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公园会所曝光 公务宴请下一站吃向哪里?
2013年05月29日 14:14
【反腐倡廉案例】
编者按:媒体近期曝出北京高档会所藏身公园,称公务宴请“绝对安全”。高档饭店不敢消费了,就去所谓的高档会所消费;高档会所不敢消费了,就去公园消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句话,反正要公务消费,反正要大吃大喝,中央的八条禁令就是耳边风。现在“绝对安全“的公园会所被曝光了,公务宴请下一站吃向哪里?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北京高档会所藏身公园 称公务宴请“绝对安全”
高档餐馆和私密会所隐藏在北京多家公园,成为私人享受的消费场所。有公园表示,设消费场所是为园区盈利;有学者认为,公园此举系“以权谋私”。公园管理部门称,公园内经营场所多为几十年前遗留,近年新建的极少。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次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园管理的意见》明确,严禁在公园内设立为少数人服务的会所、高档餐馆、茶楼等。对此,暗访位于北京的北海公园、红领巾公园、紫竹院公园等地的高档会所。
北海公园•仿膳饭庄:豪华大房间最低消费1.5万
北海公园仿膳饭庄,一串串大红灯笼悬挂在古色古香的庭院内,身着红色旗袍的服务员穿梭于回廊间。庭院两侧设有雅间,屏风上雕有龙凤图案,窗帘、台布、椅套均为明黄色,处处体现宫廷气派。
“饭馆雅间的最低消费是3000元,10人以上人均最低消费300元。”工作人员介绍,比较受欢迎的是一间装修豪华、更显皇家气派的大房间,最低消费15000元。在菜单上看到,宴席套餐的价格从人均288元至998元不等,特别推荐的一款“宫廷盛宴”,每位1888元起。
“经常有官员来这里用餐,前几天还有部委领导过来呢。”一工作人员表示。
龙潭公园•万柳阁会所:环境优雅 绝对“安全”
位于北京龙潭公园东北角的万柳阁会所,门面不太显眼,但内部装修却十分高档,窗外的公园美景更是普通餐馆无法相比。万柳阁的客户经理介绍,停车场在公园外面,因此就算是公务宴请,也看不出是来逛公园的,还是来吃饭的。来用餐的可以从公园的大门进入,也可以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门直接进入。
一进餐厅大堂,视野豁然开朗,在一侧的包间内可以看到龙潭公园的部分湖面。
这位客户经理介绍,在这里用餐,不仅环境优雅静谧,最重要的是绝对“安全”。
红领巾公园•乙十六号会所、健一公馆:只见豪车进 不见游人出
乙十六号会所位于红领巾公园西门的入口处,价格最便宜的茶水168元一壶,海参、鹅肝、虾球等高档菜一份至少上百元。
红领巾公园西区,在公园的指示图上是一片绿地,但在这片区域却建有一座“健一公馆”。会所门前,只见豪车进,不见游人出。
走进这家公馆,沿途的石雕、木雕古朴精致,饭店后面有近5万平方米的大草坪。服务员介绍,这里最初是公园绿地,建过高尔夫球场,最后改建成了健一公馆。“第二天的豪华包间已经预订一空,只剩下几个小包间,而要吃上鱼翅、大黄鱼、烤鸭等特色菜,一桌菜15人消费至少上万元,还要付15%的服务费。”服务人员介绍。
紫竹院公园•“问月楼”:用餐人均两三千元很正常
暗藏于北京紫竹院公园内的“问月楼”曾多次被市民举报。近日,以用餐的名义走进“问月楼”,长廊、假山、凉亭等景致应有尽有,从饭店内可直接欣赏湖面上的优美风光。
游客来此就餐并不多见,多数为政府、企业等进行宴请,晚上更加热闹。服务员介绍,“这里用餐消费不菲,人均两三千元很正常。”
菜单显示:香煎鲍鱼仔228元一份,木瓜炖海虎翅498元一位,椰汁炖官燕588元一位……便宜的冷菜类如酱萝卜为48元一份,而最贵的菜则要1288元一份。
“这里曾经有观赏亭,有茶室,很多游客都喜欢到这里的长廊上坐坐。”一位游客称,“现在这里变了样,把普通老百姓拒之门外了,现在只能绕着走。”
公园建会所系“以权谋私”:有学者表示,此举侵犯公众利益,可称为另一种腐败
