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亚洲自贸区变革大潮来临 中国宜有步骤有重点应对

2013年06月25日 09:58

 

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陷入停滞,而区域贸易自由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在亚洲,多项自贸谈判同时展开,自贸区建设进入多元推进的新阶段。变革大潮中,各国都面临着结果未知的战略选择,中国亦不例外。

亚洲自贸区整合成趋势

世贸组织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月10日,全球向世贸组织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多达546个,其中生效的有354个。

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是自贸区建设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过去20年,东亚国家共签署了63个自贸协定,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最近十年完成的。

(图片:位于广西防城港的集装箱码头)

大量自贸协定的出现加快了地区经济和价值链的进一步融合,但繁冗复杂的贸易规则也给各国产业界和监管部门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扰。在这种形势下,对现有自贸区进行整合,由小变大,逐步提高开放规格和标准,成为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路径。

中国前驻世贸组织首席代表孙振宇表示,区域贸易安排存在诸多局限,将导致贸易规则的碎片化和对非歧视性待遇原则的侵蚀。整合不同的自贸区,避免贸易规则碎片化,已经成为摆在亚洲各国面前的迫切任务。

近年来,亚洲以及亚太地区各国在整合自贸区方面已经开始多种尝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不过,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亚洲自贸区建设及经济一体化进程障碍很多,这其中既有经济的,也有政治和战略的。

经济层面,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经济利益不尽相同,各方达成一致不是件容易的事。政治和战略层面,亚洲各国的意识形态、战略利益差异比北美和欧洲各国之间大很多,历史恩怨纠葛复杂,政治和地缘矛盾不断。

但他指出,亚洲经济一体化是亚洲每个国家自身的内在需求。只要各国有这样的内在需求,通过平等对话,实现求同存异,向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靠近就是现实的。

 

中国选择:循序渐进 各有侧重

在继续推动多边贸易体系发展的同时,中国又将以怎样的姿态投入亚洲及亚太自贸区建设?

首先,优先推进中韩、中日韩自贸谈判。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突破,对东北亚、整个亚洲乃至亚太地区的自贸谈判都将起到稳定和支撑的作用。中日韩自贸谈判的突破,将象征着中国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更多国家会因此涌向中国,期待享受中国开放的红利。

其次,稳步推进RCEP谈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蕴岭表示,RCEP堪称“微缩版的多哈发展回合”,覆盖了中国、印度、印尼等最具发展潜力的发展中经济体,如果能达成一个框架协议并逐步落实和深化,将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

与其他自贸谈判相比,RCEP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其目标是在东盟先前分别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签订的五个“10+1”自贸协定基础上,建立一个涵盖16个国家的自贸区。因此,现有五个“10+1”自贸协定及其实施为RCEP奠定了有利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RCEP成员国间的开放程度虽然会高于目前东盟与周边国家达成的所有自贸协定,但还是会尽量考虑到各成员国的舒适度和可行性,考虑到渐进性和过渡性,而不像TPP一上来就制定了非常高的开放要求,让人感到难度较大。

(图片:TPP成员国)

第三,与TPP保持沟通。TPP比RCEP在开放度方面的要求更高,在知识产权、劳工保护、透明度、国企私有化等方面都设置了高标准,对中国而言压力更大。

霍建国说,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国目前应当积极研究和适应TPP,与之保持密切沟通。

 

谈判重点:推动规则演化

区域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新的贸易规则形成的过程。

对中国而言,对待当前的区域自贸谈判,与当年加入世贸组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时入世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现在争的是“推动规则演化”,即争取推动规则向更符合自身意愿的方向发展演化。

近十年来,一方面各国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发生了深刻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价值链不断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然而,多边贸易规则还停留在1994年达成的乌拉圭贸易协议,其深度和广度都无法满足当前各国产业发展和彼此间更加密切的经贸联系的需要。各国迫切希望通过自贸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场的整合,并就新的合作重点领域制定出新的规则。

(图片:博鳌亚洲论坛亚洲自贸协定论坛2013共商自贸协定建设)

随着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规则被提到谈判桌上来。而这些新规则往往是由发达国家提出的,更多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诉求。如果通过谈判,这些规则变成区域性规则,甚至最终变成全球、多边的规则,那么可能会出现规则上新的不平衡,进而导致新的发展不平衡。

“要防止出现只是有些国家在船上,而更多国家在水里面、被排除在外的现象。如果这样的现象变成现实,那么对在水里面的是不公平的,对在船上的也是不安全的,”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俞建华说。(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25/7200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