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正道沧桑系列评论
《正道沧桑》观后感:“三湾改编”永放光芒
2013年06月19日 13:41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坚强支柱。否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然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动摇社会主义大厦的根基。由此看出,八十多年前的“三湾改编”,是多么的正确和富有远见。
在毛泽东的带领下,6个紧握的拳头齐齐举起:
“牺牲个人,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一座破旧的小阁楼里,响起洪亮的宣誓声。
“三湾”枫树坪
八十六年前这小小的一幕,拉开的却是人民军队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转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24集《革命新路》,以珍贵的画面再现了这一历史情节,向人们诉说着昨天发生的故事,见证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军队的学说的发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揭开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9月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
南昌起义部队打出的还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旗号。秋收起义时,在毛泽东的主张下,诞生了我军的第一面军旗——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红色为底,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共产党的领导;星内镶镰刀斧头,表示工农联盟……这就是我军的第一面军旗。这面军旗,鲜明地突出了军队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军队是工农子弟兵的性质。然而,当时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尚缺乏领导和指挥军队的经验。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受挫后,两个月就从起义时的2万人减员至不足2000人。紧急关头,共产党人朱德和陈毅挺身而出,整顿部队,保留了革命的火种。
——秋收起义部队在向长沙进攻途中受挫后,9月29日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此时,部队已由起义时的5000余人减员至不足1000人。
——“那时,逃跑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竟然互相询问‘你走不’,‘你准备往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毛泽东亲自发展的6名党员之一、后来的开国中将赖毅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
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决定对部队实行整顿和改编。“三湾改编”,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开端,“支部建在连上”更是一个重大创造,成为人民军队建设的一项根本制度。从此,我军有了永恒不变的军魂,这就是: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军队。恩格斯说,获得胜利的政党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努力争得的成果,就必须凭借武器对反动派造成的恐怖,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很显然,三湾改编,制定“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党指挥枪”的建军方略,目的就在确保党从根本上掌握军队,要义就在获得和巩固“自己努力争得的成果。”也很显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军队学说的生动实践和创造性发展。
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我军从诞生那天起,就把“党指挥枪”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南昌起义时,起义队伍中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明确提出“党的作用高于一切”,“党组织是一切组织的根源”。三湾改编,以“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形式,初步建立了党在军队中的组织体系。古田会议决议,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制度和措施。长征路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张国焘与党争军权、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行径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保证了党对红军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毛泽东在总结这一历史经验时深刻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邓小平多次强调:军队要听党的话,不能打自己的旗帜。由此可见,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的性质所系、宗旨使然。坚持这个原则,就是坚持我们的祖根;丢掉这个原则,就丢掉了我们的命根子。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是我军最大的政治优势,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党的事业成败之所系、国家民族安危之攸关。我军诞生之初,农民和从旧军队起义过来的人占大多数,许多人雇佣思想、自由散漫、无政府主义和军阀作风等比较严重。正是靠党的领导,把一支散漫如豆的队伍建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新型人民军队。罗荣桓元帅在回忆我军初创阶段时说:“如果不是毛泽东英明地解决了这个根本性问题,那么这支部队就不会有政治灵魂,不会有明确的行动纲领,旧式军队的习气,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结果即使不被敌人消灭,也只能成为流寇。”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打了400多次战役,歼灭了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敌人,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新中国成立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我军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历史任务,而且经受住了各种政治风浪的考验,成为党和人民高度信赖的、捍卫社会主义江山的钢铁长城。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能够巍然屹立、逐步走上繁荣富强,“风景这边独好”;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日益巩固,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渗透,“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枪杆子牢牢掌握在我们党的手里,就是有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军队。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的现实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政客、国内反动派都预言共产党的天下坐不了几天。这种怀疑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一个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政治战略,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方面加以遏制,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就是他们的重点攻击目标。他们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就到底,就是妄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改变我军的性质,进而推翻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兵权之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上个世纪80年代末,前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搞“新思维”,在军队中取消政治机关,默认一切政治组织都毫不例外的有权在军队存在,导致苏共失去对苏军的领导权,最终苏共下台,国家变色。这种历史悲剧决不能在社会主义中国重演。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坚强支柱。否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然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动摇社会主义大厦的根基。由此看出,八十多年前的“三湾改编”,是多么的正确和富有远见。
担任过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曾经这样说:“加入共产党之后,我指挥的队伍就是党的了,连我的脑壳也是党的了,党就是我的生命。”我军从来都不讳言自己的政治属性,公开承认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也是我军的唯一宗旨,我们党和军队除了国家、人民利益外,没有任何自身特殊的利益。这就决定了我军是党的军队,也是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三者是高度统一的。党的旗帜就是军队的旗帜,党的方向就是军队的方向。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一部铁心跟党走的历史。
1949年初,在重新设计我军新的军旗时,毛泽东明确指示:军旗上要有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六十四年过去了,尽管时代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遇到了种种风浪考验,但是我军听党指挥这个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始终没有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军服几经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那颗标志着党的领导的五角星。其实,远比这些标志符号内涵更深刻、烙印更深邃的——是历史镌刻在我军将士心头上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强烈军魂意识,不仅内化成了全军上下的理念共识,更流淌在三军将士的血液里,内化成了一种不为任何思想所惑、不为任何干扰所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的自觉行动。这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能够实行的根本原因,这也正是所谓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在我军行不通的根本所在。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19/7191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