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典型案例
草原水神——李国安
2013年06月14日 18:55
1993年9月23日,李国安(右)作为“创业在军营”事迹报告团成员之一,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与水结缘
“当年我在内蒙古当骑兵时,那里的草能刮着马蹬,今天,这样的草场在内蒙古几乎绝迹了。我们一定要和自然抢时间,改善北部生态环境。”1996年1月,随着通讯《我党我军宗旨的模范实践者——李国安》的刊发,“甘将生命化清泉”的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团长李国安,以其“一生一世造福人民”的崇高追求和“活着干、死了算”的忘我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1963年,17岁的李国安离开家乡,只身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成了一名年轻的骑兵战士。戎马生涯13年后,李国安被调到刚组建不久的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从此,他的命运就与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走遍了内蒙古的大漠、戈壁、草原,通过亲身的考察和经历,深切地感受到这里的人民对水的期盼,也开始了他为民寻水的艰辛历程。1990年,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团长的担子沉甸甸地压在了李国安的肩上。
位于阿拉善大漠深处的边防某团,吃水要到100公里外去拉。当年,该团某哨所的战士们在执勤之余,用铁镐铁锹挖了一口井,可是一天只能渗出半桶苦水。战士们说:“全国人民如果知道我们在这里喝的是苦水,一定会难过,我们得守住这个秘密。”他们思来想去,决定给这口井起名叫甜水井。周总理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感动,指示部队领导一定要尽快解决这个哨所的饮水问题。但是20多年过去了,井打了一眼又一眼,却没有彻底解决全团官兵的吃水问题。李国安上任不久,就决定为这个团打几口深水井。在打井的过程中,为钻机供电的发电机发生故障,许多零部件需要更换,可是所需零部件团仓库和驻地商店都没有。情急之下,李国安把正在熟睡的机关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召集起来,连夜派出3个采购组到外地购买零件。钻机很快又转了起来,一口甜水井终于打好了。
为人民打井
“再复杂的地层,再难打的井,只要李国安在,困难就会迎刃而解。”李国安成了北疆军民心目中的“水神”。1992年初,呼和浩特市水泥厂准备扩大规模,厂里决定打一眼深水井,以缓解用水紧张的问题。由于这里地下全是大漂砾地层,几个打井队先后招标进厂打井,都铩羽而归。后来,水泥厂向给水工程团求援,李国安带领部队开进了水泥厂。施工开始不久,坚硬的漂砾地层阻住了钻机的咆哮。李国安经过分析,认为必须进行孔内爆破,但是谁也没有实践过。他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就从这方面寻找突破。“轰、轰、轰……”连续102次孔内爆破,终于成功打出了一眼日出水量超过千吨的优质供水井。这一创举,填补了我军在大漂砾地层运用孔内连续爆破成井的空白。
1990年以来,全团打出的259眼井中,有58眼是在被视为无水地区和高砷、高氟、高寒地区打出来的。呼和浩特市郊区的一个民族村,村民们祖祖辈辈饮用着含氟量严重超标的苦水。他们多次请打井队来打井,都没有打出甜水来。李国安了解到情况后,带领技术人员先后5次到现场勘察,通过对大量水文资料的准确分析,采用正确的成井工艺,终于打出了优质饮用水井,结束了当地群众喝苦水的历史。
拄着拐杖考察4000公里边防线
正当李国安满怀信心,甩开膀子准备在给水事业上奋力拼搏的时候,不幸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1993年底,他患上了恶性腰椎管肿瘤。1994年4月2日,李国安在手术后刚刚能够下地走动的第三周,就办理了出院手续。为了帮助他支撑尚未痊愈的腰肌和病体,医生只好给他围上了一条15公分宽的“钢围腰”。出院的第二天,他便踏上了西行的列车。
回到团队,李国安决定解决4000公里边防线上军民吃水难的问题,他先后派出6个工作组,深入边境一线考察。尽管医生告诉他不能长途奔波和劳累,但是他为了尽快完成勘察任务,还是拖着病弱的身体,亲自带领一个小组出发了。草原上的搓板路、戈壁滩上的石子路,给伤病未愈的李国安带来的煎熬是常人无法想像的。为了减轻颠簸造成的痛苦,李国安让司机用背包带把自己捆在车座上,即使这样,腰部仍然一次次被磨破。途经内蒙古中部一片基岩山区时,司机砍了一根枯死的杨树杆,让李国安拄着当拐杖。到了西部某边防连,连长见他这拐杖只剩下大半截,便给他找来一根拖把杆。于是,这根拖把杆又陪他勘察完了西部1500公里边防线。途中李国安返回团里开会,后勤木工班的战士见他的拐杖已经不成样子,便用坚硬的白腊木给他精心制作了一根真正的拐杖,靠着它,李国安又勘察完了东部的1750公里边防线。经过整整4个月的跋涉,他们行程24800公里,全面考察掌握了4000公里边防线的详细水源分布,并且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写出了22万字的边疆水文地质专题调查报告,填补了4000公里边防无水文地质资料的空白;同时还确定了沿线109眼井位,命名为“952”工程;此外,还建起了我军第一个水文地质资料展室。
“952”工程造福边防线
“952”工程计划得到了水利部的大力支持,计划在3年内完成。1995年春天,李国安率领给水工程团拉开了“952”首期工程施工的序幕。在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交汇处打井的官兵,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运送设备的车队多次陷进沙窝,李国安和官兵们冒着地表50摄氏度的高温,几次将车上的设备卸下又装上,硬是靠揪挖、手刨,将物资一米一米地运送到井位上。1996年春天,李国安又率领官兵全面展开“952”二期工程大会战,当年10月1日,“952”工程胜利竣工。从此,109眼优质水井像串串珍珠一样镶嵌在祖国北疆的4000公里边防线上。在海拉尔隆重举行的“952”工程竣工庆典大会上,李国安激动地说:“我们可以自豪地向江泽民总书记报告,3年前,总书记‘不能再让边疆军民吃苦水’的嘱托已经实现了。”
1996年1月7日,李国安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团长”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14/7185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