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2013年06月05日 08:02
2011年以来,林周县突出发展和富民两大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速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目标,以实施好边交林乡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了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积极启动示范区项目
2011年4月,林周县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正式启动。根据《林周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总体规划(2012—2020年)》,林周县计划整合各类资金20亿元,规划实施4基地2中心1园区(粮食安全生产基地、饲草料生产基地、澎波半细毛羊和牦牛良种繁育基地、设施农业基地,农牧民培训中心、牦牛和澎波半细毛羊科技研发与良种推广中心,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建成自治区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雏形。边交林乡设施农业园区是林周县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规划总面积3000亩,计划3年内整合各类资金1.8亿元,分三期建设完成3000栋高效日光温室,其中一期规划面积1000亩,2012年建成高效日光温室300栋,2013年计划建成高效日光温室600栋;二期、三期工程将继续扩大温室建设规模,以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形成集生产示范区、推广种植区、成果展示区、产品加工区于一体的园区发展格局。目前园区已成功引进示范种植的作物有五彩椒、水果黄瓜、高产优质西红柿、五种颜色樱桃西红柿、高产茄子、优质青椒、不同季节成熟的枣蜜桃、6个品种的油桃、3个品种的葡萄、人参果等优质新品种果蔬。从试种情况看,均较为成功,基于西藏特殊的气候因素(自然环境无污染、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诸多作物比内地优质高产,发展前景广阔。
经营与运作
(一)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林周县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大事来抓,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设施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设施农业发展事宜。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成立了边交林乡设施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园区经营管理工作。同时,当杰村“两委”和当杰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全程参与经营管理,待时机成熟,再将园区产权交由当杰村,作为村级经济实体进行运作。
(二)抓好园区项目建设。加速实施项目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深入项目所在地查看,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大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统筹农牧、林业、水利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倾斜,着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2年拉萨市财政投入资金410万元用于100栋日光温室建设,在国家按照3.5万元/栋的标准投资建设300栋日光温室的基础上,林周县财政按照0.6万元/栋的标准进行补贴,将建设资金提高到4.1万元/栋,温室建设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创新生产经营模式。边交林乡设施农业园区发展目标是建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定位是形成品牌效应,进军高端消费市场。这就要求园区发展必须坚持高起点,突出规模化。林周县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确定了以政府扶持、公司示范、能人带动、群众参与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引进公司,即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具有高端蔬菜生产经营技术的山东寿光蔬菜生产技术研发公司进驻林周示范经营;引入能人,即引进在拉萨从事多年反季节高端蔬菜生产和研究并具有丰富的高效日光温室经营管理经验的能人,与公司示范经营形成互动,共同打造林周县蔬菜产业品牌;引导群众,即将部分温室以较为优惠的政策交由种植积极性高的当地群众经营,在公司和能人一帮一、手把手的带动下,逐步培养科技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一是温室承包经营者受益。400栋温室大部分由能人和群众承包种植,温室生产的蔬菜品质上乘,一经上市,便得到了广大蔬菜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当前温室生产的蔬菜市场认可度高、竞争力强、供不应求。据统计,温室年均产值为5万元/栋,纯收益为2万元/栋;温室承包经营者年收入10万元以上,是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的四五倍。二是公司受益。目前西藏的无公害蔬菜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边交林乡设施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恰好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边交林乡设施农业园区无公害蔬菜的上市,不仅能够打响林周县无公害蔬菜品牌,而且能够增加公司效益。三是群众受益。园区建设前,林周县做好宣传引导,让群众明白园区建设对于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作用,并将群众承包经营土地通过租赁方式流转,作为园区建设用地。园区建设过程中,将温室墙体部分交由当地群众施工,将流转土地释放出的劳动力转移到温室建设上来,一方面增加群众的现金收入,另一方面将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融入工程建设过程,提高群众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知度,为有序引导群众参与园区经营奠定基础。园区运营过程中,组织群众到园区打工,并将群众打工的过程转变为群众掌握蔬菜种植技术的过程,转变为群众感受温室种植效益的过程,逐步提高群众参与温室种植的积极性。目前,已有20余户申请承包温室经营。园区投产后,提高了林周县蔬菜自给率,进一步打破了全县蔬菜消费的外部依赖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众的生活成本,给群众带来了实惠。
(四)园区建设运营效益良好。
取得的经验
设施农业园区建设运营的过程,是林周县努力增加群众收入的过程,也是林周县发挥优势,不断探索农业经济发展新路子的过程,更是林周县下大决心、下大气力,推进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
(一)必须把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事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败。发展设施农业是林周县立足边交林乡优越的农业发展自然条件,站在打造林周无公害蔬菜品牌的战略高度,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边交林乡气候适宜,耕地集中连片沿澎波河两岸带状分布,灌溉条件良好,适合规模化农业产业发展,加之位于拉萨市区和林周县县城之间,距两大主要消费市场近,区位优势明显,这些条件为边交林乡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保证了设施农业蔬菜产量上的稳定性,同时提供了消费市场,保证了设施农业蔬菜可以顺利完成商品的惊险跳跃,确保温室种植者取得良好效益。边交林乡设施农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顺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饮食需求,消费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是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林周县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上,没有盲目铺开摊子不分重点地推进各项工作,而是耐心寻找突破口,待重点工作取得成绩之后,再以点带面推进全盘工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集中精力做好重点工作,而且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二)必须把创新生产经营机制作为推进园区发展的持续动力。机制建设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创新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切实形成用机制规范生产经营、推动生产经营,是确保设施农业园区良性发展的根本方法。在园区运营过程中,采取公司+能人+群众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确保了公司、能人、群众各取所需、各得其利。实践证明,这种生产经营模式是切实可行的,对于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设施农业园区健康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具有积极作用。在蔬菜产品销售过程中,积极进行有益探索,计划在拉萨市区蔬菜批发市场建立直销店,在园区和拉萨市区蔬菜批发市场分别建设蔬菜保鲜库,形成中转和直销中心;组建一支蔬菜基地和销售市场信息调研队伍,科学分析研判各类蔬菜布局情况和需求情况,保证蔬菜品种和产量符合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支持,确保蔬菜生产基地的合理利润,稳定蔬菜价格,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形成一个成熟、健康、系统和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做大园区生产经营效益这块蛋糕,实现公司、能人、群众的共赢。
(三)必须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林周县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求、办群众之所需,耐心细致地做通思想工作,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激发他们经营温室的积极性,将设施农业园区建设运营,从政府行为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园区建设之前,林周县科学计算农田产值,广泛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将土地租赁金适当调高,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活。园区建设之中,注重吸收出租土地的村民参与园区建设,努力增加群众现金收入。园区运营之中,没有采取行政手段强制村民承包温室,而是允许他们带着观望态度,到高效日光温室实地学习种菜技术、感受种植效益,潜移默化地从思想深处转变观念,让其主动参与到承包温室中来,同时在政策、资金、技术及产品销售等环节给予大力支持,确保群众真正在温室种植中受益。
(作者为中共林周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05/7167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