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美国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助青年人就业

2013年06月10日 22:31

 

暑期已经来临,但休闲度假对于工作尚无着落的美国年轻人来说有些奢侈。做科研、找实习倒可能是大学生们未来几个月里生活的重点内容。要想在求职简历上多添几笔,暑假注定难以轻松。

如果说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通病”,美国算是病得不轻的一个,年轻人就业难这几年已经成为常态。为解决就业难题,美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青年人就业,各大高校也建立了较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为青年人就业保驾护航。

美国年轻人就业难成常态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目前美国25岁以下年轻人失业率高达16%,为整体劳动力人口的两倍多。在金融危机之前,这一数字基本维持在10%左右。而按照专家的说法,这还低估了情况的严重性,因为政府的统计里不包括那些因为灰心而放弃求职的人,如果算上“无工作、无深造、无培训”的“三无”人群,年轻人的失业率实际上早已超过了20%。

华盛顿智库美国进步中心研究员萨拉•艾尔斯认为,这一代美国年轻人的就业危机与以往相比呈现了某些新的特征:二十多岁陷于零薪酬的实习岗位迟迟难以转正,大学毕业生屈就于低薪低技术岗位。  

她告诉记者,经济复苏缓慢是造成目前年轻人求职困境的主要因素,这样的不利局面可能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长远的影响。该中心在一份研究中说,如果有100万美国年轻人经历长期失业,未来10年内他们在薪酬上的损失将超过200亿美元,这对于社会来说是不小的经济损失。

过去几年经济不景气,不少大学生不得不选择继续深造或参加其他形式教育培训来暂时逃避就业压力。但当他们在经济衰退的余震中最终走出校门时,却发现就业前景依然黯淡,不仅要和同龄人竞争,求职空间还要被之前失业的前辈们挤占,缺乏工作经验成为最大软肋。雪上加霜的是,他们中不少人身上还背负着沉重的学贷负担,于是无奈之下只有退而求其次,先找着个“饭碗”再说。

根据埃森哲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过去两年里,美国超过40%的大学毕业生“大材小用”,所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与本科学位不匹配。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的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资下降了8.5%,而且获得雇主提供医疗保险等福利的人群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大学文凭已不再是高薪岗位的保证。

(在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毕业典礼上,一名学生整理学位帽。)

政府帮扶年轻人就业

为了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美国政府和教育部门花了不少心思。美国劳工部有专门针对年轻人的就业帮扶项目,为面临家庭贫困、辍学等问题的人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为的就是不让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美国白宫夏天会启动暑期就业项目,号召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和政府部门广泛参与,为年轻人提供实习岗位或教育培训机会。

 

然而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美国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资源挖掘意识。全美高校与雇主协会去年对5万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约半数的人会使用社交网络来查询雇主信息、建立人际关系和交流求职心得;多数人都寻求过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超过半数的人有过实习经历,这其中又有半数的幸运儿最终获得了岗位;学生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最看重的不是薪水,而是个人发展机会。

就在很多美国学生为“找”工作而一筹莫展时,也有另外一群人在“造”工作。像“脸谱”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以及雅虎花重金收购的轻博客网站Tumblr的创始人戴维•卡普,他们都是年轻轻轻就拥有了数亿美元身家的创业典范,不仅自己跻身富豪行列,还成为整个行业的先锋。

他们的成功除了天赋异禀之外,与美国社会对创新和创业的尊崇不无关系。美国的学校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并在起步阶段给予具体指导。像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和斯坦福大学这样的名校都有专门的学生创业生态系统。他们把创业教育渗透进整个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让学生在创业实验室里尝试把好的创意付诸实践。有了孕育创新精神的土壤,一切看似不可思议的成功都不是偶然。

(在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毕业典礼上,一名学生的学位帽上写着“妈妈、爸爸,我爱你”的字样。)

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助青年就业

美国高校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完善、系统性强,不论是组织架构还是具体操作流程,都比较成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好帮手。

 

从组织架构上看,美国几乎每所高校都有不少就业服务中心。以纽约大学为例,除了法律、数学等学院为自己学院的学生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之外,学校还有一个面向全校学生的规模很大的瓦瑟尔曼就业服务中心。

该中心主任特鲁迪•斯坦菲尔德告诉记者,这个中心共有29名全职工作人员,他们的服务面向全校三万多名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该校的学生可以在就业咨询师的指导下,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并申请相应的实习机会。大部分在此注册的学生大四前都可以获得3个左右的实习机会。

包括纽约大学瓦瑟尔曼中心在内的许多高校的就业服务中心都加入了全美大学与雇主协会,该协会由教育界和企业界人士共同创办,起初美国各地区都存在地区性的协会组织,但随着各个协会活动的增加和企业招聘会的冲突,各地区协会组成了这个负责协调的统一组织。

该协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组织,共有3100个大学院校和用人单位会员,负责制定就业服务中心的标准和准则,此外,它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信息的提供者,负责调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发布相关的报告,如每个季度发布一份毕业生起薪的报告,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做出阶段性预测。除此之外,这个协会还出版有关大学就业市场的杂志,为大学和雇主提供招聘标准等。

总之,美国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其实非常强调“关系”,毕业生如果想找到满意的工作,需要发展和教授、就业服务中心、用人单位和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在美国,所谓的找“关系”并非暗箱操作,而是毕业生找到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手段和途径,而就业服务中心、全美大学与雇主协会、社交媒体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10/7179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