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神十”再探天宫 全球瞩目中国航天
2013年06月13日 20:02
神舟十号飞船11日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腾空,并将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能够为在轨各类航天器输送人员和物资。
神舟起飞,再赴天宫。充满挑战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迎来了“中国运营商”,而“冷清时刻”的国际载人航天也迎来一抹亮色。海外专家从不同角度评析中国载人航天新成就,并展望中国空间站计划的未来发展。
看未来
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研究员成斌说,神舟十号显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的又一阶段性项目结束了,神舟十号的任务犹如一种过渡,就像美国当年从首个载人飞船计划——“水星”号飞船过渡到“双子星”号飞船,乃至向“阿波罗”登月计划发展一样。他表示,中国今后的载人航天任务可能包括在“天宫一号”驻留更长时间,从包括神十在内的神舟飞船上获得的经验将用于“天宫二号”的研制。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太空政策专家约翰逊•弗里兹表示,此次任务继续推动着中国载人航天项目,这一项目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发展,目标远大。
忧思科学家联盟全球安全计划高级分析师格雷戈里•库拉茨基说,中国的载人航天项目在继续稳步建设空间站,并计划在2020年左右完成建设计划。他表示,在此次任务中,最让他关注的是太空授课活动,它将让全中国学生领略太空科学与探索活动。
俄航天署主办期刊《航天新闻》的观察家伊戈尔•利索夫说,中国已经完成了载人航天试验飞行和轨道停靠,建立了太空实验室。照此发展下去,中国将用十年或更短时间建成自己的空间站。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报道说,中国继续征服太空的旅程,开始了该国航天史上第五次也是历时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任务。航天计划反映了中国几十年来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希望在各个领域都成为世界大国的心愿。
《日本经济新闻》6月12日报道指出,美俄日与欧洲航天局成员国等16国建立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20年停止运行。如果中国的空间站取而代之,则太空开发的格局可能将发生变化。英国《金融时报》也指出,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该国第一个永久性空间站,因此几年后中国将是唯一拥有永久性空间站的国家。
图为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赞进步
神舟十号飞船此次将以不同于以往的角度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澳大利亚太空问题分析家莫里斯•琼斯说,这次任务“比中国此前进行的任何任务都要复杂”,但他“毫不怀疑神十任务将获得成功”,因为“相关技术已经过充分测试,并多次证明是可行的”。
琼斯说,“对于任何一项太空计划而言,交会对接都是一项危险复杂的操作,不论此前你多么有经验”。“通过展示交会对接技术,以及在太空中长时间生活的能力,中国正逐步展示其拥有建设空间站所必需的技术与程序。”
成斌表示,在神十之后到2020年计划建成空间站之间,中国是否还会开展新型载人航天任务,让人们非常有兴趣继续关注。他说:“在这段时间,我期待看到天宫二号完成研制并发射。天宫二号会是天宫一号的改进型吗?两个‘天宫’会对接在一起吗?”
他说,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令人钦佩。中国在2003年完成首艘载人飞船发射,而在过去10年间,中国已能同时让三人共赴太空,并掌握了手动和自动对接技术。这就是按部就班地有序发展。
埃菲社6月11日指出,中国10年前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向太空输送航天员的国家。尽管与华盛顿和莫斯科相比,中国在这方面落后了数十年,但发展极为迅速。
“没有能力将自己的宇航员送上太空决不可接受”,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曾这样表示。但事实却是,航天飞机退出历史舞台后,美国航天受制于经费压缩和重心转移,2017年前无力实施载人航天项目,凸显国际载人航天往返运输现状的尴尬。
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宇航员只能依赖俄罗斯“联盟”飞船进入太空,俄方的“船票”也即将升至单人7000万美元的天价。
人类首次进入太空已过去半个多世纪,相比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执飞天地往返运输任务的“阿波罗”、“联盟”飞船和航天飞机,如今太空往返着实冷清。随着神舟十号的应用性飞行,“联盟”已不再是人类往返太空的唯一飞船。神舟不仅安全可靠,也更大、更舒适。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10日说,与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试验性飞行不同,神舟十号将开创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的先河。神十将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
图为习近平向即将出征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挥手致意。新华社发
比速度
美国“太空政策在线”网站编辑马西娅•史密斯认为,中国的载人航天项目或许没有苏联和美国航天项目早期发展那样“惊艳”,但中国航天的可持续性似乎更强。与此同时,美国肯定不希望看到自己在载人航天方面落后于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
弗里兹指出,中国是在做长远计划,某些航天大国“对此视而不见,并拒绝与中国合作,但这并不会阻碍或减缓中国航天的发展步伐”。
利索夫说,在开展载人航天的同时,中国不仅建造了卫星发射新基地,开展新型火箭研制,还发展了各种科研和实用航天技术。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发射了两颗月球轨道探测器,还建成了最远可与火星航天器联系的信息中心。中国的某些对地观测卫星数量甚至超过了俄罗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航天项目的高度重视。
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教授濑川至朗说,虽然苏联和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发载人飞船,但中国太空开发令人惊异的地方在于速度之快。他还设想,能否在中国主导下,让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也能参加新的空间站计划。
按照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已具备空间天地往返核心技术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转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阶段。
从神舟十号应用性飞行,到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俄罗斯科技信息网评论说,中国的航天技术最近十年发展迅速,未来全球的空间开发合作将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参与。
搭起太空往返之路,神舟之船刚刚起航。未来可期的中国空间站,将是人类在太空停泊的一个新港湾,太空舞台势必出现更多中国“新亮点”。(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13/7182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