的精神结晶和文明标志,是个人、社会和国家长期秉承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个人来说,是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对于社会来说,是维系社会基本秩序的纽带;对于民族和国家来说,是体现民族和国家屹立于世界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大力倡导,更需要努力践行。只有通过践行,才能使全省人民通过价值选择、价值认知和价值信仰来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形成凝聚人心,聚集社会资源,引导和推动贵州发展的精神动力。为此,在构筑“精神高地”、弘扬中国精神、实现贵州“中国梦”的全过程期间,必须把倡导、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使其贯穿到“构筑”、“弘扬”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三个层面凝练的“三个倡导”(即: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紧密结合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主改善取得的巨大成就,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深入浅出地宣传,有理有据地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凝聚全省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第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放大先进事件、模范人物的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冷洞村的抗旱事迹,敦操乡的背篼干部以及我省的最美乡村教师徐德光、最美村医钟晶等等,这些均是民族精神伟力的集中彰显。推崇这些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宝贵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其在弘扬中国精神、构筑贵州“精神高地”中发挥出独特的、持久的作用。要充分依托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24个文化事业示范基地以及各地的纪念馆等重要载体,大力倡导无私奉献、求真务实、不懈奋斗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每个社会成员从中启迪思想、陶冶精神、提升境界,并把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转化为贵州人民的自觉行动,集中成民众的思想素质。

第三,不断发展精神生产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在新世纪,精神生产力正在成为促进社会快速和谐发展的重要引导力。构筑“精神高地”,弘扬中国精神,实现贵州“中国梦”,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使精神生产力快速、健康发展。要继续推进全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创新,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为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大局服务。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需要更新理念、整合力量,增强其创作力度、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使其产品成为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优秀教材。要大力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手机、互联网、飞信、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手段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精神文化信息、传播思想观点的重要载体。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的山山水水并未阻隔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现代信息作为一种工具,任何精神文化形态都可以利用。我们一定要用好网络平台,对主流精神文化、思想理论观点,如后发赶超中我省具有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拥有的政策、人口、改革等“红利”,作出深入浅出、令人信服的阐释。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互动功能,使之在思想交流、交锋和对话中促进主流价值和中国精神的认同,为实现贵州“中国梦”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第四,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弘扬中国精神的科学化水平。“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需要志存高远,实践却需要勤奋务实。在实现贵州“中国梦”征程中,弘扬中国精神,是关系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工程。只有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才能有强大的合力。要积极根据我省各地实际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大力推动内容、形式和方法创新,使中国精神的弘扬,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实践性、永葆生机和活力。

(作者为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31/7160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