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中国梦系列评论
平安中国: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三十五论中国梦
2013年06月03日 15:03
建设平安中国,需要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养成理性、和谐的心态,打造平安梦的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平安中国,要靠国家战略和政府主导,更离不开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今日中国,被有些人视为进入了一个“问题的时代”,如果只是一味地愤怒、一味地埋怨、一味地骂街,一味地绝望,甚至任意扩散偏激情绪、极端情绪,只能使负能量急剧滋长,正能量受到抵消,使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受到伤害。
5月31日,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发展改革的基本前提。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努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联系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平安建设极为重要,平安建设任务艰巨,我们必须把建设平安中国作为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在认识上有新提高,在行动上有新措施,在工作中有新成果。
近年看电视新闻,从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直至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家,战争和动乱所造成的惨状都令人目眩神骇。每逢看到那些充满血腥气的镜头,我就往往在无比可怜和同情当地民众的同时,又转过来为自己生活在今天的中国感到万分庆幸:庆幸我们的社会稳定,庆幸我们的日子平安,庆幸我们的人民团结,庆幸我们能在和平环境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由此断定:平安是福,平安是好,平安是希望,平安是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千真万确不能离开平安。
平安离老百姓的生活最近,与老百姓的关系最密切。习总书记说“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准确地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水墨风俗画:画面中几只柿子、几只苹果、几只鹌鹑,寓意就是“事事平安”。《常回家看看》那支响遍城乡的优美歌曲,唱出的也是“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的百姓心声。因此我们可以说,平平安安是中国人民祖祖辈辈的追求,是千家万户的期盼,关系到男女老少的安危祸福、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平安是像空气阳光一样,是人人、时时、处处都公平享受的最大红利。平安存在,也许浑然不觉,而一旦没了平安,那可真是天塌下来的灾难,谁都无法躲避。
因此,我们必须珍惜平安,维护平安,巩固平安,创造平安,尽心竭力地实现中国的平安梦。
建设平安中国,首先要保障国家平安。这是我们做好平安梦的大环境、大前提。落后就要挨打,国破带来家亡,这是被一部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再证明的真理。从鸦片战争以来,为什么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能来到我们的土地上掠夺财富、杀人放火、作威作福,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却横遭屠戮、血流成河、流离失所?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自己贫穷落后,在别人的进攻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今天,经过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军队正沿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道路阔步前进,武器装备加速改善,为国家安全提供着最有力最可靠的保障。但是,那些处心积虑要对我们加以破坏、施以遏止的敌对势力并不死心。无论在钓鱼岛还是在南海诸岛,都潜伏着随时可能激化的矛盾和斗争。利用台独、藏独、疆独和所谓“异见分子”,给中国崛起制造麻烦,推行西化、分化中国的阴谋,更是他们长期实行的既定方针。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把各项工作都做在前头,把国家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坚决粉碎任何敌对势力的痴心妄想。
建设平安中国,需要处理好现实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稳定压倒一切,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多样化,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各种利益群体和利益集团在利益诉求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切,既尽量保证个人合理合法利益得到满足,也保证公众利益、全局利益不断扩大和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减少和避免各种干扰稳定、损害平安的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为此,政法综治战线和社会管理部门,都应切实负起责任,继承优良传统,积极改革创新,努力把握规律,加强源头性、基础性工作,下功夫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努力建设领域更广、人民群众更满意、实效性更强的平安中国。
建设平安中国,需要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养成理性、和谐的心态,打造平安梦的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平安中国,要靠国家战略和政府主导,更离不开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今日中国,被有些人视为进入了一个“问题的时代”: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买房难,处处有诈骗的陷阱,时时有安全受到威胁的征兆,真是问题成堆,烦恼成团,令人不胜唏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一味地愤怒、一味地埋怨、一味地骂街,一味地绝望,甚至任意扩散偏激情绪、极端情绪,只能使负能量急剧滋长,正能量受到抵消,使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受到伤害。因此,必须辩证地、理性地看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解决问题有一个过程,而且所有人都要勇于担当,不能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政府身上。只有大家信心充分,信念坚定,同心协力,才能建设起和谐社会,才能保证从国到家都平安无事,和睦和谐。
1951年春天,抗美援朝战争正在激烈进行,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曾经动情地写道:“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今天,把我们习以为常的享受与世界上那些在武装冲突和暴力恐怖中流血死亡、终日提心吊胆艰难度日的人们作一个比较,我们都可以生出与魏巍当年同样的感受。所以,我们一定牢牢记住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人人都要百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平安日子、平和生活。我们更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更高水平的长治久安,像那首《好日子》的歌中所唱:“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03/71686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