去年,紫竹院公园内供游人休憩的景点水榭变成了“问月楼”饭店,游人多次提出异议。紫竹院公园相关负责人坦言,此举是出于为园区盈利的考虑。
有公园管理者指出,保证公园姓“公”首先要解决好公园建设、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只要政府对公园的公益服务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统筹规划、资金投入,免费开放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但有学者指出,公园具有公益属性,是全体百姓公共活动的场所,理所当然属于全体百姓。可是管理方在享受着公共财政补贴的同时,占用公共用地建立私人享受的高档消费场所,这种做法是以权谋私,侵犯了公众的利益,可以说是另一种腐败。
专家还指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隐蔽、私密又成了这些高档会所的新卖点,更应引起警惕。
回应
“经营场所多为几十年前遗留”
公园管理方表示,北海仿膳已经成为整个旅游产品的一部分
5月21日晚,北京公园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北海公园仿膳饭庄是国家外事接待的重要场所,具有接待外国政要的功能。
同时这位负责人表示,北海仿膳打造的餐饮文化已经与北海公园这座皇家园林融为一体,成为整个旅游产品的一部分,面对中外游客。“仿膳高中低档都有,不吃饭去参观也行。”这位负责人表示。据了解,仿膳的豌豆黄等小吃由于做工讲究,已经成为很多北京人心中的美好记忆。
据该负责人介绍,紫竹院公园内的“问月楼”以前是一个卖首饰的柜台,后来进行了改造,但是游客活动面积并未减少。
“很多公园的经营场所是几十年前留下的。近年来新建的,特别是在皇家园林内新建的经营性场所极少。”该负责人表示,“但不排除有个别区属公园在这方面有一定问题。”
【新闻追踪】
北京回应公园内藏高档会所:已建饭店应拆除
5月22日,北京市公园管理部门表示,禁止公园内新建旅馆、饭店、办公楼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对已建的,应逐步拆除。
公园藏会所变身摇钱树
记者了解到,在北海公园的仿膳饭庄,一个豪华大房间的最低消费达1.5万元,工作人员称,常有官员来这里用餐;暗藏于紫竹院公园内的“问月楼”,曾经有观赏亭、茶室,很多游客都喜欢到这里的长廊坐坐,如今这里变成高档饭店,普通游客被拒之门外,只有绕着走。
在红领巾公园西区,公园指示图上本是一片绿地,但现在是健一公馆,只有豪车进入,不见游客出现,服务员证实,会馆是从最初的绿地变成的,而会馆内一桌15人的消费至少上万元,面对的群体并不是普通人群。
已建旅馆饭店应当拆除
记者了解到,据北京市公园条例,公园内可建设餐厅、茶座、咖啡厅、小卖部、照相服务部等商业服务设施,但应统一规划,控制规模,并应按批准的公园设计方案设置。同时,禁止在公园内新建旅馆、饭店、办公楼以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对已建的,应当逐步拆除。
据了解,颐和园、香山、天坛、植物园等公园都已经将其管理处搬出景区,将景区最大限度地留给游人。
出租用地弥补经费缺口
市公园管理部门称,公园内一些地方被占用是历史遗留问题,也确实存在由于管理难而出现经营性场所的问题。
园林管理部门的人士说,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市级园林部门对公园管理存在难度,“建公园多数是所在区县花钱,建好后的运营也是区县负责,甚至园长也是区县任命。财政权和人事权都在区县手上,我们不好管。”
此外,由于一些区属公园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即政府财政只支付一部分经费,剩下一部分需要该公园管理处自筹,因此一些公园将园内用地出租以弥补经费缺口。而公园由于环境好,也就成为一些会所业者追捧租赁的用地。
【回应】
紫竹院公园
