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国外沿海区域管理经验一瞥
2013年06月19日 09:15
当前,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海洋环境日益恶化,海水污染、海洋生态恶化等问题正逐渐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如何应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这方面,一些国家高度重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其打造宜居海洋城市的经验值得借鉴。
多重措施改善海水环境
上世纪中叶,由于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导致严重公害问题、工厂和住宅污水的排放、开发度假村等,日本周边海水环境显著恶化,而原有的公园制度只是针对陆地制定的,无法有效保护海洋。1970年,日本《自然公园法》修正案开始实施后,政府当年7月就设立了串本、天草和日南海岸等10个海中公园。国立公园的前提是保护当地的自然和景观,因此从定义上来说并非观光地。为了尽量不给自然生态带来负荷,全国所有海中公园都设立了海中瞭望塔,使游客不必深入公园内部就能眺望公园的景观。
2012年,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受环境法保护的海洋保护区。海洋保护区位于联邦领海内,起始于距离海岸3海里(5.5公里)处,不包含沙滩、海湾、河口和近海。包括石油勘探和开采的采矿、油气作业决不允许在国家海洋公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I)区域内、珊瑚海联邦海洋保护区的任何地方、或西南海洋保护区网络的特殊目的(油气专属)区域内进行。对采矿活动的限制也将适用于栖息地保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V)区域。
(图片: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
大堡礁海洋公园当局主席拉塞尔•赖歇尔特说:“这是保护澳大利亚未来海洋环境的极其重大的一步。”在全球大洋面临来自气候变化、水质下降和海岸栖息地缩小等威胁的压力时,此举正当其时。澳大利亚的领海并不能抵抗对这些压力。“过去35年来,我们投入了大量管理以建立大堡礁的恢复力。这让它更好地对抗给其未来构成的威胁,而且保护大堡礁附近的区域将产生积极的流动影响。”
意大利索伦托市是世界最为古老的旅游胜地之一,但现代化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与很多沿海城市一样,意大利索伦托市也面临着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
据索伦托市副市长朱塞佩•斯丁格先生介绍,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石油化工等重工业在意大利迅速发展,很多工厂将废弃物直接排放到海洋中,虽然索伦托没有重工业活动,但还是受到了环境问题的影响,海水的污染使索伦托市的海滨不再适合游泳,索伦托的旅游业也受到了影响。
于是,政府采取了国际上的普遍做法,设立了海洋保护区保护该海域的植物群、动物群及地质状况,管控船只的准入,航行及停泊,规范渔业活动,鼓励科学研究的发展。
强化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系统比较脆弱,一经毁坏很难修复,所以,澳大利亚大杰拉尔顿市在制定“2029年远景规划”时十分慎重,充分调动了该市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建设一个智能型可持续发展城市,大杰拉尔顿市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网络互动、论坛等形式鼓励普通民众,政府部门,工业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一起参与到规划设计中来。大杰拉尔顿市人口不超过4万人,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参与问卷调查的人数近600人,参与各种形式论坛的人数超过500人,信息覆盖达3万余人。
大杰拉尔顿市市长伊安•卡朋特强调,公民参与是政府决策的基础。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大杰拉尔顿市在清洁能源、低碳出行、水资源管理及垃圾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11年,大杰拉尔顿市获得了联合国国际宜居城市奖。公众参与还激发了居民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自发成立了“发展协会”,旨在协助政府落实该项远景规划。
索伦托市副市长斯丁格认为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虽然十分重要,但这还不够,要想提供一个友好,健康的环境,有必要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
为达到教育的目的,2011年,索伦托与邻近沿海城市一起签署了一道法令,规定了保护海洋及国土资源的行为标准,明确说明“应保护居民及游客所处的环境及宜居性”。
斯丁格市长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类与他们赖以生存和工作的环境的关系。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海滨城市,牙买加蒙特哥贝市面临着更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挑战。据蒙特哥贝市市长格林顿•哈里斯议员介绍,该城市主要问题包括无序发展、私搭乱建、自然资源的滥用等。
在这种情况下,蒙特哥贝市重点培育了几家取得了全球绿色环保认证的酒店。在平日运营过程中注重床单的再利用,减少浪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展环保教育,开展社区活动。
哈里斯议员计划持续开展公共教育活动,来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们参与,通过新闻发布、图片、视频、社区会议、广告等方式加强宣传。
蒙特哥贝市设立的海洋公园占地15.3平方公里,公园里有红树森林、岛屿、白色沙滩、海草床、和珊瑚等独特景观。目前,该市已是加勒比海地区主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沿海区域的发展离不开航运、海底资源开采等日常经济活动的运行。因此,如何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荷兰鹿特丹港目前为欧洲第一大港口和全球前五大港口之一,政府充分重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平衡。2012年7月,鹿特丹港务局发布了《鹿特丹港口2030年远景规划》报告(下简称《规划》),港口规划在政策和法律决策上清晰明了,以避免让企业模棱两可。譬如,严格规定企业设备等可能排放的噪音允许值、排放到空气、土壤和水的污染允许值等。这样做不仅保障了港口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使保护公民的相关权益时有法可依,得到了港口周围居民的认可,同时可有效地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企业和居民纠纷。
(图片:荷兰鹿特丹港)
就城市自身发展来讲,鹿特丹到2030年实现具有高品质生活和环境、国际商业气候和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多功能港口都市,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后,《规划》报告对港口发展远景中政府职责、企业责任以及相关地级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机构的责任也进行了详细的分配,以保证鹿特丹港口远景发展进行的有条不紊。
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同时,日本也非常重视利用海中的丰富自然资源。日本在1970年制定了《海洋水产资源开发促进法》,并在2007年进行了修订。该法对海洋水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合理化制定了基本方针,包括沿岸海域海洋水产资源的开发、海洋水产资源的自主管理,处罚措施等。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推进沿岸海域水产动植物的繁殖,促进渔业团体对海洋水产资源的自主管理,以及对海洋水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合理化,从而实现渔业的健康发展和水产品的安全供给。(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19/7190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