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政府部门该不该修建豪华衙门
2013年05月29日 14:07
【基层执政案例】
编者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官不修衙”。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因为官员都有任期,修完了自己也差不多走了,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不修反而显得自己清廉;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皇帝的批准,任何地方官根本不得私自修建衙门。大词人苏东坡当年是因为擅自修衙被贬徐州,便是私自修衙代价惨重活生生的例子。 古代很平常的事情到了今天却成了新闻,大名县委成全县最破房子本来是个正面报道,没想到却被当成负面报道来解读,赞赏的话不多,大多是一二句,而质疑者则众说纷纭……
【事件发展】
河北大名政府大院一用50年 成全县最破房子
2001年,孙俊广从河北省大名县大街乡希望小学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到县委大院上班的第一天,孙俊广登上已经有些摇晃、楼板有些缺口的楼梯,来到一栋破旧楼房的顶层——二楼,走进宣传部办公室。“当时真是觉得不可思议,跟自己想象中的办公条件相差太远了,甚至都赶不上原来工作过的小学的条件。”孙俊广笑着回忆道。
后来,孙俊广才得知,宣传部所在的这个建于1921年的小二层办公楼,称得上是县委县政府大院里的高层了,除了另外几栋同样建于1921年的旧楼,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场所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平房。不久前,因为所在小楼的二层已成危房,宣传部只好搬到别处办公,县委组织部则仍在一楼办公。
记者来到大名县委县政府大院,一排排平房的屋顶上,前段时间突降暴雪留下的积雪还未消尽,屋檐挂满冰柱。大名县县委书记王晓桦说:“有房子,能办公,不就行了吗?让大名老百姓脱贫才是当务之急。”
“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还有一些是1921年的房子”
大名县委县政府大院位于大名县城的老主干道大名府路的东端。一路从大名府路的西端东行,两旁楼房整齐有序,楼房高度大多为五六层,商铺、信用社、银行等一应俱全,大名县委县政府大院的对面便是一座商场。
“县委县政府的大院最破。”当地居民说。
“除了几间上世纪90年代建的平房,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还有一些是1921年的房子。今年已经对大部分平房进行了一些修缮,在外墙铺上一层薄灰砖,否则现在看到的还会更破。”大名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振海介绍说,现在有好几处楼房因为实在过于危险,已被弃用。
县委县政府大院北端的几排平房是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办公和住宿所在。走进大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赵兴贵的办公室,抬头便能看见天花板与一侧墙面的交界处有些剥落,办公室被隔断为两间,外间办公,里间放有一张床,作为卧室。办公室里有微弱的暖气,赵兴贵告诉记者:“暖气也是新近从县招待所引过来的,原来只能烧煤取暖。”
在团县委办公室东侧的小道上,记者看见一名女子推着一辆自行车,车筐里放着几块木板。冯振海告诉记者,这位女子是团县委的辅导员,她找那些木板是为了回去生火取暖。原来,从县招待所引过来的暖气也只能供一部分办公室使用,另外一些办公室在冬天只能或靠空调制暖,或仍旧生火烧煤取暖。
来到孙俊广所说的原来宣传部办公的1921年建的老楼,记者看到,一层几个办公室门口都挂着县委组织部的牌子,门是开着的,里面有人在上班。小楼的土墙已经有明显的裂痕,从二层一直延伸到一层门口,电线则是凌乱地在墙上“爬行”,钻进各个房间。“二楼是不能用了,但一楼今年修了一下,还能用,组织部就还在这里办公。”冯振海说。
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高的大楼是医院
在大名流传着一句话:“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高的大楼是医院,最破的房子是县委县政府大院。”
在大名县医院,记者看到,在高十几层的医院主楼左侧,还有另一栋楼正在施工。当地居民说,在建的也是医院的楼。
而在大名一中,记者看到,除了一栋高6层的办公大楼之外,另外还有4栋高4层的教学楼、4栋高5层的宿舍楼。大名县教育局教育科科长杨金祥向记者介绍,大名一中是2005年迁到该校区的,仅设高中部,现在在校生有5000多人。今年高考,有不少同学考上了名牌大学。
随后,记者来到大名县龙王庙镇西曹口小学,看见这里的校舍也是前几年新建的二层小楼,墙体刷成粉红色,二楼走廊正面写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几个大字。西曹口小学校长张素娥说,这个小学解决了附近两个村孩子的上学问题。杨金祥提供了一组数字:大名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97317名,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8%以上。
