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4分钟的新闻发布会如何释疑120条生命骤然陨落?

2013年06月06日 14:41

 

【网络传媒案例】

编者按:震动世人的吉林大火,6月4日的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以4分钟时间结束。比3分钟速度就蔓延了整个厂房的这场大火,多了1分钟。这一场大火造成了120条生命骤然陨落,让我们扼腕痛惜,而痛惜之余,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要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要把此次事件公开透明的公布给公众,然而4分钟的发布会又怎能让公众信服?4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不仅仅是个透明度的问题,更是面对事故、面对死难者及家属、面对社会的基本态度问题。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火灾事故现场。

事件回放:

2013年6月3日清晨,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火灾,到上午10时火势基本被控制住,但现场仍有大量浓烟冒出。从德惠市米沙子镇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火灾现场救援指挥部获悉,截至6月6日,共造成120人遇难,70人受伤。事故发生后,企业法人代表已被控制。国务院已成立特别调查组。

追责:

国务院要求彻查事故原因  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郭声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率工作组赴吉林处置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有关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这次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令人十分痛惜,教训十分深刻。要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伤员救治、次生灾害防范、善后安抚,同时彻查事故原因,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宝源丰的法人被控制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宝源丰的法人被警方控制之外,冷库管理员、设备检查员这些有可能失职引发事故的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也已经被控制。

善后:

转运剩余47吨液氨

记者从吉林宝源丰爆炸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了解到,相关部门对剩余的12个液氨罐中的47吨液氨进行安全转运,防止出现其它事故。

仍有17人未取得联系

事故当天刷卡上班的395名工人中,目前确认死亡120人,生还258人,仍有17人未能取得联系,核实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DNA比对仍在进行

遇难者的DNA比对工作从4日上午开始,到现在依然在紧张进行,目前120名死者中只有67具遗体确认身份,这些死难者的家属已经到殡仪馆进行确认。遇难者中,还有不少一个家庭夫妻或母女同时死亡的情况。

据悉,DNA比对全部采血工作由公安人员独立完成。据知情者透露,因大量尸体无法辨认,目前采取两种措施,一种为采血DNA比对,另一种则是请米沙子镇当地人员前往辨认。据辽沈晚报报道,大量尸体被运往距火灾地点40公里的德惠市德夫有限公司的禽类屠宰冷冻加工厂地下冷库保存。加工厂被严密保护,只能看到数辆大客车的车顶。

对接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目前以德惠市所有党政机关干部为主体,每个单位包保1-2户,共包保110户。每个单位抽调10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安排吃饭、住宿、交通以及帮助。

 

发布会:

吉林大火发布会仅开4分钟 事故真相仍是谜

4日下午2点的事故新闻发布会仅进行了4分钟,并没有记者提问环节。发布会结束之后,多名记者追问主持发布会的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赵显,“死者名单何时公布?”,“真正的事故原因有没有查明?”,但赵显被记者们追了几层楼,始终拒绝回答。

调查——危险“炸弹”是怎样埋下的?

一位当地的事故调查组成员对记者表示,这次事故至少暴露了危险品监管、消防应急和企业安全生产三大方面的问题。

剩余液氨罐将腾空处理

4 日晚,记者在宝源丰厂区靠近冷库的露天场地上看到,工作人员正在12个巨大的黄色液氨罐前商讨处置方案。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赵显对记者介绍,目前现在现场搜救工作最大难题,就是对液氨罐的处理。火灾现场一共有13个液氨罐,里面有50吨液氨。火灾发生时,有一只液氨罐发生泄漏,剩余的12个液氨罐中还有 47吨液氨。

救援指挥部对于液氨罐的处置方案非常重视,最后在国家安监总局专家的建议下,采取腾空,然后委托吉林市一家化学公司进行倒罐处置。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不断有载着空液氨罐的卡车进出厂区,这些高压容器将运走液氨罐体内的液氨。

根据长春环境监测部门昨晚提供的最新数据,4日对爆炸事故现场周围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挥发性有机物0.01毫克/立方米,未检出氨,空气环境质量未出现异常。

厂房材料未使用阻燃材料

事故发生之后,疑问的焦点都指向为什么会死那么多人?火为什么会烧得这么快?记者调查后了解到,宝源丰近1万7千平米的车间厂房,全部使用彩钢板和苯板组成的可燃材料,厂家为并未按规定使用阻燃材料。

当地消防部门2011年开始就明令禁止建筑采用可燃苯板作为外保温材料,强制要求使用阻燃苯板,因为可燃苯板运用在大型车间,极易造成重大火灾隐患,长春市消防大队2010年曾经做过一次演习实验,使用可燃苯板的大楼,10秒钟火就能烧到7楼。

苯板既然那么危险,为什么不能使用其他材料替代?德惠市当地一位建材商告诉记者,苯板建房节能有助于政府完成节能减排指标。

除此之外,事发车间采用的彩钢板也是助燃杀手,因为彩钢板内的填充保温材料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芯材、硬质聚氨酯芯材、岩棉、矿渣棉芯材等几种材料,这些材料容易燃烧。所以按照吉林省的规定,彩钢板必须加上阻燃材料。但一位2009年参与宝源丰车间建造的职工透露,当年无论是苯板还是彩钢板都没用阻燃材料。