“问月楼也是景区景点”
5月22日,紫竹院公园管理处回应称,“问月楼”餐厅每年要向公园缴纳一定租金,双方没有额外的盈利分配。
紫竹院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园无权干涉“问月楼”的菜品定价,且餐厅内的消费也有高中低档之分,低档的人均消费大约在60元左右。进入夏季之后,“问月楼”还有大排档供游客前来消费。
回应中也提到,“问月楼”既是景区景点,也承载着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的基本功能。游客可自由在景区内游览,二楼平台,曲廊、景亭均可参观休息,所以游客的游览活动范围并未减少。餐饮虽是有偿服务,但也填补了公园在这个区域没有为游客提供此类服务设施的空白。
探访
门口竖牌游客禁入
22日,“问月楼”的门口竖着“游客禁入”的牌子。“问月楼”分两层,二层是啤酒广场,为大众消费,人均几十元,一层是四个包间。
包间可以容纳客人从七八人到二十人不等,内部设有液晶电视,实木沙发和一个放有笔墨纸砚的木桌。记者提出要看菜单时,服务员拿出一张塑封好,正反两面均印有菜名的简易菜单。上面鲍鱼、鱼翅等应有尽有,价格也从一百多元到一千多元不等。
餐厅曾是服务场所
紫竹院公园管理处负责人说,现在“问月楼”餐厅所在的“水榭”是前几年拆除重建的。五十年代建园时,这里也建了一座水榭,但因为没有考虑到抗震问题,所以几年前园方拆除了原有的水榭景观,进行了复建。新水榭此前也是为游客提供茶饮的服务场所。
龙潭公园
“万柳阁也面向普通游客”
万柳阁工作人员称,餐厅提供川菜和粤菜,“还有大众菜,人均消费200元,主要消费人群是逛公园的游客,不过他们只喝饮料,不卖酒水。”
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称,万柳阁餐厅占地属于龙潭公园。后来公园将地点出租给这家公司,作为游客就餐地点,提供便民服务,“我觉得餐厅价格并不贵,我们也经常过去吃饭。”
探访
龙潭书院订餐须报单位名称
龙潭书院位于龙潭公园西南门北侧,分为“御海”和“龙吟阁”,“龙吟阁”位于龙潭湖公园内的小岛上。
5月22日下午,记者以普通消费者名义订餐遭到拒绝。工作人员说,书院不对外开放,不接受单独订餐,“我们是私人会所,必须报出个人所在单位名称。”
北海公园
“希望收回仿膳所在古建”
北海公园相关人士表示,多年来希望收回仿膳饭庄所在的琼岛漪澜堂、道宁斋等乾隆年间兴建的古建筑群,但始终没有成功。
该人士说,仿膳饭庄目前隶属于全聚德集团,但作为古建,保护、修缮十分重要,而这方面的工作则由该餐饮企业负责,“多年来我们在两会上呼吁收回这个古建筑群,但是没有效果。”
探访
大厅内无最低消费
22日下午,记者以订餐的名义走进“仿膳”,庭院里古色古香,左右两边是环境典雅的包间。会所内大、中、小包间一应俱全,最多可容纳二十人就餐。包间内台布、椅套、窗帘均为明黄色,桌上放着装饰物。据服务员介绍,十人以上包间最低消费3000元,包间不能自由点餐,有人均298元、388元、488元、588元四种套餐可供选择,“菜单分中国人和外国人两种不同的套餐,外宾的话相对野味少一点”,服务员说。
正对着“仿膳”大门的是大厅,在大厅内可以自由点菜,没有最低消费的限制。
改国营后留存至今
记者从全聚德集团了解到,仿膳饭庄是有近90年历史的餐饮老字号。
1925年,北海公园对外开放,原在清宫御膳房侍候过皇上的几位御厨,凭手艺在北海公园开茶社,取名“仿膳”。
1955年,仿膳茶社由私营改为国营,更名为“仿膳饭庄”。目前,仿膳饭庄的宫廷餐饮文化成为北海公园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并非是隐藏在公园里的供私人享受的私密会所”。
工作人员称,仿膳既有“满汉全席”这样的宫廷大菜,也有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肉末烧饼等现场制售的大众食品,“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期,仿膳饭庄还将开仿膳茶餐厅服务游人。
公园会所曝光,公务宴请下一站吃向哪?