在西曹口小学教学楼的背面,记者注意到,每间教室均装有空调。杨金祥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全县的所有学校全都摆脱烧煤取暖,规模大一点的学校就采取集中供暖,小一点的学校就给每个教室配上空调。”
“再穷不能穷教育”,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大名县历任一把手均对教育问题十分关注,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截至今年10月29日,2009年大名已下拨公用费782万元,免除学杂费备用金300万元,寄宿生生活费75万元。而为了让所有孩子都上得起学,仅今年上半年,大名共向1477名各类学校贫困生发放助学金229.6万元,为约500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220万元。
为了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现在,大名县正在制定“校舍安全工程”3年规划,预计投入5亿多元,用3年时间,使全县中小学校舍逐步达到8级抗震标准。
贫困县第一要务:让老百姓端上“四个饭碗”
在大名县委书记王晓桦看来,国家级贫困县的首要任务是发展,不发展只能永远处于被扶贫的位置。
“集中财力物力先把发展的事儿办起来,政府办公场所的事儿,往后放一放。这个东西不着急。”王晓桦刚到大名担任县委书记不到一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意识到,千万不能陷入“放眼一看,到处都穷,怎么弄”的慌乱心态。在更深入地调查了解后,王晓桦把大名的县情归结为穷乡僻壤、文化底蕴深厚。他深感,要让老百姓真脱贫,就得让老百姓端上“四个饭碗”:农业产业化,把泥饭碗变成金饭碗;招商引资的工业饭碗;文化旅游饭碗;商贸流通饭碗。
城建规划便是现在大名实施发展战略正在进行的一项具体工作。“大名县城的城中村现象非常严重,一共有42个村,今年我们只能初步先改造4个村,投入了4000万元。以后逐年推进。这个规划不仅是为了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更是为了招商引资。”王晓桦说。记者问:“在城建规划中,县委县政府有没有将自己的办公条件列入议程?”王晓桦坚定地回答:“没有。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居民破的房子、不能居住的房子改善了,让老百姓受益。老百姓越受益,才能越拥护政府。”
赵兴贵告诉记者:“大名县确实穷,办公房子修补一下还能用,改善民生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县里有点钱,领导班子都考虑先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而对于大名的发展前景,王晓桦信心十足:“只要我们埋头干,以大名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定能发展成为周围的核心城市。”
从“官不修衙”到“官要修衙”
时代不一样,官员也不一样了,至少行为不一样了,从不修衙,变成了修衙,而且大兴土木,再加上玻璃和钛钢。不过,行为迥异的官员,心思方面的变化却不大…【更多】
大名县“旧办公楼”何以引来“大惊小怪”
政府建豪华办公楼早已不算新闻,政府办公楼破旧不堪自然成了新闻。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北大名县政府领导的办公房和住所格外“与众不同”,在平房里,在危楼中。办公室被“一分为二”,外面一张桌办公,里面一张床睡觉。暖气很微弱,是才安的,从前,他们过冬一直烧煤取暖。
安徽阜阳与郑州惠济区有“白宫”,重庆忠县黄金镇有“天安门”……中国各地的超豪华政府办公大楼,在网上被“集锦”,搜索浏览,无不富丽堂皇、气势恢宏。虽说足以确证中国一些地方政府真的“富”了,留给国人的却是愤怒。愤怒之后,由于司空见惯,由于曝光也白搭,媒体似乎出现“报道疲劳”,民众也“阅读疲劳”了。这时候,冷不丁冒出个超破旧的政府办公楼,那新鲜劲儿,叫人不赞都难。人们之所以对大名县政府在破楼办公“大惊小怪”,实际上表达的是对此前曝光的一些地方政府奢华行为的不满。
并不是说,民众看到政府在漂亮的大楼办公就“心里不平衡”;也并不是说,民众看到政府在破楼旧楼办公就“欢天喜地”。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善一下政府办公环境本来无可厚非。如果公务人员能够把心思用在“为民、为公”上,如果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设施齐备的办公楼也算物尽其用。招致民怨的,是这边民生多艰,那厢却起高楼摆阔,这心理,没法平衡。
破旧的县府大院必然是个道德的“孤本”
如此破旧的县府大院,确实很叫人震惊。在全国性的超标政府办公大楼纷纷拔地而起,安徽的阜阳“白宫”,江津市的“国内第一豪华街道办事处”,金碧辉煌的重庆开县政府大楼……纷纷映入人们眼帘之际,居然还保留着大名县府大院这么一个“孤本”,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更多】
县府大院很破旧,县领导私宅怎么样?
