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英国电子垃圾治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2013年06月08日 15:11
信息技术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积极变化,却也把“电子垃圾”这一难题摆在全世界面前。一方面,许多废旧电子产品尚有利用价值却被弃之不用,另一方面,许多电子垃圾中的有毒物质对环境健康遗患无穷。
美国《科学新闻》周刊上世纪末发布的一项统计显示,仅英国每年被淘汰下来的个人计算机就有100万台,而当时世界各地扔掉的废旧软盘更是不计其数,累加在一起,每21秒钟就可以形成一座110层高的“摩天大厦”。
不过,废旧电子产品并非只有“恼人”的一面。如果能做好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其中的经济和环保价值不可小觑。单是铝、铁、铜、锌等金属原材料回收就能带来可观的收益。以铝为例,回收铝所消耗的能源仅为通过采矿生产铝所消耗能源的5%。
在经济和环保因素的双重推动下,英国等欧美国家早已行动起来,目前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已形成完整链条,发展为循环经济中一门重要产业。一些公司还将废旧电子回收和慈善活动联系起来,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了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电子产品再利用成重要循环经济产业
第一,电脑回收再利用形成完整链条。
“提尔第一”公司是英国众多电子回收企业的一个典型。这家公司成立已近10年,主要经营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废旧个人电脑的回收业务。公司设在曼彻斯特的仓库每年能处理五六万件相关电子设备。
(图片:废旧电脑回收在英国形成了完整链条。)
处理废旧电子设备的工作流程十分严密。首先要检查这些电子设备,评估其受损程度,测试它们是否还能正常工作;然后将给那些有利用价值的电脑清理内存,以确保其“原主人”的信息不外流,并确保其未来的“新主人”能够安全使用;最后,通过一些购物网站出售这些经过整理的设备。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设备会被赠予相关机构,发挥新用途。
第二,手机翻新受欢迎。
除电脑外,随着最近几年移动电话在各国的普及和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废旧手机几乎成了电子垃圾中的“头号污染源”。由于手机零件中含有铅、镉、汞等多种有害物质,若直接丢弃将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一块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强度是普通干电池的100倍,可污染6万升水;如果将废旧手机直接焚化,塑料外壳还会产生含氯的致癌物等有毒物质。
据统计,英国每年更换1800万部手机,相当于每小时有近2000部手机被淘汰。英国是最早开展回收利用废弃手机业务的国家之一,早在2002年就推出了废旧手机回收计划。
2004年成立的“fonebak”公司是目前英国最大的手机维修商和回收公司,在法国、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设有办事处和手机处理设施,开展手机回收和翻新业务。
(图片:英国fonebak公司回收渠道便捷。)
这家公司给客户提供的手机回收渠道可谓方便至极。公司与沃达丰等通信网络运营商签订了协议,在其营业处为客户设立了上万个废旧手机收集点,并通过各移动电话销售公司的营业点免费提供旧手机邮寄业务,方便客户在买到新手机后“随手”将旧手机投寄到“fonebak”的回收利用中心。
对于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年半、功能正常的旧手机,“fonebak”一般会将其翻新后以新手机一半左右的价格出售。为让消费者放心,公司还为翻新手机提供半年的质量保证。此类手机由于性价比较高又有质量保证,很受消费者欢迎。
第三,每个部件“物尽其用”。
对于无翻新价值的手机,“fonebak”会将其拆卸后,让每个部件、每种原材料都能“物尽其用”。
比如把含金属的塑料部分送往专门加工厂燃烧,产生的热能用于当地农村供暖;燃烧后提取其中含有的铂、金、银、铜等金属材料,送往专业公司处理后再利用;纯塑料部分则被压碎,用于制造道路交通标志牌、玩具等;手机电池被送往专门工厂处理,锂和镍被回收利用,如镍可用来制煎锅、熨斗和新电池等。
社会效益:循环利用再次服务大众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一些公司还将废旧电子回收和慈善活动联系起来。
“提尔第一”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每个月向名为“计算机辅助”的慈善组织提供240台配件齐全的电脑,通过这个组织将一些还可以使用的电脑赠送给卢旺达、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儿童。
“fonebak”与600多个慈善机构和社区团体展开合作,由这些机构帮助收集废旧手机。近几年该公司还开展了在线业务,为客户提供在线评估手机价值等相关服务。
在英国,像“提尔第一”和“fonebak”这样的公司不在少数。“计算机辅助”组织每年在全英国收到的“回收再利用”电脑多达数百万台,其行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推广科普教育来说大有裨益。(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08/7175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