公园具有公益属性,是全体百姓公共活动的场所,理所当然属于全体百姓。可是管理方在享受着公共财政补贴的同时,占用公共用地建立私人享受的高档消费场所,这种做法是以权谋私,侵犯了公众的利益,可以说是另一种腐败。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讲的是人民生活与环境的关系,有些干部的公务消费让这句话有了新的解释:哪里方便,就在那里吃。高档饭店不敢消费了,就去所谓的高档会所消费;高档会所不敢消费了,就去公园消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句话,反正要公务消费,反正要大吃大喝,中央的八条禁令就是耳边风。
“绝对安全“的公园公务宴请扇了谁的耳光?公园会所曝光的公费消费,下一站又吃向哪里?当官员和政策打击了“游击战”,玩起了贼喊捉贼的游戏的时候,政策的权威如何体现,官员的素质如何体现,干部的表率如何体现?干部的教育管理机制,是否成了聋子的耳朵?在这个时候,吃这个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
大吃大喝的公款消费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绝对安全的公款消费应该是按标准消费的公款消费。
公园不是私人会所的藏身之地
这样的高档餐饮场所,多年来一直饱受诟病。之所以旧事重提,既与中央 “八项规定”有关,也与近日住建部发文严禁在公园内设立为少数人服务的会所、高档餐馆有关。其实,即便没有这些规定,公园也不应成为私人会所的聚集之地。
中国第一个公园诞生于1905年的无锡。当时,无锡一些名流集资,在城中几个私家小花园的基础上建起了一个公园,不收门票,也不针对任何人设立门槛,当地人称其为“公花园”。公园渐成民众生活、休憩的公共场所。
目前国内的公园,一般是由政府出资兴建并维护的公共区域。一方面,公共财政提供的补贴决定了其全民所有的性质,理应为全民提供普遍服务,而非指向特定人群;另一方面,这里也是体现民众平等意识的最佳场所,并不应该再区分差等。即便是出于维持园区正常运转的目的,有一些经营行为,也不应该肆意侵占公共场地以为私用。
事实上,众多私人会所、高档餐馆纷纷进入公园,是园区管理方与会所经营者双方利益的需要。园区管理者,可坐地生钱,获利丰厚;经营者,则可将湖光山色一并打包出售。此类高档餐饮场所的消费,多为公款吃喝,躲进公园,欢宴饕餮,同时也具备了隐秘性。这也是公园会所长盛不衰的根源所在。
当此之际,应尽快将公园中的高档餐馆和私密会所清理出去,还公园于公众,不使其成为特权的畅行之所。这既是维护中央精神及住建部政令权威性的需要,也是广大民众的殷切愿望。公园就是公园,不应成为官员富豪私下筵宴的藏身之处。
不然,受伤害的只能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
谁说藏有高档会所的公园不姓“公”?
有学者表示,此举侵犯公众利益,可称为另一种腐败。其中的道理看上去很简单——因为,公园具有公益属性,是全体百姓公共活动的场所,理所当然属于全体百姓。但简单的道理在现实语境下,却不是那么简单。至少笔者觉得,其中的“信息量”有点大。
公园具有公益属性,是基于现行体制下的公权力属性。由此提出了一个公园是不是姓“公”的问题。但假如公权力在某些作为中发生了蜕变,在权力姓不姓“公”都混淆了的时候,质疑公园是不是姓“公”,就有点舍本求末了——在古代,公园就是指官家的园林。
有人会说,这是在现代。“现代”怎么了?难道人们在一个“公”字里,除了“公母雌雄”外,都当成了“公共”的意思?那么,只有“现代”才有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也是人人有份的公共福利?因此,谁说藏有高档会所的公园不姓“公”?
