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中国梦乐园也不欢迎这样的“游客”—埃及神庙“到此一游”有感
2013年05月29日 21:26
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仪”,已经富起来的中国人,如果不在精神文明上提高起来,不提高道德素质,不知荣辱、知礼仪,你就是再有钱,再阔绰,在人家眼里也是不上档次的“暴发户”,我们正在为之奋斗的中国梦乐园也不欢迎这样的“游客”。
近日,一些到埃及旅游的中国游客发现,在有3000年历史的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居然有中国游客涂写的“丁××到此一游”字样,这让他们无地自容:“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他们把这一破坏文物的照片发到网上曝光,引起国人极大公愤,纷纷指责,此举被网民称为最“最丢人的到此一游”。
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与此相类似的游客不讲文明把脸丢到境外的丑事,随便划拉划拉就是一堆,不妨试举几例。
2007年11月29日,广州人大代表曾德雄说:“前不久我去美国,在自由女神像脚下竟然看到‘×××到此一游’几个中国文字,让我觉得很难堪。”
2009年3月27日,江苏常州一名游客在台湾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中国常州赵××”字样,消息不胫而走,舆论大哗。最后,赵××通过媒体公开道歉才为此事画上句号。
今年2月,影星黄渤发布微博:那日帕劳潜水,正为上帝的奇作美景欷歔不已,突看见水面漂浮一烟盒,心中暗骂哪来的无德之人。突然看见烟盒上两个大写汉字!臊得我上去一把捏在手里,像做贼一样生怕被别人看见。朋友啊,这俩字的脸丢不起啊!
今年5月1日,1名中国女游客不顾当地禁令,从海里捞出珊瑚,并拍照展示,被马尔代夫潜水教练谴责,在当地引起很坏影响。
有媒体不无夸张地说,如果蒙娜丽莎画像不是严密保护,无法接近,说不定也会被中国游客写上“到此一游”。而国人身上表现出的与“到此一游”性质相类似的不文明举止,还有不少,比如,在旅游景区,中国游客总喜欢插队,甚至不惜破坏文物景观,爬到很高的雕像上留影;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地抽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论是在机场、地铁、餐厅、商场还是酒店,都能见到成群结队中国游客在那里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引发周围当地人和其他游客的侧目和惊讶——对中国人的大嗓门,台湾学者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书中讲过一件事:两个广东人在美国街边说话,美国人认为他们是要打架,急拨电话报案。警察来了,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正在耳语。”因而,外国人对中国游客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中国游客有的是钱,出手大方,可以拉动他们的GDP,是他们的财神爷;恨的是某些中国游客素质太低,不守规矩,破坏性强,屡屡给当地造成困扰。以至于,法国时尚品牌Zadig Voltaire旗下酒店就对中国游客下了“逐客令”,该品牌创始人蒂里•吉利耶在接受采访时,为了表达酒店品位高雅,对入住客人也会有所选择,便举例说“来的客人我们也得选择,比如中国游客我们就恕不接待”。理由是“在巴黎,很多人都需要一些私人空间和一个安静的环境。”言下之意,中国游客常常不尊重他人隐私,并喜欢在酒店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当然,某些中国游客到境外的“劣迹斑斑”,洋相百出,并非他们特意就是到国外去捣乱现丑,而无非是多年养成习惯动作的“国际表演”罢了。众所周知,国内类似的“到此一游”,可以说屡见不鲜,比比皆是,从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几乎所有能被游客近距离接触的文物都无法幸免于难,伤痕累累,惨不忍睹。这些涂鸦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反映了一些游客素质低下,公德意识太差,还没有摘掉“野蛮人”的帽子。这些陋习的长期积累,习以为常,到了国外自然也挡不住“本色”发挥,一不小心就“原形毕露”,一而再地丢人现眼,贻笑海外,真让人不知说什么好,他们个人出丑,人家却把账记到中国人身上,让我们每每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我们的老祖宗也早就说过“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仪”,已经富起来的中国人,如果不在精神文明上提高起来,不提高道德素质,不知荣辱、知礼仪,你就是再有钱,再阔绰,在人家眼里也是不上档次的“暴发户”,我们正在为之奋斗的中国梦乐园也不欢迎这样的“游客”。
日前,在埃及神庙书写“到此一游”者的父母,已代儿子公开道歉,态度很诚恳。这件事似可画上句号,但由此引起的反思却不能停止,应当举一反三,加强对文明出游的宣传教育,希望每一个游客都当文明人。目前,中国出境游人数已达到每年8300万人次,别忘了,你既是出国旅游,也是展示中国风采,“每个人都是一张中国名片”,你是什么形象,中国就是什么形象,如果你不能以文明礼貌的风范为国争光,至少也要循规蹈矩,无论如何不要当“最丢人的”游客啊!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29/7162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