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罗昌平PK刘铁男,“官民互动”反腐的里程碑

2013年06月21日 14:18

 

【反腐倡廉案例】

编者按:5月12日上午来自中纪委的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持续半年之久的“媒体人罗昌平实名举报部级官员刘铁男”一事有了阶段性进展。刘铁男这样的高官在中国也是能够通过公开的实名举报倒台的,这是又一个正信号。媒体揭露贪官非常不易,贪官越大,揭露越难,因为有一个有形或无形的“贪官保护网”或种种“清规戒律”。一般老百姓要揭露大贪官,尽管不缺乏实名举报的勇气,却缺乏调查取证的时间和职业技能。有了中纪委提倡实名举报,有了互联网,有了职业媒体人加入反腐大军,有了贪官情妇“窝里反”,贪官阻碍揭露的手段越来越捉襟见肘,仅仅依靠新闻办负责人辟谣、否认,以及“报案、报警”,显然已经大大力不从心了。从另一方面讲,刘铁男被查,也体现了治理腐败需听取更多民间声音。纪检部门听取民意、尊重民意、回应民意,充分了解公众对于反腐问题的期待,这也让人相信,官民互动的反腐,未来大有可为。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2012年12月6日

第一回

罗昌平摆证据 刘铁男被举报

2012年12月6日,《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在微博上实名举报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伪造学历、与商人结成官商同盟等问题。详细披露了刘铁男与中国商人倪日涛涉嫌官商结盟,骗取巨额贷款的内幕。

在任国家能源局局长两年之后,刘铁男遭遇实名举报。相关举报资料称,刘铁男与商人倪日涛结成“官商同盟”,其妻、其子均在倪公司持有股份,因境外收购骗贷事宜关联国内银行与部委职能,涉及公共利益。罗昌平微博还称,刘铁男与情人徐某在日本相识,一个当经济参赞,一个读博士并兼职翻译,刘曾亲自为徐出函介绍工作。双方因利益关系反目后,女方多次受到死亡威胁。

2012年12月6日

第二回

刘铁男正访俄 能源局要报警

在被举报当天,国家能源局通报称:刘铁男正随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出访俄罗斯,出席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九次会晤并签署相关合作文件。但是,这则新闻稿当天晚间从国家能源局官方网站撤下。

一位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人士转述称,国家能源局内部官员已注意到举报事件进一步发酵,并有国外能源企业前来询问事件缘由、进展。

随后,国家能源局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对媒体回应称:“上述消息纯属污蔑造谣。”该负责人还说,目前被举报官员已经得知此事,其本人正在国外访问,“我们正在联系有关网络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正在报案、报警。将采取正式的法律手段处理此事。”

2012年12月17日~2013年1月29日

第三回 被举报安然无恙 曾四次公开活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自2012年12月6日以来,除了前述随同王岐山的出访,刘铁男先后有四次公开见诸报道的活动:

2012年12月17日,与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座谈;

2012年12月18日,出席全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座谈会,部署煤电油气运衔接工作;

2013年1月7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召开,刘铁男作报告,一个多小时后报告结束;

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国家发改委调研,刘铁男出席随后的座谈会,并出现在1月30日《新闻联播》相关报道的画面中。 

 

2013年1月30日

第四回 罗昌平紧咬不放 刘铁男不再露面

2013年1月30日上午,罗昌平发布微博称,中央有关部门已就其实名举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一事立案调查,是立案调查而不止于受理。

罗昌平表示,近两个月来,他已尽举报人义务配合完成相应程序,在官方定论并公告之前不表态、不回应。感谢各界亲友,来年当以更好的调查报道回报。与此同时,媒体报道称,刘铁男被举报后较少出席外事活动,有关来访多由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参与。

2013年3月18日

第五回 刘铁男卸任要职 罗昌平乐见其成

今年“两会”期间出现一系列大部制改革动作,国家能源局与电监会合并。3月18日,罗昌平发布微博称,刘铁男已卸任国家能源局局长。随后,罗昌平发微博感慨:实名举报刘铁男以来,至今尚未收到正式结论,但喜见:一是国家能源局合并电监会,精简了机构人员;二是刘卸任实权岗位,悬空挂职;三是发改委能源局今起大幅下放能源项目审批权限,符合条件的无须上报。

刘铁男目前仍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一职。

2013年5月12日

第六回 刘铁男果然被查 新华社斥其“蛀虫”

5月12日上午,记者从中纪委获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至此,距刘铁男去年12月初被举报,已过去半年之久。

罗昌平当天在微博上表示,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准备连载实名举报刘铁男的来龙(去脉)。

新华社所属微博“新华视点”当天发表新华微评,称实名举报让“蛀虫”无以遁形,认为刘铁男等“贪腐蛀虫”“恶有恶报”。

微声音

新华视点:【新华微评:实名举报让“蛀虫”无以遁形】刘铁男被证实正接受组织调查。从《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实名举报至今,等待过程似有些漫长。近来,中纪委多次提倡实名举报,刘铁男终落马无疑传递了一种推进的正信号。恶有恶报,让贪腐蛀虫陷于人民监督的汪洋大海,他们必会无以遁形。

人民日报:【微评:刘铁男带来的启示与警】从被实名举报,到新闻办负责人否认严斥,再到今天证实接受调查,刘铁男的“剧情”跌宕起伏。实名举报在先,组织调查在后,这再次说明,创造条件让公众监督,是反腐制度化不可或缺的正能量。同时也要警醒:新闻发言人本是公职,怎会沦为“家奴”,为个人背书?

