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转基因大豆获批进口 你会食用吗?
2013年06月16日 22:01
【百姓心声案例】
编者按:日前,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结果,农业部批准发放了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消息一经披露,便立即受到民众广泛关注。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农业部批准转基因大豆进口 称安全可放心食用
日前,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结果,农业部批准发放了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据了解,抗除草剂大豆CV127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墨西哥、哥伦比亚、俄罗斯、南非、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抗虫大豆MON87701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墨西哥等国家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已在欧盟、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国家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
农业部:大可不必谈“转”色变
针对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农业部曾于2011年12月底发布的《转基因明白纸》,称“通过安全评价并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目前,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我国法律规定,进口用做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不得改变用途,即不得在国内种植。我国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
在日常生活中,部分消费者会对使用转基因原料(如大豆等)制成的食用油存有疑虑,其实大可不必谈“转”色变。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转基因主要是存在于蛋白质中,各类油料无论是通过压榨还是浸出工艺制油,蛋白最后是分离到油料饼粕中,食用油脂通过精炼处理后基本不含有蛋白,油脂中是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的。”
【专家解释】
中国农科院专家李先德:转基因食品安全仍无定论
“中国有迫切的食用油需求,这就需要大量的大豆”。中国农科院专家李先德介绍,中国本土大豆产量1000多万吨,去年进口量达到5800万吨。
李先德说,中国本土耕地有限,大豆供应不足,产量有限,只能依赖进口。目前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的大豆产量占据全世界的80%左右。中国只能从这三个国家进口。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段武德曾表示,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之所以受欢迎,一个是因为便宜,二是出油率高,可满足食用油市场的需求。
据悉,巴西仅在今年4月,就向中国出口了560万吨、价值30亿美元富含蛋白质的大豆,占据其当月出口量的78%,用于牲畜饲料中的蛋白质来源,也被人类广泛食用。
李先德表示,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仍无定论,没有证据说明是不安全的,所以无法禁止进口。但也有专家表示,中国进口的大量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食用,但美国等国家自己生产的转基因大豆则主要是工业用料。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特殊人群要少食慎食转基因食品
著名环境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目前中国视同转基因食品是无害的,“因为在现有的试验科学条件下,没有结论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有危害,但也不能证明一定无害,所以视同无害。”
董金狮指出,中国对转基因食品必须要求食品标签上明确标注,如果不标注就会构成违规。他表示,目前转基因食品在洋快餐中广泛使用,如番茄酱、玉米棒、薯条等。他建议,对转基因食品要慎重食用,比如,未成年儿童,育龄期的男女,孕妇等,尽量减少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
中国转基因进口不设防?专家称国内标准严格
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虽然外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持有怀疑,但中国对转基因食品几乎不设防,进口大门洞开。
6月13日,有消息称,中国近日批准了从阿根廷进口的4种转基因作物,其中3种是转基因大豆,一种是转基因玉米。此前一天,巴西农业部也宣布,中国已经批准3种巴西产转基因大豆的进口。
消息传出后,截至记者发稿,农业部尚未对此发表相关言论。
转基因可怕吗?
不可否认,转基因是21世纪轰动全世界的发明,但它带来的争议持续不断。有观点认为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具有众多好处,也有观点认为它是“最悲剧的发明”,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等同于拿人做小白鼠实验,让人类的健康处于未知的风险中。
卓创资讯农业分析师孙光梅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全球至今没有完全公开转基因物种的详细报告,所以大众对于转基因食品或者作物都会存在疑虑的心理。“加上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老百姓们因为恐慌产生抗拒的心理很正常。”
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也在采访时指出,对于转基因作物,应该抱着谨慎和科研的态度去进行检测。“理论上说,现今可以食用的转基因食品大多是安全的,但也不能保证会有一些对人体不良的反应,所以检测标准一定要严格。”
一位农业学家告诉记者,不要将转基因看得过于恐怖,因为我们生活中已经存在着很多转基因食品,甜椒、西红柿、土豆、玉米、牛奶等皆有转基因品种,这些都是经过中国农业部批准种植的。其中还有我们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主粮:水稻。我们的生活中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就证明我们对转基因食品越来越依赖。这是因为转基因食品在客观上是符合需求的。“可怕的其实不是转基因作物和食品,而是生产过程中的高科技手段,比如除草剂、杀虫剂、化肥及农药等。”
国内标准严格
然而随着大量开放转基因食品进口,也有人发出质疑,国内是否对转基因物种开始放松标准?
“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其实国家对于转基因物种的检测标准,证书方面都非常严格。特别是从国外引进的作物更要经过多项检测。而且国家引进国外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多是用于榨油,而非种植。这其中也有一定区别。”孙光梅指出,由于我国大豆生产量有限,若不引进国外的经济作物,中国食用油必然会因此出现涨价的现象,所以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记者了解到,农业部官网今年4月发布消息称,目前,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中国法律规定,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不得改变用途,即不得在国内种植。中国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
“其实我们从美国进口的玉米等作物基本都是转基因物种,它们在产量、防虫方面都是受过基因改良的,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马文峰认为,只要国家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把关,转基因技术也不会那么危险。
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态度不一
最新全球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表明,到目前为止,全球有59个国家或地区批准了两千余项转基因作物申请,这其中食品项目几乎占了一半,远超饲料等其他用途。
美国国内销售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已超过5000种,许多品牌的面包、薯片、蛋糕、番茄酱、鲜食木瓜、酸奶、奶酪等或多或少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在美国,转基因食品必须经过食品药物管理局和美国农业部的批准。很多国家会对转基因食品贴上标签,标明这是转基因食物,不过在美国,这方面没有做强制的要求,他们认为默认经过批准的就是安全的,对贴标签是以自愿为主的指导方针。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疑虑,世界各国态度不一。在转基因技术使用时间较长的北美,对其顾虑相比欧洲和亚洲等地要低。欧盟则持保守态度,但也批准了一些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及上市,用于食用和饲料等用途。相较而言,亚洲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存在更多的疑虑和担心。
转基因产品食用和环境安全性要经过科学严格的评价,才能生产运用。
【事件进展】
农业部官员:三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审批历时三年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于发6月14日就批准进口三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对这三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的安全评审是非常慎重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记者:这三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是如何审批的?
