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用辛勤劳动共筑中国梦
2013年05月30日 07:59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美好未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对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劳动者共筑中国梦的殷殷期许。
劳动托起梦想,工人最有力量。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辽宁工人阶级在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建设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特别是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两个不低于”实践,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对“中国梦”作了系统阐述,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劳动者追逐梦想的巨大热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不仅体现了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而且凸显了当今中国人的坚定信念,是普天下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宏伟目标努力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全省广大职工作为推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定要更好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依靠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劳动,为共筑中国梦的辽宁篇章而努力奋斗。
用劳动共筑中国梦,就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享有崇高声誉,备受人民尊敬。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伟大的劳模精神是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转型阵痛期,辽宁更需要像郭明义、罗阳这样的时代楷模,以激励广大职工和各族群众,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前进,不断创造新的历史。
用劳动共筑中国梦,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我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艰辛探索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省广大职工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进一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要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辽宁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祖国、奉献社会中充分展现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
用劳动共筑中国梦,就要树立辛勤诚实创造性劳动的信念。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我国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广大劳动者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诚实劳动既表现为劳动者以积极、实干、创造的精神为社会和他人提供物质产品或实实在在的服务,也表现为在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上既不排斥合法有序的竞争,又讲求合作共赢,强调诚信做事和诚恳待人。诚实劳动强调实现人生的梦想不能投机取巧,更不能不择手段。对于一个矢志复兴的民族来说,创造性劳动是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因此,用创造性劳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当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新的矛盾不断产生,更需要以辛勤诚实创造性劳动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用劳动共筑中国梦,就要凝聚“劳动最光荣”的价值共识。“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尊重劳动、倡导劳动光荣对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已由2004年的50.7%下降到2011年的44.9%。当辛勤劳动不能获得应有回报,当手中的工资不能提供体面的生活,又怎能让人体会到劳动的光荣与尊严?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无上光荣。如何让劳动体现应有价值,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只有坚持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让每个劳动者公平分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现梦想共建共享,使广大职工能够更加安心、更有尊严、更加体面地劳动,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过上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同时,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积极为工会履行职责提供支持,赋予工会必要的资源和手段,把党和政府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事交由工会去做,切实发挥工会职能作用,推动工会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工人强,才能产业强;产业强,才能国家强;国家强,才有每个人的安全和尊严,才能实现每个人的梦想。全省广大职工要大力发扬主人翁精神,鼓足干劲,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使辽宁的面貌发生大变样,从而实现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30/7160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