河南日报:#微评论#【“辟谣”成造谣,该当何罪?】正被组织调查的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此前曾被媒体人@罗昌平实名举报,国家能源局当天即回应:纯属污蔑造谣。如今“谣言”成真,当初未经调查的“辟谣”无异于造谣,受伤的又是政府公信力!近期多名网民因造谣被处理,替刘铁男“背书”者,该当何罪?

刘铁男简历

汉族,籍贯山西祁县,1954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工学博士。

1996年~1999年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参赞。

2006年12月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副部长级)。

2008年3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2010年12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2011年9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委员兼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媒体人“战胜”高官,什么让前者强大

一位媒体人通过微博最终扳倒了一名部级高官,这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给人留下的强烈印象,尽管这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还发出了更广泛的信号。

去年12月6日《财经》副主编罗昌平实名举报刘铁男的微博一出来,预测刘铁男“凶多吉少”的人就很多。除了罗的举报“看上去像是真的”,还因为人们有了这样的预期:如果刘“真有事”,如今的中国没有人能够“保他”,他的部级高官身份同样成不了他的护身符。

刘铁男案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社会的一个信念:只要是被揭出来的腐败和丑闻,而且是真实的,嫌疑人能够逃脱的可能性已经很小。正义决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只是中国社会的化妆品,它更像是这个社会的真实脸色和态度。这有两方面大的原因,一是民意越来越强大,而且谁都知道民意不可违。二是“制度”的纠错功能越来越刚性化,它不以少数人的权力和意愿为转移。

从实名举报到宣布刘铁男被调查,一共5个多月。这样的结果和节奏都会进一步影响今后舆论的预期。在过去5个月中,不时有人质疑官方对待实名举报的真诚性,而现在看来,这些日子里的调查一直静水流深。

5月12日互联网上的掌声里,夹着大量对能源局当初声明成了“官谣”的嘲讽,社会部分人的反向情绪不会因这件事扭转。事实上官方调查刘铁男也不是为了舆论而去做的。但“表哥”、“房婶”以及雷政富们都被查处了,现在刘铁男也倒了,事情的正面效果正在民间的真实舆论里积累,这些是微博的胜利,但到头来,它们都是“体制绩效”的彰显。

中国社会的和谐方式在微妙变化。微博监督和微博反腐揭开了一些问题甚至“黑幕”的盖子,但它们又同时展现了一定的“对抗性”。能在鼓励“建设性”的同时包容这些“对抗性”,这是中国社会和谐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升级的一个关键方向。

打个比喻,互联网就像中国一个非常能干、活跃,但又让人“不太省心”的孩子。它拒绝以往的潜规则,或者就是不守规则,但总能另辟蹊径,通过“很世俗的方式”触动国家长期的难题。它同时制造了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本身又像是国家的弹性。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国有着不断前进的强大内在动力。对互联网上有些“另类”的举动,社会(包括官方)的总态度是接纳其积极影响。这是互联网在中国发挥了特殊作用的根本原因。

官方对互联网也采取了管理措施,但设计方向都是“渠”和“通道”,而不是“闸”。事实对这一点做出了验证:互联网是中国意见表达最开放,也最多元、最尖锐的舆论场,它还同时成为中国最有活力、成长势头最猛的经济领域之一。互联网是中国这些年经济及意见表达领域的“突出赢家”。

罗昌平“战胜”刘铁男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这预示着,中国舆论场的“权力重心”在进一步向互联网偏移。中国互联网是全球对本国舆论影响最大的互联网之一,此趋势将继续强化。这一现实让人感慨万千。

微博只是形式,反腐才是目的

把从媒体网络信息中捕捉案件线索作为反贪办案的一个重点,这在以往检察机关的工作部署中并不多见。在微博、博客、论坛等现代传媒手段日渐发达的当下,要求办案机关加强对媒体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从中发现涉及贪腐案件的线索,当是对愈发勃兴的“微博反腐”、“网络反腐”的积极肯定。

有人说,“微博反腐”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扩大纪检、检察机关的耳目,及时揭露涉及贪腐的事实;另一方面,如果用得不好,也可能侵害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利。言下之意,纪检、检察机关对“微博反腐”要慎用,不必予以正面肯定和鼓励,否则可能引发越来越大的“微博揭腐”的民粹浪潮,导致局面不可收拾。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大可不必的,因为网络也好,微博也罢,本身只是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手段,网友通过微博披露公职人员涉嫌贪腐的事实,与通过传统的信访、投诉渠道揭露腐败一样,既是在行使自己的正当权利,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权利与义务、责任的制衡,将促使“微博反腐”形成自我约束、自负其责的理性机制,避免落入网络暴力泛滥的民粹陷阱。