彭于发:我国对这三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的安全评审是非常慎重的,是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进行的,从最初递交申请到获得进口用作加工原料安全证书,历时三年左右的时间,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国的审慎态度。
如抗除草剂大豆CV127,是2010年3月向农业部提交申请,组织开展了真实性、食用安全、环境安全的相关验证试验。2012年3月在完成上述试验后,递交了安全证书申请,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农业部于2013年6月13日批准发放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也经过了相同的申请、验证、评审和批准过程。
记者:这次审批的三个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有保障吗?
彭于发:农业部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根据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是在我国申请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农业部近日批准的三个大豆品种除输出国已批准相同用途外,也在多个国家获得批准,如抗除草剂大豆CV127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墨西哥、哥伦比亚、俄罗斯、南非、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抗虫大豆MON87701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墨西哥等国家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已在欧盟、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国家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
按照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此次农业部批准的三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是在其他国家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又安排相关单位在国内也分别开展了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验证试验。这三个品种都进行了生存竞争能力及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环境安全检测和抗营养成份检测及食用安全检测。根据验证结果,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通过了该三种转基因大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申请。
记者:这次审批了新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会不会增加大豆进口量?
彭于发:发放安全证书只是说明该品种是安全的,可以进口。我国进口大豆主要是国内需求决定的,进口与否以及进口数量是市场行为,大豆进口没有配额等贸易措施限制。
进口转基因大豆是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成功举措。我们国家大豆每年的播种面积在1.2亿亩左右,而我们的品种和技术水平相比国外一些国家还有差距,多乱杂和混收混种问题比较突出,劳动力成本也不断上涨。国内的播种面积满足不了需求,近几年,每年都进口5000多万吨大豆,这些大豆按现有的品种和技术水平来测算,需要4亿多亩的耕地,而我国没有这么多的后备耕地资源。
记者:我国共批准了多少转基因大豆品种进口,数量如何?
彭于发:我国除本次批准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抗虫大豆MON87701、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转基因大豆外,还陆续批准了抗农达大豆GTS40-3-2、抗除草剂大豆A2704-12、抗除草剂大豆MON89788、抗除草剂大豆356043、品质改良大豆305423等五个转基因品种进口用作加工原料。
我国进口大豆从1995年开始,当年进口29万吨,1996年进口111万吨,基本为非转基因大豆。美国从1996年开始批准种植转基因大豆,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始于1997年,当年进口大豆288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237万吨,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其余从巴西进口。2003年突破了千万吨大关,达到1100万吨。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大豆又不能满足需要,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进口大豆分别为4255万吨、5480万吨、5183万吨、5838万吨。
【启示与思考】
转基因之所以带来持续不断的争议,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很多人认为它是“最悲剧的发明”,食用转基因食品,等同于拿人做小白鼠实验,让人类的健康处于未知的风险中。转基因食品真的是“最悲剧的发明”吗?有专家解释说,虽然转基因不是自然形成的品种,可能对人们有危害,实际上科学都是具有风险性,任何一个发明都有可能带来副作用。至于是不是拿人来做试验,应该说这完全是一个误解,我们所有科学的发明,科学带来的产物都经过大量的试验,确认了它没有风险,至少在我们有限知识的范围之内或者有限的生命知道的范围之内是没有风险,或者风险非常非常低,基本上不太可能发生。
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存在着很多转基因食品,甜椒、西红柿、土豆、玉米、牛奶等都有转基因品种,生活中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什么我们对转基因食品越来越依赖?说到底就是转基因品种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其在满足人类的需要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损耗,给农民带来效益上的优势,所以我们生活当中越来越离不开转基因,农民也离不开,未来这种转基因很可能会逐渐逐渐被认同。但是关键问题我们要把风险要控制好、管理好。
有业内人士从大豆种植产业分析,担心转基因大豆流入后会冲击国内大豆的销售。实际上,国产的大豆和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的目标市场完全不一样,国产大豆的蛋白含量高,进口大豆油脂含量高。国产大豆主要用作豆制品,进口的大豆主要用作榨油。所以这两个市场完全不重合,两个之间并不存在着相互冲击的问题。国产大豆之所以萎缩,面临下降,主要是因为我们大豆效益不好,农民不愿意种植,而不是进口增加带来的,进口增加主要是消费增长所带来的。
在笔者看来,转基因大豆获批进口,在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有语境下,老百姓们因为恐慌产生抗拒的心理很正常。这需要我们相关部门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把关,要把风险控制管理好。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16/7185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