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党建工会 思想汇报
2013年6月份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
2013年07月01日 15:46
刘兴策教授讲的《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虽然刘老应为年岁已高,语速缓慢、吐字也稍显不清。但是我还是聆听他的讲诉,这不仅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故事,对于我来说,这个故事更属于一个逝去的时代。
刘老说他入党的经历时,几度哽咽。的确,览看他的入党史,这不仅他是一心加入共产党的历史,更包含了他的成长以及党对于他的照顾和培养。身为地主家庭出身、父亲是***上校团长的他,因为身份的特殊,他以为自己会被党遗忘,但是党不仅没有忘记他,更把当时宝贵的念书名额给了他,这样,他考入了湖北省实验师范学院。刘老还说他当老师的想法受到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的启迪和激励,他还意志坚定地和我们说,当年他们同学之间都说他们一定要到“湖北的西伯利亚”当一名乡村男教师。而成绩优异的他虽然没能在毕业后完成这个梦想,但是1952年被保送到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现华中师范大学),这也为他后来继续完成梦想做了更高准备,他说十分感谢党不计较他的出身问题。当时我听到他的讲诉以后,除了震撼还有感动。
他还告诉我们在大学里,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他当时写了一张纸条“今天我为党做了什么?”他每天学习打开课桌就能看到,就这样不断激励学习。不仅如此,他还说要积极参加活动,他讲了一个关于他参加活动的故事,有一次冬天,他们去教学楼前扫雪,他和同学们说“不只自扫门前雪,还要管他人瓦上霜”。他现场还激动地唱起当时大家一起唱的歌谣来,赢得现场的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1984年,他终于迎来了最让他激动不已的时刻,32年之后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场,他给我们念了一首他自己写的诗——《知心的话儿对党说》,老先生年的时候泪眼朦胧,情绪激动,仿佛当年接到入党证书时的情景就在今日此刻。这包含了他对祖国,对党的浓浓爱意。“在社会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学校做一个有益于学生的人,在家庭做一个有益于亲人的人”。
这句话盘旋在我的脑海中,这是怎样的胸怀和坦荡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而刘老就是用这句话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断激励自我,在经历了长达32年的考验之后,才能心甘情愿的加入共产党。就像刘老再三叮嘱我们的,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更应该积极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也愿意用这一句话来激励自我,不断成长,早日成为中国共产党中的一份子!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写这篇文章,我想先讲述一个人的故事。赵世术, 1977年师范毕业,到偏僻乡村小学任教。为了不让家长担心孩子读书时过河的安全,主动承担每天接送学生过河上学、回家的任务。五年里,每天三个小时,风雨无阻,直到建好吊桥。不到三十岁,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从最初的拄着拐杖到校上课到后来的妻子背着到校上课。到了手指不听使唤时,只好用绳子将手指与粉笔捆住板书。他用自己从完整到伤残的身体点燃了“大山的火把”,明亮了一双双希望的眼睛。他就是这样,用自身的行动,用点滴的积累,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了赵世术老师的故事,我从他身上总结了,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需要的几个要求:
首先,在态度上,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立身处世。所谓立场,就是行为的立足点、是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态度。共产党人的立场只能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农村教育事业与城市教育相比比较薄弱,这是国家的实际情况,许多老师都不愿意在工作分配的时候调到偏僻的农村,但是赵世术老师主动请缨去遥远的向下教书,就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农村的设施基础是薄弱,但是赵世术老师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希望孩子们有书念,有文化知识可以学习,这是怎么样的价值观念啊!
第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接送孩子过河上学,风雨无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了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赵世术老师y用自己的行动演绎着共产党员应有气质与精神。
第三,甘愿付出,无私奉献。在历史的长卷中,我们读到过无私奉献。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许诺,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那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赵世术老师在现世为我们演绎着无比伟大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仅是一位老师的担当,跟是以为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念。
(三)铭记历史,继往开来
以前,说实话,我对“京汉铁路大罢工”和“二七惨案”的认识很浅很浅,对林祥谦和施洋等当年领导工人大罢工斗争的革命烈士们的了解也几乎为零。今天,我们党课第六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选择了这个主题,也让我有幸了解了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感受当年那场大罢工的悲壮,二七惨案的惨烈,追寻老一代革命先烈对党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和宁死不屈,英勇无谓的英雄气慨。在我们出发前,我查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相关资料,对其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人的生命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怀着一股崇敬和憧憬,我们首先来到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位于汉口解放大道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京汉铁路总同盟罢工斗争指挥中心。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时,遭到封建军阀的干涉和破坏,全路3万多名工人决定举行总同盟大罢工。同年2月3日,总工会领导人由郑州秘密转移到此办公。
这是一座典型的湖北风格的平房。它面积不大,不起眼,也不张扬,但显得庄严而肃穆。大门左侧汉白玉石牌上镌刻着: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 1956年11月15日。屋内十分安静,仿佛特立独行于外面吵闹喧哗的世界。屋内是简朴的木质结构,共有4件不大的房间,屋内十分昏暗,靠几盏暗黄的灯勉强把屋子照亮。进门右手边一间房里陈列着一些关于大罢工的资料和介绍。墙壁上挂着几幅关于大罢工的油画,画中革命烈士们或召开讨论会议,或与敌人英勇搏斗。通过辜学超同学的认真讲解和对旧址的认真参观,我们都获益匪浅。我内心不禁感叹,就是在这里,京汉铁路总工会领导铁路工人为争人权,争自由,争取成立总工会,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抗争,在这里,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参观完旧址,我们有满怀高涨热情,来到二七纪念馆。二七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汉口,是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及“二七惨案”,在林祥谦、施洋等39位烈士牺牲的江岸地区修建的。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雄伟耸立着的二七纪念碑,上面是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二七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的顶端外形类似一只即将展翅高飞的雄鹰,正可谓革命先烈们的理想信念的腾飞。走进室内,墙上是一幅巨大的雕刻壁画,上面刻画了当年烈士们的英勇斗争。“劳工万岁”这四个镶金的大字,也让我们感受到工人力量的巨大。
接下来我们上楼参观了馆内陈列的一些鲜为人知却十分珍贵历史文物和建筑画像,听着辜学超同学为我们的讲解,仿佛在光与影中穿越着,那些为光明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的平凡英雄,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故事,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似乎就浮现在眼前。这不是仅看着教科书上的大段介绍就能感受到的,在这里,我体会到了一种无限追思与成长。 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光辉历程一再昭示我们,京汉铁路大罢工是胜利进军的号角,是鼓励斗志的战鼓,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京汉铁路大罢工虽然在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但是,它留下来的经验和教训,加速了中国革命走向成熟的进程,它留下来的浩然正气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在对这段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的同时,在精神上受到了洗礼,心灵上也有了升华。历史从昨天走来,正朝着未来走去。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祖国的和平安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一次又一次大无畏的斗争换来的。我们这座繁华的大城市正是建筑在曾经辉煌的历史之上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正如从我们眼前伸向远方的铁轨,就曾染红了京汉铁路工人的鲜血;又如从我们身旁呼啸而过的列车,罢工的汽笛就曾震撼长空。因此,我们不应沉睡在历史之上。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生力军的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烈士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继承身为炎黄子孙的无上光荣,履行肩负的责任。
铭记历史,继往开来。相信我们载回来的也绝不只是留念的照片,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收获。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01/7179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