纪检、检察机关借力“微博反腐”,主动从微博、博客、论坛等网络渠道中捕捉案件信息和线索,增加了通过网络接受公众信访举报的渠道。这首先是在技术手段上出现的一个变化请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变化,微博作为网络信息传播交流技术的崭新样式,其前所未有的即时性、交互性、包容度、密集度,决定了其既可以使公众信访举报更加方便快捷,成本更为低廉,也可以使受理机关对信访举报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管理更加规范和高效。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反腐”、“网络反腐”堪称技术引领时代进步、网络推动民主发展的一个生动例证。

“微博反腐”增加了受理信访举报的网络渠道,这本身也说明,我们应当对“微博反腐”抱以平常心,应当将网络信访举报发展成为反腐倡廉工作体系的一部分,而不要指望用其取代传统的信访举报渠道。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但上网、发微博终究存在门槛,仍然有一些人不便通过网络、微博进行交流交往,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书信、传真、电话、走访等传统形式,仍然会是信访举报的“主渠道”。我们对网络信访举报应当予以高度重视,但对传统渠道的信访举报不能有丝毫偏废。

 

“微博反腐”是对传统反腐形式的丰富和完善,这对于拓宽公众参与反腐渠道十分重要。同样重要的是,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应当倍加珍视公众的参与热情,切实保障公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对公众经由传统渠道或新兴网络渠道举报的每一条线索认真负责,并通过严格依法办案和公正司法,让公众真正看到反腐败“动真格”、“抓大鱼”的决心和行动。反之,如果职能部门对公众信访、举报的线索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则“微博揭腐”再发达也无济于事。

微博只是形式,反腐才是目的,只有以法治为基础、以改革为导向全力追求反腐的目的,“微博反腐”才有实际意义。

【启示与思考】

网络实名制举报,传统媒体记者也能够做得十分出色,这是刘铁男落马传递的一个正信号。传统媒体记者采访新闻后,是在传统媒体上刊发,还是以“实名举报”的形式上报中纪委,罗昌平作出了一次全新的尝试、大胆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其实,记者经过认真调查,写成新闻报道,刊发在媒体上,本身就是一种舆论监督和实名举报。于此同时,互联网又给舆论监督和实名举报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所谓“手大捂不过天来”,能源局新闻办负责人可以“联系有关网络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可以“报案、报警”,可以不经调查便声称实名举报“消息纯属污蔑造谣”,事实终将证明:这一切都是枉费心机,白日做梦。

刘铁男这样的高官在中国也是能够通过公开的实名举报倒台的,这是又一个正信号。媒体揭露贪官非常不易,贪官越大,揭露越难,因为有一个有形或无形的“贪官保护网”或种种“清规戒律”。一般老百姓要揭露大贪官,尽管不缺乏实名举报的勇气,却缺乏调查取证的时间和职业技能。有了中纪委提倡实名举报,有了互联网,有了职业媒体人加入反腐大军,有了贪官情妇“窝里反”,贪官阻碍揭露的手段越来越捉襟见肘,仅仅依靠新闻办负责人辟谣、否认,以及“报案、报警”,显然已经大大力不从心了。

从另一方面讲,刘铁男被查,也体现了治理腐败需听取更多民间声音。纪检部门听取民意、尊重民意、回应民意,充分了解公众对于反腐问题的期待,这也让人相信,官民互动的反腐,未来大有可为。

以往,公众向纪检部门提供、举报官员违纪线索,有时候等来的结果并不是举报人所期待的。官方做官方的,公众说公众的,两股反腐力量并未有效地形成合力。而刘铁男的被查恰恰是源于在网上对一位部级高官的实名举报,纪检部门才着手调查。官方与民间的力量在此融合,这对民间反腐的力量也是一种激励。

这种良性的互动更是传递出一种信号,对于腐败的治理需要听取更多来自民间的声音。纪检部门听取民意、尊重民意、回应民意,充分了解公众对于反腐问题的期待,这也让人相信,官民互动的反腐,未来大有可为。

“刘铁男被调查”对于“官民互动”的反腐模式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首先,被举报的是一位部级高官,并且得到了官方的积极回应,这也可能意味着不管是谁、级别多高,只要举报真实,任何人都会被追究责任;其次,举报人是实名举报,并且有着扎实的材料,这也给民间反腐树了示范,只有这样负责任地提供腐败线索,“官民互动”的反腐模式才能有效地运转下去。

然而,不能不说的是,刘铁男其实早就应该被调查。他的问题两年多前就已经被公开报道,后来的网络举报其实并无太多新鲜证据。这或许是更加值得深入反思的问题,也恰恰暴露了过去我们反腐体制的不足。

因此,刘铁男现今之被接受调查,也确实呈现了反腐本身的变化。这进一步提振了反腐的权威,令民众更有信心。期待官民互动反腐渐入佳境,让更多的腐败官员原形毕露,无处藏身。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21/7194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