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正道沧桑系列评论

《正道沧桑》观后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2013年06月20日 13:20

 

我们清醒地看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差距。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排在了世界的前列,可是用13亿人一平均,我们的水平排在了80多位。要超越存在的差距,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我们起码还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几十年。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28集“激情岁月”,生动地展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在新生的中国大地上取得的辉煌成就:156项重大工业项目在苏联帮助下顺利建成,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过去没有的飞机、汽车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建设起来。农业连年丰收,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全国到城乡处欣欣向荣,干部群众人人热情高涨,“社会主义好”的嘹亮歌声响遏行云,党的八大描绘的美好蓝图振奋人心。然而,就在胜利的锣鼓震得耳朵发烫、人们对即将揭开的新一页历史充满期待的时候,社会主义的进程却出现了出人意料的挫折,这就是接下来我们在《正道沧桑》第29集看到的“艰辛探索”,高歌猛进的社会主义进入了曲折发展的十年。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起大落?邓小平同志的判断一语中的:“总的说来,我们还是经验不够,自然也有胜利之后不谨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时也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无论怎么讲,一条最基本的教训就是在胜利面前头脑发热,头脑不清醒,忘记了建国前夕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之一——“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因此,就对在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估计不足,反而以为“一穷二白,正好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因此,就急于求成,提出十五年内赶超英国,发动了凭主观愿望创造各种奇迹、大放各种“卫星”的“大跃进”;因此,就对本来已经得出的正确认识轻易改变,放弃了党的八大提出的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的规定,改变了八大关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目标,重提主要矛盾仍然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后来又发展为一切工作都要以阶级斗争为纲。于是,令人痛心的错误接连发生了,社会主义的列车20年间颠簸行驶在弯曲坎坷的道路上。

我们不能要求建设社会主义不出任何错误,没有任何曲折,那是不现实的,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但是,我们却不能不能不认真吸取历史上有过的教训,以便少犯错误,避免大的错误,努力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顺利些,少些折腾,少些损失。这是完全能够做到的。改革开放34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歌猛进的留下的足迹,给了我们这样的信心。

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时候,我们的成就虽然令人自豪,但是与今天我们的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6000多美元、进出口贸易世界第二、外汇储备量3万多亿美元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等种种辉煌成就比起来,显然就微不足道了,或者用毛泽东同志当年的话来讲,“那是比较渺小的”。然而在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前,我们的党记取了历史的教训,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没有陶醉于歌功颂德,而是既清醒又冷静,坚定地保持住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

 

我们清醒地看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差距。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排在了世界的前列,可是用13亿人一平均,我们的水平排在了80多位。要超越存在的差距,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我们起码还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几十年。

我们清醒地记住了自己的基本国情。虽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变化翻天覆地,中华民族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前进,但是我们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还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到建国一百年的时候,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们清醒地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非易事。因为,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我们清醒地感受到围绕在身边的各种考验和危险。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总书记后,与中外记者第一次见面时就坦言:“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诚恳朴实的话语间,内含了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传统作风的意蕴。这就让人们坚信,“一份合格的答卷”一定会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伴随着《正道沧桑》接下来陆续展开的壮阔画面,呈现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点击进入《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专题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20/7193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