产品堆积挤占消防通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宝源丰公司的工厂围栏上打着 “执行消防安全法规搞好安全生产”标语,但是记者见到的多位受伤者都称,公司从未组织过员工开展防火演练。

根据宝源丰员工的介绍,在人员伤亡最严重的二车间和更衣室之间,有一条3米多宽的消防通道,多名员工向记者证实,这条通道在6月3日事发当天是打开的,那这条原本的生命通道为什么未能最大限度发挥“救命”的作用?大部分逃生者是爬到冷库或者跳窗的方式,除了车间设计不合理,隔断太多被认为造成迷宫格局外,记者了解到,事发当天这条消防通道被即将出厂的禽类产品挤占。

“因为H7N9,这两个月生产都不正常,大量的订单被退回,造成冷库超常规库存,为了保鲜,制冷设备超负荷运转,所以使用的液氨也比平时要多很多。另外,从5月起销售逐步恢复正常,积压的产品每天都被大量运出,有些时候这些产品会挤占消防通道的位置,爆炸那天早晨就是这样的情况。”第一车间的切割工赵燕飞告诉记者,她的说法得到多名工友的证实。

吉林大火120人死 4分钟发布会,不只是透明度问题

震动世人的吉林大火,6月4日的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以4分钟时间结束。比3分钟速度就蔓延了整个厂房的这场大火,多了1分钟。

4分钟就把一个死亡120人的特大伤亡事故消息发布清楚,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功夫。而当地政府部门显然还没修炼到这个程度。所以,这个未设记者提问环节的发布会结束后,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赵显被记者们追了几层楼。

吉林大火惊动中央最高领导层,习近平、李克强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归结起来四个字——救人、究责。李克强在此后的国务院应急指挥中心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了救人、救助、究责的具体要求,并指出:要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地发布事故信息和伤亡情况,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妥善回应社会关切。

 

4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与李克强公开透明、及时准确的要求相比,摆在媒体面前的,显然是现实与期许无法对称所带来的无奈。为什么该开的门没开?为什么员工反映不知道有液氨罐存在?什么时候公布遇难者名单……这些有关这场大火再平常不过的追问,这些原本知道多少说多少、丝毫不影响社会稳定的追问,记者们追了几层楼,也没有得到回应。

关注度越高的事件,媒体从官方途径得到的消息越少;透明度越低的事件,小道消息就越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就越多。

有媒体报道称,当地以党政机关干部为主体,为每个死者家庭配了一个工作小组;火灾工厂门口,家属聚集超5人就有警察疏散;工厂所在地米沙子镇当地老板称上级要求宾馆旅店不营业。

政府部门的功夫更多地用在“防止误导舆论和影响稳定”这些方面,显然就没工夫花在新闻发布会上了。你在这个只有4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上,能够感受到对事故之后怕给政府工作再添麻烦的敬畏,却难以感受到对120条罹难生命担当责任的愧疚。

灾难性事故,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媒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媒体和舆论绝不是在灾难性事故中引起社会不稳定的第一因素,而是透明度。只有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维稳才是个大事。什么都不摊开来说,维稳就是个不停地按葫芦的活儿。

吉林在处理德惠大火这个灾难性事故中,不妨单纯地把劲使到救人、究责的主渠道上去。这两件事做好了,即便开4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都不会有拒绝回应媒体追问的尴尬。这两件事做好了,社会不维自稳。

4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不仅仅是个透明度的问题,更是面对事故、面对死难者及家属、面对社会的基本态度问题。

关注度越高的事件,媒体从官方途径得到的消息越少;透明度越低的事件,小道消息就越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就越多。

【启示与思考】

120条生命骤然陨落,让我们扼腕痛惜,而痛惜之余,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要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要把此次事件公开透明的公布给公众,然而4分钟的发布会又怎能让公众信服?

关于这场事故,有太多的细节尚未解答,一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据吉林省公安局消防部门的消息称该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发的爆炸,非火灾。但是这个原因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相关部门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给公众一个交代。

二是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否到位,主要责任是谁?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要务,发生事故的企业是否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安全工作,在事故发生前,是否就存在安全隐患,而企业负责人也并未在第一时间站出来主动承担责任,也未对事故做出任何说明。相关部门要及时追责,严惩不贷。

三是后续补偿方案能否及时出台?如何做好逝者家属的疏导安抚工作,全力抢救伤员,减少死亡。

公众需要真相。而从目前召开的4分钟吉林大火发布会来看,这些远远没有达到公众要求知晓真相的要求。

就如有关媒体评论所说,“灾难性事故,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媒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媒体和舆论绝不是在灾难性事故中引起社会不稳定的第一因素,而是透明度。只有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维稳才是个大事。什么都不摊开来说,维稳就是个不停地按葫芦的活儿。”4分钟的新闻发布会,怎么可能把一个死亡120人的特大伤亡事故消息发布清楚?未设记者提问环节的发布会,只会造成公众对此次事件的胡乱猜疑,小道消息越多,潜在的不稳当因素自然也会越多。

近期的企业事故频发不断,这些悲剧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给安全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每每发生这样的事故,不仅仅是让公众痛惜,更重要的是各地政府部门、企业、甚至是每一个公众都要对安全防患于未然。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06/7174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