河北大名县委县政府的大院内,除了几间上世纪90年代建的平房外,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还有一些是1921年的房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介绍说,现在有好几处楼房因为实在过于危险,已被弃用;县委书记王晓桦说:“有房子,能办公,不就行了吗?让大名老百姓脱贫才是当务之急。”当地流传着一句话:“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高的大楼是医院,最破的房子是县委县政府大院。”
近些年在许多地方,政府新建豪华办公楼已成风气。大名县的医院、学校有大楼,县委县政府却在旧房子里办公,可以说是一道“另类”景观。
不过,笔者以为还是应谨慎地表示敬意为好。因为一个地方没建新的政府大楼,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县里早有建新大楼的计划,只是未能获得上级部门批准;比如县府大院整体很破,但县主要领导的办公室条件并不差,等等。
笔者更想指出的是,破旧的“衙门”里照样能坐着贪官。正如有贪官日常生活很“节俭”一样。前年曾有报道称,河南卢氏县机关在土坯房里办公50年。当时多数人都把这看成当地领导清廉的证明,然而,该县此前却出了个人称“杜二蛋”的大贪——— 县委书记杜保乾,没听说过的人可以去查查以前的新闻。
大名“县府的大院最破”被报道后,一些当地网友的跟帖值得注意。比如有人提出,“去看看大名的好饭店和高消费场所里面都是谁在吃饭,外面停的都是谁的车”,甚至有人不无激愤地说,那大院又不是谁的家,建议记者“你去领导家里拍几张照片看看”。
无疑,根据现有的公开材料,并不能表明大名县的领导在“作秀”,从某种意义上讲,笔者的质疑还有些“不知趣”。只是至少在笔者看来,报道中只有大名县委宣传部官员的介绍,县委书记和学校校长的豪言壮语,没有任何有名有姓的当地老百姓的看法,恐怕说服力是不够强的。或许,要真正判断“县府的大院最破”意义几许,不妨请大名县的主要领导们接受网友的建议,也晒晒自己的私宅条件,不知他们有没有这个勇气?
关注最破大院是对公权力的无奈
河北大名县,也就是水浒好汉“玉麒麟”卢俊义的故乡——宋朝京都大名府,近日引起舆论关注。当然,这次不是因为梁山好汉的历史吸引力,而是县政府大院的现实叙事:《河北大名政府大楼一用50年,为“全县最破”》,成为当日一条热点新闻,被广泛转载,单单一个门户网站的跟帖量就达数千条…【更多】
【启示与思考】
相信政府豪华办公楼不是普遍现象,相信除了大名县,还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办公条件寒酸朴素。大名县县委书记王晓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现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整修居民的破房子,至于自己“有房子,能办公,就行了”,改善市政办公条件并没有被列入城建规划议程当中。也许,比起在危楼中节俭办公,大名县这种“民为先”“民为主”的态度,才是更值得赞许的。
相信破县委比豪华县委好,这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和辛酸。因为这侧面映衬出,民众对那些业已大肆挥霍公款的公权力的制约的无力和尴尬。古代的县官还有山高皇帝远的制约,不敢随便花钱。而现在的县委花什么钱、如何花钱,基本上没有民众知道。而只要公权力运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公众知情权还处于一种模糊朦胧的无力状态,就决定了舆论监督对公权的评价只能局限于外在的“穿衣戴帽”的关注。
政府办公楼问题,实际上是官民关系的一个缩影。民众对政府办公楼“敏感”,说到底是对官民关系敏感。政府办公楼如镜,可以照出一些地方政府是自谋私利还是在为民服务。
耐人寻味的是,有的网友对大名县的“美事”却不乏质疑,比如怀疑大名县是在“作秀”。我们希望,这只是民众被“豪华办公楼”反复刺激之后的“习惯性”不信任;我们也希望,大名县“办公楼新闻”经得起检验,别让民意的期待与呼唤失望;我们更希望,大名县真的能像王书记说的那样为了脱贫“埋头干”,把与民同苦的“秀”作到底。至少,这比呆在豪华办公大楼里无视民众疾苦要强得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29/7162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