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习吴会”传递出哪些信号?
2013年06月14日 15:25
台湾方面能够呼应大陆的提法,并愿意就“一个中国”进行善意的讨论,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由民间开启两岸政治对话,待到谈的基本成熟后,两岸执政当局再接手,这也是国共两党达成的一项重大成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中新社发
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交换看法。此次会面虽是国共两党合作机制性的安排,但由于此次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会晤,而且台湾方面也高调宣传积极造势,因此受到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习吴会”的最重大意义在于进一步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大陆对马英九大陆政策的“再确认”。2012年马英九实现连任以来,两岸关系发展虽然仍在稳步推进,两岸各层面的交流仍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然而也出现了一些不是十分和谐的杂音。2012年9月,马英九调整了其“外交”、“国安”团队,其中一直被视为其“分身”的金溥聪担任“驻美代表”,而金的学生王郁琦担任“陆委会”主委。此举被外界解读为马英九第二任内将“重美轻陆”,两岸关系发展将难以有大的进展。今年2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与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时称,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施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固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中架构”的两岸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事后,马当局对此反应强烈,予以无情的切割和否认。4月,正当中日围绕钓鱼岛问题“激战”正酣之时,本应与大陆联手对付日本的台湾当局,却突然与日本签署“渔业协定”,形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些事情虽都不至于影响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石,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毕竟仅有5年多的时间,两岸的互信基础并不十分稳固,难免让人产生联想。马英九此时派国民党高级代表团访京,对于增进两岸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马英九方面首次呼应“一个中国架构”。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此后,大陆还多次呼吁,两岸应对“一个中国框架”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对于大陆的讲法,台湾当局迟迟没有给予回应,而“台独”分子则进行大肆挞伐。然而,近期马英九的态度有所转变,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接见吴伯雄等即将访京成员时三次讲出“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吴伯雄在拜见习近平时,除表达国民党将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立场外,还首次提出“一个中国架构”,对大陆的“一个中国框架”做出了善意的回应。虽然两岸对“一个中国”仍有不同的认知,但台湾方面能够呼应大陆的提法,并愿意进行善意的讨论,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再次,两岸首次达成“政治对话、民间先行”。对于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和步骤,两岸都有共同的认知,就是本着“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原则进行。同时,两岸也都有意愿推进两岸全方位的交流合作。然而,对于其中最为核心的政治谈判,两岸似乎仍有不同步的地方。今年4月,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出席海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纪念“汪辜会谈”20周年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着眼于两岸关系长远发展,我们鼓励开展两岸民间政治对话。对此,台湾方面的回应一直是“当前两岸政治谈判的时机不成熟”,或者“两岸签署的18项协议都涉及政治议题,没有必要特别谈政治问题”。然而,近期马当局的态度似乎有所转变。6月10日,马英九在接受台湾广播节目专访时表示,两岸民间团体早就在谈政治议题了,他没有给予任何的限制。随行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苏起也主张,两岸政治对话由民间开启比较可行,待到谈的基本成熟后,两岸执政当局再接手。据悉,吴伯雄主席在“习吴会”上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习总书记也给予了肯定,可以说这是国共两党达成的另一项重大成果。
吴伯雄主席此次衔马英九之命拜见习近平总书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化解两岸关系发展中出现的互信问题。而从马当局事前的积极表态和作为以及吴伯雄主席的讲话来看,“习吴会”对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无疑是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14/7183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