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重要言论 重要评论

神农架“大手笔”机场欠公众一个说法

2013年06月18日 09:29

神农架机场将于今年10月通航,届时,这个相对闭塞的“原始森林”,将大大缩短与外界的距离。为了兴建这个机场,当地挖平了60多米高的山头,然后再填平山峰之间的洼地。地处喀斯特地貌的神农架,为了建这个机场,还要填平为数众多的溶洞。费了好大力气建成的华中最高机场,未来可能面临的却是每年有150天滴水成冰的寒冷日子。(《现代金报》6月16日)

神农架为建机场而削平山峰、填埋溶洞的新闻一经媒体曝光,立刻引发社会关注,其中质疑的声音明显占了大半。当地建设机场是否充分考虑到客运需求,能否避免一些机场因同质化严重而导致亏损的尴尬?为了建设机场而不惜削平山峰、填埋溶洞,如此对自然环境“大动手术”是否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伤害?公共政策与公众舆论之间该如何平衡协调?一系列问题考验着公共部门。

据悉,神农架机场是鄂西生态旅游圈的重大项目,这么说也算是一项着眼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配套项目,初衷不外乎为游客游览神农架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但需要斟酌的是,机场所带来的便捷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方面,孰轻孰重?神农架之所以为民众所熟知,在其以“原始森林”为代表的丰富自然资源,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以及著名的“野人”传闻。那些削平的山峰,填埋的溶洞,对于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虽然当地回应说建设机场不会严重破坏环境,但要知道,南美丛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也有可能在北美引发一场飓风,遑论在生态环境本就脆弱的地区削平山峰、填埋溶洞?

鉴于神农架机场是岭型峰丛洼地地貌,就更加需要防范不良地质现象发生。虽那些山峰、溶洞、溶槽、溶沟、溶隙、漏斗已经过处理,但这些措施并不能确保完全消除了地质安全隐患。更有甚者,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每年150天的冰冻期,对机场建成后的运行和维护等工作仍旧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虽然建设机场可以使得神农架旅游更加方便,但“削平5个山峰、填掉数百溶洞”的可见代价,以及可能引发的对生态多样性的破坏,或许使得这个机场带来的效益得不偿失。

近来,一些地方为了扩张城市建设,纷纷削山填谷,引发了社会的担忧。这些削山造城、填谷建机场等“大手笔”的背后,虽然有着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初衷,但相关公共决策无视公众参与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只看到可能带来的巨大效益,却故意轻描淡写甚至忽视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人们不禁疑问:这到底是大手笔的建设,还是大手笔的破坏?这样的决策,是否经过公众参与讨论和论证?

削平山峰也罢,填埋溶洞也好,都是对长期形成的自然环境的人为改变。自然环境发展尤其客观规律,人为改变容易,一旦出了问题,要恢复原状却是难上加难。这些向大自然要空间的“大手笔”背后,大多可以看到不健康政绩观的影子。官员重视政绩可以理解,但须知政绩只有建立在维护公共利益、谋求公共福祉的基础上才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作为关乎广大群众利益的公共决策,不能仅凭某个部门甚至某个领导“一拍脑袋”就决定上马了。公共政策不能只是公共部门“一个人战斗”,其公共性和科学性还要靠扩大公众参与来实现,这是提升公共治理质量不能回避的路径,更是检验公共治理成色的试金石。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18/7188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