也许正因为公园里隐藏着高档餐馆和私密会所,公园才更加姓“公”。设有最低消费1.5万的“仿膳饭庄”;一壶茶水卖168元的“万柳阁会所”;48元一份酱萝卜的“问月楼”,这些分别设在北海公园、龙潭公园和紫竹院公园的高档餐馆和私密会所,有多少人消费得起?但别担心,据工作人员介绍,“经常有官员来这里用餐,前几天还有部委领导过来呢。”不管从食客的身份,还是这种身份下的买单惯例,这些消费是姓“公”还是姓“私”?因此,公园是不是姓“公”?不问则罢,一问就坏了。但凡带上了“公”字,非但普通百姓一概没份,而且这钱花起来,就像花冤家似的。公款吃喝如此,公出、公车等也如此。那么,姓“公”的园,只有注入了各种公款消费的元素,才符合姓“公”的特征。别说是公园,就是芸芸众生,谁不想在自己的身份上带上一个“公”字,哪怕只是“服务员”。
“厘清”了公园是不是姓“公”的问题,还得为相关公园的“以权谋私”做适当“辩护”。把具有公益属性的公园变成私人享受的消费场所,大致可以装进“以权谋私”这个框。然而,公园如果只是为了以此谋取私利,这块风水宝地有的是寻租空间,但是,为何对高档餐馆和私密会所情有独钟?就是因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隐蔽、私密又成了这些高档会所的新卖点。在一个至少看起来紧锣密鼓的反腐战场后面,营造一个绝对“安全”的后花园,这不仅是公园方面的精明,而且确实存在这样的“抗战”需求。那么,有学者认为,公园此举系“以权谋私”,就只是在打“苍蝇”了。公园里设高档餐馆和私密会所,不是当前消费普遍疲软下的市场需求,而是在迎合对抗中央“八项规定”的官场腐败,这分明是官场腐败的新动向,是以隐蔽的腐败方式继续腐败,并对反腐败进行负隅顽抗。
因此,在姓“公”的现实含义还没有搞清楚前,质疑公园是不是姓“公”没有多大意义。相反,许多东西一旦明确姓“公”,基本上就与老百姓无缘了。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拼了命都想姓“公”?
【启示与思考】
在北京高档会所曝光,且属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今天,仍然敢于说出公务宴请“绝对安全”的肯定语,真不知其底气从何而来?
高档会所为何会盛行?首先就是有市场。一方面必须遵守八项规定,另一方面却又管不住自己的嘴。特别是在高档会所用餐,吃的那么高级,那多上档次,正所谓“倍有面子”,而且又不担心有曝光被查的风险,所以无论是公务宴请,还是老板宴请,一方愿打一方愿挨,只要安全,只要隐秘,就随叫随到。
再者,监管机制不健全也是高档会所盛行的原因。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处理违规违纪的吃喝风,但在这些高档会所中,要有证据的确很难。停车场在公园外面,即使有公务车也没有把柄;吃饭不签单,直接现金支付,哪怕是公款报销也查无实据。再有会所的餐饮人员一致的否认,对此,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只能望之兴叹。
遏制“吃喝风”必须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经常有官员来这里用餐,前几天还有部委领导过来呢。”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能率先作则,又如何要求下属去厉行节约。遏制“吃喝风”还得拿出硬举措。明令禁止公园不得开高档会所,不得从事餐饮娱乐,即使一时会有争议,但坚持下去就让公务宴请无立足之地。遏制“吃喝风”还得全民监督,发挥群众的力量,让敢于吃喝的领导干部一一现形。遏制“吃喝风”还得敢于逗硬,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徇私绝不宽容,让管不住嘴的领导干部望而却步。四步一起走,看高档的公务宴请能否成为官员止步的高压线,看高档的会所饭庄还能否说出“绝对安全”的话语。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29/7162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