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澳大利亚政府、学校、企业通力合作促进青年就业
2013年06月12日 22:40
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创历史新高。据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统计,被调查的本科毕业生签约率约为38%。严峻的形势让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失业率攀升的窘境,尤其是青年失业状况令人堪忧。国际劳工组织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后五年,全球青年失业率将持续攀升,从2012年的12.4%升至2018年的12.9%。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各国政府要做的核心工作便是应对失业高企的现状。在澳大利亚,相对成熟的政府举措、教学体系、劳工关系、社会配套措施,都在共同帮助青年面对就业。其中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中国,特别是教育部门学习和借鉴。
政府:五项举措缓解青年失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就颁布了解决青年长期失业的五项措施,帮助缓解了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主要困难。
第一,“缩短失业时间”项目。该措施主要通过失业登记调查、全方位技术培训和培训资助三项措施,帮助登记失业超过18个月或是领取失业救济超过18个月的青年找到期限至少6-12个月的固定工作。
(图片:澳大利亚职业招聘会。)
第二,“档案管理”项目。这主要是加强登记失业青年的档案管理,特别是帮助长期失业的青年分析其就业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制定解决方案,并组织人才招聘会,为其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或短期的志愿服务项目。
第三,“工作查询津贴”项目。该项津贴要求接受津贴帮助的失业者参加工作查询、就业面试和职业技术培训,增强他们求职的信心。
第四,“国家培训补贴(NTA)”项目。该项补贴只提供给职业培训学校的在校学生,其金额多少与学生成绩紧密相关,以此激励青年迅速掌握培训技能和相关的工作经验。工业关系委员会在1994年实施了“NTA年度奖”,奖励取得成绩的有技术的青年。
第五,“创造新工作机会”项目。这由地方政府、社区、半商业组织、私人企业等共同筹办,通过社区从多渠道为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并辅之以职业培训,帮助长期失业的青年重新找到合适的工作。
学校:紧扣市场和实践铺筑就业之路
澳大利亚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非常务实,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根据对本校学生就业情况的追踪和反馈,学校会对目前课程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某个专业近些年很热门,就业市场供不应求,学校就会调配更多师资,重点培养,又或某个专业趋于冷淡,学校也会及时取消这门课程。
从澳大利亚大学的课程设置上不难看出,校方重能力训练而轻理论学习,实践是理论学习时间的两倍。实习部分的训练多与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挂钩,学校会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学生也可以在大三、大四时就进入企业实习,了解企业文化和运作,构成雇主与雇员的双向选择机制。
此外,澳大利亚每所大学均设有就业指导中心,有专门的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简历并教授面试技巧。中国在这方面值得更大的投入,包括对就业指导老师专业性的严格考察,以及联合相关企业,实行推荐实习生制度,帮助学生在毕业前适应工作节奏、积累经验。
除了大学教育外,澳大利亚也非常重视技术教育培训。例如,澳洲目前规模最大、最著名的职业培训机构——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AFE)就完全依靠政府资助建立,实行学徒制教学机制。
(图片: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TAFE学校。)
据当地TAFE学员向记者介绍,TAFE在招生上不受年龄限制,同班有刚刚毕业的高中生,也有30到40岁想要改变职业方向的中年人。课程设置上,TAFE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所选专业的不同,课程囊括经济、媒体、会记、厨艺、护理、美容等各个领域,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提供了大量实践训练,提高了员工入职以后的工作效率。
中国的技术学校也应受到政府的扶持,统一管理,积攒公众的信赖度。同时,公众在思想层面上应摆脱对技校的偏见,在就业问题上变得更加实际些,做到对自己负责,也对社会有益。
JobSearch:免费就业网站搭平台
在澳大利亚,各种就业计划澳均会得到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资金支持。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资助成立了JobSearch的就业免费网站,帮助求职者找到理想职业并联系雇主。由于由联邦政府一手操办,网站建设得非常正规,布局清晰,方便任何人士操作。
在JobSearch上,求职者免费注册后,可通过输入关键词、选择地理位置和职业类别,进行筛选,还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上传简历,制作和自己相匹配的工作简况。
工作岗位的提供者则会在网站定期上载公司的岗位空缺,雇主渴望借此寻找适当的填补人选,同时求职者也可及时查找到理想的岗位空缺,自行进行联络和应征。
(图片:澳大利亚JobSearch网站页面。)
JobSearch上的岗位来源包括澳洲公共部门雇主、就业服务提供商、公共服务委员会、国防军、各大媒体等等。
中国毕业生利用媒体帮助求职的情况也日渐增长,无论是求职网站、求职电视节目都非常火爆,但仍然存在无序、缺乏专业性、过于商业化的乱象,大多由于这些媒介不受政府宏观调控约束而造成,也是过分市场化的结果。对此,中国应该统一管理并扶持这类招聘媒介,做大规模、专业指导、规范操作。
依澳大利亚的经验来看,政府、学校、企业在就业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可通过改变方向、调整政策、通力合作来改善“就业难”的状况。(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12/7179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