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可穿戴设备:概念炒作还是技术创新?

2013年06月20日 10:11

 

手表、眼镜、手环、跑鞋……人们身上看似普通的配件正在被智能传感芯片和数据传输技术重新武装,成为全球各大IT巨头和创业者追逐的新商机——可穿戴设备。

是概念炒作还是技术创新?可穿戴设备会否替代智能手机和电脑的市场主流地位?

掀起投资新浪潮

2012年底到2013年上半年,谷歌、苹果、三星、百度等IT巨头纷纷宣布其可穿戴硬件研发、上市计划,并掀起一股新的投资、创业浪潮。

被称为“互联网女皇”的美国知名风投KPCB分析师玛丽•米克尔在2013年的D11大会上发布互联网趋势报告,认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正作为一类重大科技变革而兴起,将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和目前的移动计算及平板电脑一样推动创新。

米克尔称,人们平均每天要和手机互动150次,不停从裤兜里掏出手机,而可穿戴技术可以将人们的双手解放出来。

在国外,智能穿戴设备正掀起一股投资热。在创意融资平台——脚踏启动器公司(KickStarter)上,智能手表项目Agent在筹资第1天便完成其10万美元的筹资目标,不到3天就筹得47万美元,预计在1个月筹资期满时将获数倍超额资金。

此前,作为KickStarter上的众筹“黑马”,智能手表项目Pebble完成融资1030万美元。美国市场销量第一的智能手环Jawbone UP吸引了包括霍洛维茨基金会、KPCB、红衫资本等重磅投资人,并在今年引入雅虎首席执行官玛丽莎•梅耶尔加入董事会。

(图片:Pebble 智能手表)

(图片:Jawbone智能手环)

人体数据化潜藏多重商机

业内人士指出,可穿戴设备的价值在于将人体数据化,通过数据挖掘更好地寻找客户、了解用户,进行精准广告和服务推送,并为企业未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全球著名的运动用品公司耐克(Nike)是可穿戴设备的成功先驱。2006年,耐克公司为抢占青少年市场,与苹果公司合作推出“Nike+”项目。通过运动鞋上的“Nike+iPod”组件与音乐播放器通过网络连接,iPod会显示用户的运动时间、距离、步幅、热量消耗等信息,如果用户戴着耳机还可以直接“听到”这些实时数据。

 

(图片:NIKE智能腕带)

目前,Nike+社区有超过500万活跃注册用户,上传数十亿公里数和数百亿卡路里数的运动数据,大量数据里潜藏着无限商机。

通过收集使用数据,耐克公司发现在冬天,美国人比欧洲和非洲人都更喜欢跑步这项运动,但美国人平均每次跑步的长度和时间都比欧洲人短。这些发现有助于耐克在不同的市场区域做出不同季节的产品营销计划,在运动鞋设计方面也根据区域不同进行独立调整。

此外,由于能够记录用户的跑步路线,耐克公司绘制出了全球跑步爱好者最佳运动路线,并在Nike+社区推荐热门跑步地点和线路,为运动爱好者提供引导。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耐克可能在这些热门跑步路线的沿途投放广告,相关公司还可以在这些热门地区设置“补给站”,为跑步者提供存放衣物等服务,并借机售卖运动功能饮料等周边产品。

市场研究机构IMS的报告指出,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将首先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当可穿戴设备与个人的医疗档案对接之后,它就成了使用者的随身护士,帮助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调整每天的运动和饮食结构,医生直接通过网络就能查看并按健康状况,对症下药。

目前,斯坦福医学院已将植入心电感应芯片的便携设备推荐给心脏手术后的患者自助检测,病人只需把两个手指同时放在触摸区,就能在手机应用里生成心电图。

创新不足制约市场推广

尽管看上去技术元素丰富,但可穿戴设备实际上仍面临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

业内人士指出,轻巧便携的可穿戴设备面临的第一个短板是电池。目前大多数设备只能进行被动式传感,数据传输过程耗电仍较大,用户不得不随身携带移动电源及时充电。

 

有不少消费者担心,长期近距离使用可穿戴设备是否存在潜在安全隐患,机器发出的辐射和热量是否会影响健康和使用舒适度。

(图片:谷歌公司发布的“谷歌眼镜”)

此外,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功能创新性明显不足。中信证券分析师张帆指出,从目前国内已经发布的产品看,大多数仍然是通过物理传感器实现简单的计步、计算运动量,推送信息等初级阶段,包括谷歌眼镜,也是重复着智能手机和PC做的事情,多数设备仍要通过智能手机和PC上传分析,呈现手机中心化的特点,而可穿戴设备只是可有可无的配件,市场空间难以预料。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多数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设计和定位不清,甚至简单重复手机功能,其商业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20/7193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