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切实增强金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2013年06月03日 07:56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及金融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金融行业的竞争处于空前激烈的状态,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新形势下,金融业新的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为企业发展服务,维护金融秩序的健康稳定,是金融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面 临 的 挑 战
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员工思想状况把控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的各种思潮纷纷涌入我国,多种思想文化激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对人们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金融业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员工面临的诱惑更大,而一旦员工被腐朽思想侵蚀,将会对企业、对公众造成极大的伤害。当前,青年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想法多,且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一定程度上存在集体意识弱、思想波动大、缺乏吃苦精神等问题,再加上金融企业的特殊性质,为员工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化,员工队伍稳定难。近几年,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银监会的年报显示,自2003年至2011年,一直居于“老大哥”地位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占市场份额(按资产)明显下降,降幅逾10%,股份制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则获得快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至2011年,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分别从13家、80家、91家激增至212家、190家、635家,由此可见竞争的激烈程度。尤其是2012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到来,金融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而与这种激烈竞争相伴的是金融人才的快速流动,其中人力资本含量高的管理技术人员、拥有客户资源的市场营销人才和熟练岗位操作人员的流动更甚。如何留人,无疑已经成为金融企业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业务拓展越来越跨地域化,企业核心价值观融入难。各家银行为拓展业务,大力实施跨区域经营,在全国不同地区甚至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2012中国银行业改进服务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0.51万家,全年新增网点超4200家。在银行大力推进跨区域机构延伸的同时,由于各地的地域文化不同,而且新员工的加入也会带来其他企业的不同文化,从而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产生一定的影响。
存 在 的 问 题
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足,与业务发展严重不平衡。在当前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状态下,业务发展成为各家银行的重中之重。随之而来的是员工压力与日俱增,不少员工出现心理紧张、情绪低落、丧失信心等不良状态,如不妥善化解,将严重制约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但作为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主要手段的思想政治工作,却与银行的业务发展严重失衡。这在基层经营机构表现得尤其明显。基层经营机构作为服务客户的窗口,肩负着数不胜数的业务指标压力。在上级行严厉的考核问责导向下,基层机构的精力几乎全部被业务拓展所占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严重不足,对员工的思想关注不够,无法及时发现员工的不良思想苗头,就会使工作陷于被动。例如,对于关乎员工切身利益的绩效问题,缺乏公开的解释和说明,未与员工沟通,损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再如,对于员工工作中出现的差错,简单地处罚了事,没有正确地加以引导,使员工的负面情绪加剧,影响了工作效率,甚至会发生极端事件。
思想政治工作手段落后,与形势发展严重不协调。当前,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宽广,各种沟通交流工具层出不穷。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每个人手中的“传声筒”,多元化思想文化信息蔓延,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对于80后、90后年轻人,这些工具已经逐渐取代了报纸、广播等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成为其情绪宣泄的主要渠道。面对这种局面,大多金融企业却还固守着原有的宣教方式,习惯于生搬硬套上级文件,思想教育工作仅仅局限于念念文件、提提要求,没有创新意识,不与时俱进,严重脱离了实际。这种缺乏针对性、时效性的工作方法,根本无法了解到员工的真实想法,无法与员工产生共鸣,很难取得实效。
提 出 的 对 策
立足于金融行业特性,进一步强化员工思想教育的针对性。金融行业性质特殊,在多元化思潮的冲击下,对员工的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持续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及职业技能教育等,树立良好的工作风气。强化爱岗敬业教育,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其思想统一到银行经营的目标上,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反腐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员工形成强有力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引导员工把企业愿景与个人事业融为一体,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坚持公平正义,依法合规办事。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感染力。一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要善于借助网络媒介,通过开设BBS论坛、微博、微信群等,搭建与员工的交流平台,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价值含量。通过利用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巧妙地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员工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另一方面,变换工作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相结合。避免生硬说教,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各类岗位竞赛、技能比赛等,寓教于乐,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和渗透性,吸引员工的参与,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达到教育目的。还可通过树立标杆,强化典型引领作用,激发员工的向上精神,为企业多作贡献。
优化员工的激励和管理机制,从根源上预防和解决矛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解决好关乎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其一,构建公平、合理的员工成长通道,给员工以发展空间。建立完善的人才使用和选拔机制,疏通员工的晋升通道,使员工看得到前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做到人岗匹配,实现人力资源配置与员工个人价值实现的双赢;强化对员工的培训,根据岗位不同,建立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提升机会,充分挖掘员工潜力,为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条件。其二,完善民主管理机制,维护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对涉及经营管理、发展规划以及员工晋升、评先表彰和特困员工帮扶等问题,充分利用职代会、企业网、公开栏等方式向广大员工公开,接受员工监督。同时,充分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例如绩效分配问题,方案的出台和调整均要经过集体决议,决不能搞“一言堂”。可采取“员工接待日”、“行长信箱”、“思想状况调查”、“访谈制度”等多种形式,拓宽民主管理渠道,维护员工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
弘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仅仅有制度保障还不够,还要从细微处入手,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扎扎实实地为员工办实事,倾情为员工排忧解难,把员工的“心”留住。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员工压力大的问题,企业要充分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调查和了解广大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承受能力,开展员工减压训练。根据员工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对大多数员工授之以法、对特殊岗位员工引之以动、对忧郁和心理障碍较为严重的员工助之以疗”的方法,各有侧重,排解员工郁结。此外,还要深入了解员工的思想情绪和利益要求,让员工充分体会到企业的关爱关怀,切实做到职工遭遇重大灾害有帮助、结婚生日有祝贺、生病住院有看望、亲人去世有安慰、健身娱乐有场所、工作变动有谈心、子女就业就读有关心等,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要把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和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只有从员工实际出发,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副行长)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03/7167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