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企赴海外投资应提前做好“功课”
2013年06月23日 21:21
伴随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打算走出国门投资海外市场。但也有很多企业遭遇坎坷,甚至折戟沉沙,未来我企业走出去应着重增强风险意识,切不可盲目。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4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的204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1-4月,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实现对外投资113亿美元,占中国同期投资总额的38%。
对发达经济体投资是主流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企业对海外投资大多选择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投资。紧密跟踪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的美国罗迪厄姆咨询集团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海外投资总额将从当前的4000亿美元增至1万多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将流向发达经济体。
(图片: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地)
这其中,对美国投资尤为突出,从2000年至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在美收购、“绿地”投资等各类投资共计650宗,投资总额254亿美元,主要集中在能源、房地产、消费品等领域;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在美雇员人数达到3.2万人,远超过五年前的1万人。
欧洲也是中国企业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以德国为例,德国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在德国直接投资额累计达10.93亿欧元。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在德国的投资项目为99个,仅次于美国和瑞士,位居第三。中国投资者最青睐的行业是汽车制造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投资额的29%;其次是能源、矿产和金属,占22%。
宝钢集团、中国海运集团、华为、三一重工等一批知名中国企业早已落户德国,不少企业还将欧洲总部设在德国。目前华为在德国有三个子公司,六个研发中心,二十个分支机构,超过1500名员工。华为德国公司前总经理彭威说,在德国投资使华为更贴近客户,服务更快捷,提高了华为的竞争力。
此外,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来华招商,他们通过会展、论坛,或者直接在中国设立招商机构来引进资金、项目、技术等,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日本横滨市政府机构已经连续13年参加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希望与中国建立更多的商贸往来。
新兴市场机会多
虽然新兴市场目前还不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但是随着近些年投资环境的改善,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投资潜力巨大。
南非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市场。目前,南非中资企业中有一定规模、持续经营的超过50家,中方员工约1500人,雇佣当地员工超过1.3万人。
中资企业在南非主要投资领域包括金融服务业、矿业、家电制造业、汽车和工程机械业、通信业、工程承包以及新能源项目等。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高速铁路等领域开展对南工程承包合作的潜力较大。
近年来,经济稳定促进了津巴布韦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前往投资。数据显示,2008至2010年,中国对津巴布韦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每年大约为3500万至4500万美元,2011年增至4.6亿美元,是当年中国在非洲投资数量的第一位;2012年中国对津投资也达到2亿美元,列当年中国在非洲投资第三位。 中国对津投资主要分布在农业(烟草和棉花)、矿业、制造业(水泥厂、砖厂)、电信业和服务业(购物商场和酒店餐饮旅游),现在还有些企业投资津巴布韦电力生产和生物柴油。
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经商处参赞韩冰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2012年中国投资津巴布韦保持活跃态势,很多企业对投资津巴布韦兴趣很大。
同样,拉美地区也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以智利为例,智利是一个资源丰富、政治和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还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拉丁美洲国家之一。为吸引和鼓励外国投资者,智利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给外资提供稳定的投资环境,确保投资者利益。
中国驻智利商务参赞邵英军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目前在智利的中资企业已由2007年的10家左右,发展到现在的30家左右。其中,大约10家从事矿业开采,2家从事海运(中远和中海运),其余的企业从事新能源、农业、基础设施、电力和火电等领域。中国企业在智利投资多以出售设备,分包形式参与,优势是降低风险。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企业在智利投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具体可投资的领域包括新能源、农业和矿业等。比如,太阳能是智利的主要替代能源,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投资空间较大。智利经济以铜矿等矿业为主要支柱,而发展铜矿业和铁矿业用电量很大,太阳能发电可为矿业的发展提供电力,这为中国企业今后在智利北部地区开发太阳能提供了一个良机。
中企走出去应注重防范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也遭遇了不少挫折。造成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加强风险意识,提前做好“功课”。
如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华为收购3Com等等。究其原因,除了因为涉足能源、电信等敏感行业之外,也是因为这些投资主要是收购兼并案,而非给当地创造大量新就业机会的投资。
(图片:中国企业走出去壁垒重重)
在全美失业率仍然高达7.6%的当前,创造就业是美国各级政府的核心关切。在美国游说并非有钱就能大功告成,而是需要涉及特定选民群体以造成话题效应,“促进当地人就业”就是最好的游说公关理由。
另一方面,专利风险,也是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去欧洲投资的一大障碍。当前由中国企业自己构建的国际生产与经营网络依然十分匮乏,这使得中国企业对国际分工体系缺乏主导性,仅仅是利用、适应和加入,对国际投资规则制定也往往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了解和参与。
欧美以专利构筑的非关税壁垒往往是与标准捆绑在一起的。从2006年开始,欧盟规定,欧盟市场上的打火机必须加装防止儿童开启装置,禁售新奇打火机。而儿童安全锁的专利技术大多是属于欧洲一些公司的。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欧盟持续延长了这一规定的执行,成为限制我国打火机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非关税壁垒。
与欧盟打火机案相似的是美国的彩电案,在彩电生产、销售方面提出加装儿童安全锁的标准,与其相关专利相捆绑,用以限制我国彩电产品向美国出口。
目前中国企业同欧美企业相比,资金实力不再是主要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吸取教训,不可盲目地追求大规模的投资,对于通讯、航空航天、能源、基础设施常常是较为敏感的投资领域应更加谨慎,同时还要避免一窝蜂涌出去,不要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做好投资前期准备,包括投资项目的评估和筛选,提高管理方面的国际化和属地化经营等,以更好地适应当地投资环境,选择适合当地的模式。建议企业采取当地运作,让更多当地人员参与管理。这样既可以发挥熟悉当地法律的优势,又可以减少文化冲突、降低成本。(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23/7196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