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正道沧桑系列评论
《正道沧桑》观后感—没有党内民主就没有党的团结
2013年06月04日 09:45
团结,从思想上说,来自于目标的一致、理想的相同。从组织上说,就是来自于党内的民主,来自党的民主集中制。套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句式,我们也完全可以说:没有民主,就没有党的团结。
一部社会主义运动史表明,在同资本主义旧世界的斗争中,无产阶级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就是坚强的团结。所以,《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国际歌》唱出了“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歌声,在神州大地上,至今仍然回荡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昂扬旋律。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起步阶段,毛泽东主席就对全党同志强调:“党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党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有了党的团结,才有阶级的团结,才有人民的团结,才有革命队伍所向无敌的大进军,才有革命事业势如破竹的大发展。
团结,从思想上说,来自于目标的一致、理想的相同。从组织上说,就是来自于党内的民主,来自党的民主集中制。套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句式,我们也完全可以说:没有民主,就没有党的团结。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十八集“路的博弈”一开始,就把成千上万的工农群众满怀悲痛,冒着风雪送别自己的伟大领袖列宁的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显示了列宁的崇高威望,显示了党的领袖和和党员队伍及广大工农群众之间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关系,那种场景,如同我们中国人民当年长安街头哭送周总理一样令人动容。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心会和人民的心连得这么紧?这与列宁重视党内民主、坚持用民主说服的方式把全党团结在一起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正道沧桑》第13集“世纪曙光”,讲述了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用多达120次的发言,来阐述和捍卫他的建党学说,并最终获得了多数人的支持,成为布尔什维克这一名字的来历。在第14集“冬宫炮声”中,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革命时机,尽快举行武装起义,列宁扮成火车司炉工秘密返回彼得格勒。情况这么紧迫,简直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但即使如此,列宁也没有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党,而是坚持召开扩大的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尽量说服那些有不同意见的人,一直到第二天凌晨,才最终以19票赞成、4票弃权、2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立即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
然而,斯大林却完全丢弃了列宁开创的党内民主传统。列宁去世后,在斯大林领导下俄共党内围绕走什么道路展开的斗争,让我们感到残酷而恐怖。同斯大林发生分歧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托洛茨基--这位红军的创始人,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实际领导人,曾经呼声极高的领袖人选,1925年被解除职务,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驱逐出国,1940年在墨西哥被暗杀。另一位是布哈林--他是政治局候补委员,《真理报》主编,职位虽然不算高,却被列宁评价为“党最宝贵和最伟大的理论家”,在1929年先是被解除了在共产国际的职务,接下来又被开除出中央政治局,到了后来的“大清洗”时,1937年被开除出党,1938年3月即以“叛国罪”被秘密枪决。两颗在苏维埃曾经那么明亮的星,竟以这样悲惨的结局黯然陨落了。
难道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真的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到了罪不容诛的地步吗?事实并非如此。对于托洛茨基主张“不断革命论”和布哈林主张继续坚持新经济政策,无论具体是非怎样判断,在当时剧烈变动的历史转折关头,党内发生这种不同意见的争论,都是正常的,都是应该被允许的,都应该经过充分的讨论、辩论,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程序,再作出决定。但斯大林反其道而行之,把党内的争论过度政治化和暴力化,对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甚至大开杀戒。这种粗暴的做法,专断的作风,实际上不仅严重破坏了党内民主,而且严重破坏了国家法制,为苏联长期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和随意践踏国家法律开了极为恶劣的先例,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因为既然没有党内民主,作为党的主体的党员也就不再把自己当成党的主人,也就不再与党结成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所以人们在历史发展中看到,十月革命的时候俄共只有2万名党员,却团结成一块钢铁,在列宁领导下夺取了政权,而到了70多年后,苏联共产党拥有2000万党员,可是在党被解散、国家解体的严重关头,党员和各级党组织表现的态度却是冷漠冷淡,冷眼旁观,置身事外,没有人站出来为党和国家的生存去冲锋、去战斗。前后形成的这种巨大的反差,是多么令人悲哀、发人深省啊!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共产国际的干涉加上自己的不成熟,党内民主建设也曾经走过曲折不平的路,“文化大革命”甚至导致了党的内乱、国家的内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痛定思痛,大彻大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在行动上努力把发扬党内民主作为统一党的思想、凝聚党的意志、团结党的力量的重要指导原则来贯彻,逐步形成了今天党内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重温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跌宕起伏的历史和留下的经验教训,我们一定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通过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制度,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进一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从而更加有力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更加顺利地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04/7169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