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哲学视野下的山西精神
2013年05月30日 07:59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话: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可以说,精神和哲学密不可分,伟大的精神背后常常蕴含着深刻的真理。任何一种精神的塑造、发展和创新,都能在深层次上寻找到一种哲学根据。“山西精神”的实质从哲学属性上讲,是科学发展的时代内涵;从时代高度上讲,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精神属性上的外延。
马克思主义物质意识观的体现
“山西精神”是山西存在的反映,既是对山西人民过去长期实践的概括,也是对山西现今发展状态的理论表述。马克思主义认为,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决定意识。精神作为人的意识形式,是在特定环境下人们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精神的认识必须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把握。科学把握“山西精神”,我们不能离开山西现实的环境、社会结构和实际发展状况。如果把“山西精神”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那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泥淖。同时,精神对物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理性的精神将对人们的物质实践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山西精神”离不开山西这方水土。“山西精神”的孕育与形成和山西的发展环境密切相关。尽管山西历史悠久,但社会发展底子薄,农业基础差,山多地少,崎岖不平,干旱少水;尽管山西资源丰富,煤炭采掘和重工业发展优势明显,但整体产业发展优势不够……所有这些不足和制约山西发展的具体因素都是不可回避的。但山西人面对这些困难并没有低头,而是立足实际,艰苦创业,恪守信义,顽强进取,自强不息,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山西精神”。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角度来看,“山西精神”其实是由山西的历史和自然现实决定的,它在本质上是对山西社会存在的反映。
目前,山西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如何认识发展过程中社会关系上的一系列新情况等。这些问题决定了山西人民必须对山西的新形势有所认识,有所探索,有所实践,有所作为。这就需要一种顽强的精神,坚韧的毅力,进取的意志。“山西精神”作为这方面的一种探索表现,正确把握它的内涵将对山西当前的转型跨越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的体现
“山西精神”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既体现了山西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又反映了山西人民基于那种客观的现实条件从而在发展上的主体表现。同时,它也是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山西区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又融合了山西的时代现实和新形势,让山西传统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念能与现实紧密关联,不断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吸收新的营养,从而与时俱进。从这个意义上讲,“山西精神”是动态的,开放的,它的形成和凝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
“山西精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管是其中的“信义”“坚韧”,还是“创新”“图强”,其实质都是对山西时代特征的一种反映,也是对当代山西发展所必需的精神财富的一种表述,它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山西人民的社会实践中。信义是山西社会实践的重要基础,没有信义就没有良好的实践秩序;坚韧是山西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没有坚韧就没有充分的实践底气;创新是山西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没有创新就没有持续的实践动力;图强是山西社会实践的最终目标,没有图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方向。
“山西精神”既是对历史积淀的守护,也是与时代合拍共振的。它会伴随新时代、新实践不断充实、丰富。因此,“山西精神”是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如其中的“信义”是对“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传统精神的一种肯定;“创新”“图强”则是对“知足长乐”“小满即安”等的否定。“山西精神”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辩证要求,高度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能动认识论的体现
“山西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上的实践性和能动性观点。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且还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离开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山西精神”作为一种认识上的丰硕成果,它不是脱离社会生活和实践的空洞理论,而是深深植根于山西人民的伟大实践中,随着广大群众的社会实践以及具体的时代条件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它作为对山西社会发展实践的一种理性反思和理论概括,已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性认识,它反过来又会服务实践,指导实践,推进实践。
“山西精神”是一种主体状态,是对山西人社会实践精神与方式的系统反映。它的提炼与形成是广大山西人民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民智的集中、民意的汇集和共识的凝聚过程。“山西精神”是在山西的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在指导山西现代化实践中发展的,在接受山西经济与社会实践的检验中完善的,体现了山西人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山西精神”为山西的发展构筑了一个高层次的平台和高尚的境界,将对山西软实力的提升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动认识论的应有之义。“山西精神”作为引领山西发展的一面旗帜,已被人们自觉地作为工作标尺和精神支柱,在实践上创造性地指导着人们的活动。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任何一个地区争先发展的时期,无一例外都需要强大精神动力的支撑和推动。
“山西精神”作为山西人文特色的思想基础,将在深层次上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山西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就像马克斯·韦伯指出的那样:任何一项事业都有一种无形的社会精神气质作为时代的精神力量来支撑,没有这一支撑,这项事业就难以完成。当前,“山西精神”已成为凝聚全省人民投身转型跨越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选择的精神要求。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体现
“山西精神”所凸显出来的方法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要求。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山西精神”的提炼体现着“根植历史、反映现实、立足发展、着眼未来”的总体思路。首先,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山西精神”既是山西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浓缩,又是时代精神的整合和发展。其次,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提炼“山西精神”实际上是总结山西人精神风貌的共性方面,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先后总结过“晋商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这些相对个性的东西,通过这些个性的东西来形成共性的东西。第三,体现了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山西精神”是对山西内涵元素的挖掘,又是对山西消除与外省差距、克服自身弱点的途径的把握。第四,体现了全面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山西精神”涵盖的方面很多,“信义、坚韧、创新、图强”这一提炼则是对最能体现“山西精神”风貌的把握。
当前,贯彻“山西精神”的重心就是要发展山西。发展是山西的第一要务,“山西精神”与山西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要践行“山西精神”就得发展山西,在发展中进一步深化和弘扬“山西精神”,从而让“山西精神”成为山西发展各要素中永不枯竭的宝贵资源,在更高的水平上推动山西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30/7160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