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经验启示

干部驻村“手拉手”

2013年06月20日 09:07

 

四年时间,一个较为落后的贫困山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关指标达到或超过脱贫标准,村社干部和农民群众由此感念一个机关党组织,感念一个年近六旬的机关党员干部。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背景与起因

党的十七大以后,重庆市万州区策划开展了“城乡支部手拉手”载体活动。这项活动意在通过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促进机关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直接服务群众,推动基层党建城乡统筹、互助共建,得到广大机关党组织的积极响应,并逐步成为万州的基层党建品牌。为了深化“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2009年万州又发起了“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活动,从区级机关、街道和乡镇选派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和党建工作指导员,驻村时间不得少于一年。于是,3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经过层层选拔,分赴农村,展开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群众工作画卷。万州区建委机关党委与九池乡泉活村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成就了一段以城带乡的美谈,彰显了机关党组织和驻村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

二、经过与做法

“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关键在于发挥机关党组织所在部门的职能作用和驻村干部的桥梁作用。区建委机关党委选派的副调研员邓异忠同志,时年55岁,有多年基层领导工作经验。起初,组织上安排他到九池乡黄梅村工作,但他认为黄梅村是该乡的先进村,条件较好,就主动要求到较为偏远落后的贫困山村泉活村开展驻村工作。邓异忠同志以村社干部为战友,为发展泉活村献计献策;以群众为亲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以业主为挚友,支持其发展产业。邓异忠同志用扎实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大家的充分信赖。在他驻村一年期满后,村支两委和127名农民群众联名上书,请求组织继续留任他在泉活村工作。邓异忠同志没有推辞,继续为泉活融入真情和心血,直至今年。

一是调研明思路,科学定规划。区建委领导带领机关党员干部到泉活村反复调研,明确帮扶目标,致力把泉活规划好、建设好,打造成万州的“后花园”。邓异忠同志深入村社农户,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贫困现状,摸清了致贫根源: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水源缺乏,塘堰年久失修,十年九旱;土质瘠薄,传统作物产量不高;资金匮乏,发展项目少,增收手段不足。经过多次召开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的“诸葛亮会”,协助村支两委制定了“要致富,先修路”、“招商引资”等八项发展规划。

二是躬身求“三同”,倾情帮“穷亲”。区建委机关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分期分批与该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思想上贴近群众、感情上亲近群众、行动上帮助群众;实行机关党员“一对一”地与困难群众结“穷亲”,落实帮扶措施,真情解民难、助民富;利用村党支部组织生活、田间地头,口头宣讲党建知识、政策法规和致富门路;邀请村社干部和党员代表进城参观考察,加强互动共融。四年来,区建委机关党委先后开展“三同”活动13次,帮结“穷亲”132人次,口头宣讲400多场次。邓异忠同志顶烈日、冒严寒,甚至生病住院、母亲病危也坚持蹲在村里,一心扑在工作上。

三是职能变资源,人脉助发展。发挥区建委的职能作用,在农民新村项目规划、地勘、设计等方面提供优惠服务,为村里节约资金28万元。区建委及其下属单位向泉活村投入帮扶资金41.45万元,向困难群众发放物品3万余元。邓异忠同志放下面子,广泛运用老朋友、老领导、老同事等人脉,全力协助村里争取市建委、区民政、市政、交委、水利、农业、扶贫等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支持,引进项目资金273万元,驱动泉活村发展。他还个人捐资数千元,武装泉活老年腰鼓队,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民需是方向,民意化动力。急群众所急,干泉活所需,坚持从泉活村最现实的需要和群众最迫切的期盼出发,以泉活的发展和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尺,这是区建委机关党委开展“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最主要的经验。邓异忠同志说:“我们做事是为了菩萨满意,群众就是我们干部的菩萨,菩萨满意就是我们的动力。”

 

三、成效与反响

四年来,在区建委机关党委和驻村干部邓异忠同志的艰苦努力下,泉活村的党建工作、经济工作、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建阵地大改观。过去,泉活村的党员没有活动室,村支两委没有办公室,甚至连吊牌都没地方挂。如今,新修的办公楼两楼一底,村干部有了办公室,配齐了办公桌椅、文件柜和电脑等设备;党员有了活动室,配置了党旗、誓词和书报;村党支部按季组织党员学习,开展组织活动;近四年村党支部培养发展新党员8名。

群众收入大提高。因地制宜,拓展经济来源,发展反季蔬菜1000多亩,争取上级财政补助40多万元,农民种一亩蔬菜,可获得400元补助。为打开蔬菜销售渠道,还与“重百”、“新世纪”、“永辉”等超市建立了蔬菜直销链。利用山高林密、空气清新的优势,积极修缮三大闲置山庄,积极引进业主经营,发展乡村旅游。返乡农民工何光泰投资400多万元修建的生态观光园(农家乐)现已开业,拉动了一批农家乐快速发展。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加上外出务工等,泉活村人均年收入由2009年的1400多元增加到5780多元,增长达四倍。

基础设施大改善。针对泉活村二组、三组不通公路, 106户600余人出行难、卖菜难的问题,新修和改建公路5.8公里;硬化建泉路2.5公里,安装护栏1.2公里,种植行道树近300株;整治创业路,铺设碎石路面3.3公里;为全村各大院落铺设水泥板路6.5公里,摩托车可以直接开进屋场;整修山平塘23口,修渠4800米;为全村400多户村民安装了自来水管。

安居条件大变样。漂亮的农民新村竣工落成,占地28.6亩、建筑面积15500平方、共计190多套住房。新村小区草木葱郁,健身器材齐全。该村村民入住只付成本价,140户村民已喜迁新居。妥善解决了村民熊学生等5户17人的危房困难。搭建村农贸市场彩钢棚480平方米,方便群众雨晴交易。

泉活村的变化,使区建委机关党委和邓异忠同志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村民杨付兰说:“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跟城里一样的好房子,子孙都受益呀!”村民崔吉成说:“没有邓同志来我村办实事,路、塘、堰、市场、农民新村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好的。我们感谢万州区建委帮助我们村全面脱贫”。村民向荣华说:“感谢党和政府培养的好干部,把党的温暖带到百姓家,你们是群众的贴心人。”2011年邓异忠同志被区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2年区建委机关党委被区委授予“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先进集体”。

专题相关:

      >> 群众工作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启事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20/7191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