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怎样以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2013年05月31日 07:57

专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璐研究员

不认识市场的力量,不重视市场机制,就难有作为

记者: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强调,以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您认为在实践中应怎样以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陈璐:以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是尊重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从我省实际看,以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关键是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认识市场的力量,弄清并把握市场机制的内涵,真正树立市场思维。这一方面非常重要。就像省委书记周本顺同志讲的那样,我们搞的是市场经济,推进的改革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不认识市场的力量,不重视市场机制,那就叫逆势而动,难有作为。二是要以市场的办法放活市场主体,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三是运用市场机制,搞活金融,破除企业以及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为我省加快科学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记者:有人认为,以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很重要的方面是处理好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关系。

陈璐:可以这么讲。市场机制不仅包含着微观主体的市场行为,也包括市场思维下的政府行为。只有正确把握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关系,市场机制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打个比方说,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机制是一个大系统,就像一场“赛事”,比赛规则、比赛者、裁判员,三者缺一不可。市场行为就是比赛者的行为,政府行为就是制定比赛规则、充当裁判员和清理比赛场地、赛道等后勤保障的行为。如果市场行为的效率低下,就应当考虑比赛规则是不是有问题,比赛场地是不是不利于比赛,赛道是不是有羁绊,比赛者是不是有破坏比赛规则的行为等等,而不应是裁判员越俎代庖代替比赛者跑几圈。

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政府行为,不同的政府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的实现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能科学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正确实施政府行为,谁就能吸引各种要素聚集,创造出源源不断的社会财富;谁能把握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市场竞争法则,通过政府行为破除一切阻碍市场机制的“绊脚石”,谁就能获得更足的发展活力、求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实现更好的发展质量。这一切,都取决于是否真正树立了市场思维,是否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

放活市场主体,要坚持以“活”为核心,以“放”为取向

记者:把市场主体放活,是以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您怎么看放活市场主体?

陈璐:放活市场主体,推动全民创业,激活市场中最基本的“细胞”,是树立市场思维、建立市场机制的本质要求,也是发达国家、先进地区走过的成功之路。比如浙江省,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其中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始终坚持尊重市场主体地位,一切改革开放举措,一切发展战略和政策,都是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活力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从而形成了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齐创业的生动局面。多年来,我省在市场主体的培育和激活方面做过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市场主体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活力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抑制我省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我省与先进省市相比后劲不足、差距拉大的直接原因。我省要实现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跨越,必须把放活市场主体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一件大事来抓,要坚持以“活”为核心,以“放”为取向,催生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记者:以“活”为核心,以“放”为取向,具体应怎样做?

陈璐:一是抓好市场主体准入体制改革。就是省委要求的,对市场主体实行宽进严管,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在这方面,许多先进省市都有经验可循。比如,在鄂西北的襄阳,推出市场准入“六个零”政策,即投资主体零限制、名称登记零门槛、注册资本零首付、经营范围零束缚、注册登记零收费、审批发照零障碍。短短一年,新增市场主体6.6万个,同比增长81.9%。二是彻底破除限制政策落实的“玻璃门”。当前存在着一种怪现象,支持企业发展的各方面优惠政策不少,但却很难落实下去,究其原因,政策当中存在着很多“透明的障碍”。比如,一些优惠政策过于笼统,实施起来没有什么“抓手”可依托,表面上看新政策出台了,实际上早被“废了武功”。还有一些政策条款虽然出台了,但却将政策优惠附加了高不可攀的条件,几乎没有企业能够达到,实际上这样的政策也形同虚设。因此,必须进一步梳理、修改和重新制订有关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给予市场主体真正的实惠。三是实施政策落实的督查制度和问责制度。许多政策有实实在在的“红利”,但没有部门协调落实的常规机制,没有落实政策的督查和问责制度,就难以真正把市场主体搞活。

金融活则全局活,金融强则百业强

记者:以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促进科学发展,还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把金融搞活。您怎么看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陈璐:市场机制的建立除了放活市场主体以外,还有做活市场客体的任务。市场客体就是指有形的生产要素(人才、土地、资源等)和无形的生产要素(金融、知识产权、品牌等),其中尤以金融最为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配置资源、调节经济、服务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制定支持政策,当作是打造企业生存成长的土壤、营造市场主体“小苗”破土而出的气候环境的话,那么金融就是让“小苗”茁壮成长的水和肥料。金融活则全局活,金融强则百业强。我省要实现跨越赶超,必须加快金融创新,下大力搞活金融,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技术、金融深度结合的体制机制。

记者:结合我省实际,您对搞活金融有哪些具体建议?

陈璐:我想可以在这样几个方面着力:一是重点以国家级高新区、重点产业集聚区等为平台打造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和科技保险试点。二是联合省内外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和战略投资者,发起设立私募产业投资基金,积极争取设立区域性或行业类的“产业投资基金”。三是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尽可能多地广开门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领域,设立一批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小微企业联合债权担保基金等非产业投资基金,形成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四是借力天津放开股权投资基金市场、投资基金不受地域和领域范围限制的契机,可研究制定一些政策吸引天津成立的各类市场化取向的投资基金到我省投资。五是引入专业金融租赁机构,充分利用各类开发区现有的各种大型设备,宜售则售,宜租则租,做活码头、铁路等核心资产以外的其他经营性资产,吸引民营资本进入,扩大投融资公司的现金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31/7163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