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6月21日全国各地地方理论动态选编
2013年06月21日 08:47
10年发展,10年奋进,10年进步。经济转型升级,创新不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而多彩。一个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的辽宁,渐行渐近。
回顾走过的鲜花与荆棘相伴的振兴之路,对于辽宁而言,这是一场破茧化蝶的嬗变,更是一回奋起直追的超越。
对于刚刚过去的这段历史,曾有观察家这样定义: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然而今天是一个真正的变革时代。金融危机的风暴动摇了延续多年的旧体制。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是历史的转折点,这是一个巨大的弯道……【详细】
要让某些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和老百姓共享“中国梦”,必须要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就要从小事做起,何况,让公共资源真正回归公共,并不是太小的一件事。笔者认为,要避免奢侈“高干病房”这类问题反复出现、多次出现,首先从制度建设开始,加大民意对官员任免的权重,不管不顾老百姓的官员,得不到提拔不说,还有丢官的危险;其次,要从公共财政投资制度健全入手,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实行项目决策终身责任制度,避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管理,拍屁股走人的事情发生;第三,要透明化管理,加强财政投资项目的效率审计,对决策者采用审计监督、纪检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立体式监督……【详细】
虽然与国外尚有差距,但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我们创新的门槛,可以及时掌握国外动向,甚至占据主动,进行协同创新,要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机会是很大的。
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加大,我们也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带动创新能力的飞跃,比如重视颠覆性技术的研发,避免再走国外的老路。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新的产业,从而冲击和淘汰传统产业,形成颠覆性的影响。所以,抓住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口,加上中国本身有很好的市场需求,在某一些领域就有可能处于领先地位……【详细】
注重名牌结构优化。要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有新作为。要发挥《江苏名牌申报评价指南》的“指挥棒”效应,引导地方政府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品和企业坚决予以淘汰,不断促进科学发展。要在名牌产品结构方面有新成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省名牌产品结构制造业名牌产品占总数的比例超过3/4,达79.5%,三产比例明显偏低。今后,名牌产品的结构要进一步优化,重点向三产延伸,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运行质态贡献力量。同时,要结合我省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分布,大力培育江苏区域名牌,实现“点状”和“块状”名牌经济齐头并进,形成微观和宏观“双促进”的良好局面……【详细】
在这个新兴科技、媒介、创意风起云涌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发展文化产业锁定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在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25%,日本也达到20%。我国上海、深圳等省市也在深耕文化产业。我省近年来着力“文化强省”建设,并提出打造工艺美术等十大文化产业。
一般人以为,发展文化产业只与人才、信息集聚的大城市有关,一个县域不一定发展得了。不过,闽侯县却大放光彩: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0%。这也刷新了人们对闽侯经济就是“两车”(东南、奔驰)的印象。以工艺品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已成为支撑闽侯发展的“软实力”……【详细】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21/7194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