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正道沧桑系列评论

《正道沧桑》观后感—《共产党宣言》为中华民族复兴导航

2013年06月13日 13:08

 

《共产党宣言》教育和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一代伟人和栋梁。《共产党宣言》只有两万多个汉字,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却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信仰的思想起点。

一本书可以开辟一个新的时代,一部经典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这部带给中华民族福音与光明的不朽著作,就是《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德文第一版封面。

 电视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22至23集,记录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探索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在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共产党宣言》不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为中华民族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1848年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就曾经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1894年甲午海战的惨败,使古老的中国遭受了致命的打击,惊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许多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民族复兴的道路。然而,无论是洋务运动的“自强”道路,还是戊戌变法的改良道路都无法走通,一一失败。

19世纪末,孙中山流亡欧洲时,曾在马克思读书的大英博物馆学习和研究过《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宋庆龄在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的文章中写道:孙中山在1896年流亡伦敦时,“社会主义就对他发生了吸引力。他督促留学生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这对孙中山制定和改造“三民主义”起了重要作用。在孙中山的影响下,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大力宣传《共产党宣言》思想,介绍共产主义运动。但从本质上来说,孙中山领导的政党和他的“三民主义”仍没有跳出资产阶级的局限,所以,这就注定了一场貌似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只能以“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而告终。

随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的传播,《共产党宣言》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武器,而苏俄的实践则被视为现实版的《共产党宣言》。建立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两个“宣言”,就是直接参照《共产党宣言》拟定的,对于推动中国革命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一个是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实际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草稿,其中既讲了共产党人的最终理想目标,要创造一个共产主义的新社会;又讲目前斗争的策略和任务,主张通过总罢工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宣言》思想的最初应用,为后来党的纲领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另一个是1929年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党部拟定的“共产党宣言”。实际上这是我党在井冈山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和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实践方案。其中既提出了党领导下的红军革命斗争的总任务,又讲到了革命斗争的十大政纲,这里的十大政纲领参照了《共产党宣言》中的十大纲领,但又结合了中国实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可见,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从学习践行《共产党宣言》开始。没有《共产党宣言》这一科学社会主义源头,就没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尽管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征程中,已经走过近百年,但是,把《共产党宣言》扎根在中国的沃土,却是光辉历史的第一步。

 

《共产党宣言》教育和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一代伟人和栋梁。《共产党宣言》只有两万多个汉字,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却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信仰的思想起点。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文中还摘录了《共产党宣言》。这篇文章标志着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4月,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全部译成中文。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后来在延安与斯诺谈话时曾回忆说:1920年到北京时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和共产主义的书,其中有三本书特别铭刻在他的心中,使他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其中之一就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是通过读《共产党宣言》走上革命道路的。1919年,周恩来还在日本留学时,就通过日本的河上肇创办的《社会问题研究》了解了《共产党宣言》一书。1920年10月赴法留学后,他和当时先行留法的蔡和森等人一起继续学习《共产党宣言》,成为共产主义者。1920年7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选派青年干部到苏俄学习开设培训班,刘少奇、任弼时等在这里 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宣言》。刘少奇后来回忆道,他正是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才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献身于党的事业。而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也深情地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

从老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中,我们看到:《共产党宣言》不仅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而且培育和塑造了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成长的必修课。

《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1939年底,毛泽东在延安说过:“《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他还指出:读《共产党宣言》,必须老老实实地同实际斗争紧密结合。党的早期农民领袖彭湃,在国外读到了《共产党宣言》之后,为找到了救中国的真正良方而激动不已。回国后,当着一万多农民的面,彭湃将一箱子田契铺约一张张烧毁,而随着那一把火烧掉的是彭家折合成今天每年近4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他以实际行动是与传统剥削和压迫制度决裂,捍卫和实践了自己的信仰。

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为什么许多党派和志士仁人在救亡的探索中,都曾热衷研究《共产党宣言》,而最终却只有共产党人把她变成了现实,这是因为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共产党宣言》不仅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实践的态度、自我牺牲的态度。没有这种态度,俄国就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没有这种态度,也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没有这种态度,更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

9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为中国的“开天辟地”导航,我们赢得了胜利;今天,《共产党宣言》继续为中国的“伟大梦想”导航,我们一定能赢得未来!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点击进入《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专题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13/7180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