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经验启示

“三管齐下”促进残疾人就业

2013年06月28日 18:25

 

一、背景及起因

新干县为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土面积124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3万,其中残疾人2.07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27%。现有持证残疾人6228人,其中,非农残疾人口占总数的13.65%,农业残疾人数占总数的86.35%,涉及1.8万家庭人口。一直以来,新干县十分重视残疾人就业和创业工作。实现就业对于健全人来说很重要,对于残疾人更是犹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残疾人生存状况、家庭稳定以及社会的安定。但由于受社会就业难的大环境影响,加上残疾人自身就业技能较弱,就业渠道较窄,社会接纳程度有限,致使残疾人就业困难重重、阻力较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新干县残联本着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原则,“三管齐下”,想办法,挖潜力,利用有效手段,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积极引导残疾人彻底摒弃“等、靠、要”的被动就业思想。

二、做法与经过

一是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由于身体残情原故,不适合进企业工作的残疾人,新干县残联因地制宜为他们创造就业条件,争取到新干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城建、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在县城中山路划定一条长100米、宽25米的附属街道作为残疾人“修补一条街”,集中安置了40多位残疾人就业,经营的种类有鞋类修补、金银手饰加工、钟表修理及电器维修等项目,并且税费全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是精心培育就业环境。积极帮助他们规划经营范围,引导他们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培育文明优质的服务。县残联跑省、跑市为残疾人企业争取康复扶贫、贴息贷款等扶持资金;勤沟通、多汇报,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有关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如:县民政部门为残疾人申报福利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国税部门规定凡吸纳残疾人就业10人以上的企业,每人按3.25万元先征后返;地税部门对残疾人个人所得税实行减免,每年为残疾人企业和残疾人减免税收200多万元;金融系统为发展残疾人企业,在资金扶持上给予特殊照顾等。

三是着力打造创业典型。

——陈方根,新干县金川镇十里村委会上辛江村人,是我县残疾人自主创业企业家杰出代表之一。自小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导致右手、右脚严重萎缩,单臂独腿的他自小就凭着一股子自强不息的韧劲,不等不靠,经过近二十年的奋斗,打拼出一个家产近5324.28万元的企业,该公司主要经营编织袋、铝箔纸等项目,年营业收入7143.37万元,年利润达379.27万元。现有员工80余名,其中安置残疾人就业60名,成为我县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力军。残疾人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光靠自身的力量是极为有限的。2010年该厂因县城规划建设需要,厂址土地被政府征用,需重新在县城城南工业园区内投资423万元新建办公大楼、生产车间及职工宿舍,由此资金出现了周转难的问题。新干县残联获悉了企业出现资金运转难的问题,立即与县信用联社协商沟通,通过实地考察合格后,为该厂争取到扶贫贷款8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资金短缺带来的压力。

——肢体残疾人宋建兵同志由2010年创办了100亩花卉苗木基地,到现在已发展成为1000多亩的“新干县大洲园林园艺有限公司”。新干县残联从基地征地、到资金等自始至终对其进行帮扶,仅2012年就为该公司争取到上级贴息贷款100万元和5万元的示范基地扶持款,为该公司基地发展壮大提供奠定坚实的基础。该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回馈社会,利用基地为有生产能力和愿望的残疾人提供免费花卉、苗木种植技术,带动周边残疾人发展种植、养殖业,带动该县桃溪乡杨月添、界埠镇郑普等一批残疾人进行花卉种植,户年均收入增加10000余元。引导广大残疾人通过种养业走上致富之路,实现脱贫。

——张小保,在“修补一条街”从事金银手饰加工,多年来依托党的惠残政策,靠着诚信经营和精湛的加工手艺,掘到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如今,当年残、贫交加的他不仅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成家立业,还经营着一家知名品牌服装店,成为了“修补一条街”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之一。 

 

三、成效与反响

根据年初我县残疾人需求登记和实名制调查显示,处于就业劳动年龄段的残疾人5232人,有劳动能力及部分劳动能力残疾人4153人,已就业3411人,其中,农业就业2240人,个体从就业744人,集中安置残疾人427人,就业率达82.13 %。残疾人就业一条街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正越来越大越来越广,不久的将来,定会产生更多的残疾人就业明星、残疾人创业明星,甚至涌现出残疾人就业园、创业城。全县八大产业中六大产业均有残疾人的杰出代表。如:塑编产业的陈方根,玻璃产业的阮十根,粮食产业的邓才根、孙冬生,箱包产业的彭冬冬,建材产业的聂洪林,种养业的周小林、宋建兵等残疾人企业家。由残疾人创办且固定资产在200万至1000万元的企业就有40多家;固定资产在50万至100万元的残疾人企业有60多家,年产值达1.68亿元,年上交税金近30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1000多人,其中残疾人250多人。特别是陈方根、邓才根企业越做越大,每人创办企业3-4个,涉及塑编、建材、粮食加工、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达2000万元以上。

四.几点体会

1、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提供政策支持是关键。党委政府的重视,是对残疾人的极大鼓舞,良好的政策保障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关键和保障。新干县残疾人就业一条街的发展、延伸就是党委、政府重视残疾人工作的最好体现。

2、注重宣传,提高残疾人的创业意识是重点。“人人关心残疾人、人人尊重残疾人”的良好氛围,是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最大精神动力。

3、真情实意,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是落脚点。群众工作,需要的就是真情实意,对残疾人的帮扶更是如此。残疾人更需要人们的帮助。“扶上马,送一程”,残疾人就业创业就会少走一点弯路,多一点成功。

专题相关:

      >> 群众工作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启事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28/7190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