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典型案例

“百姓检察长”张宝忠

2013年06月28日 17:22

 

近年来,凤县人民检察院先后荣获“全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 “宝鸡市先进检察院”、连续6年获得县岗位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干警们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检察长张宝忠的艰辛努力。他上任这7年,用“翻天覆地”这个成语来形容凤县人民检察院的变化一点也不夸张。

2002年冬,刚办结宝鸡市渭滨区一桩震动全省的受贿案,张宝忠突然接到组织任命,来不及和亲人朋友们告别,就匆匆赶往位于秦岭腹地的凤县,就任该县检察院检察长。

巍巍秦岭被银装素裹,一路上能看见的除了山还是山。张宝忠陷入到沉思中,回想起自己在反贪一线冲锋陷阵的难忘时光,耳边响起临行前领导殷殷嘱咐:“你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新的战场:该院是宝鸡市年终考核倒数第一、全省帮促院、基础设施(“两房建设”)最差院。”

破旧的办公大楼和涣散的士气是张宝忠对新单位的第一印象。连续几个晚上,他为此而失眠,脑子里酝酿最多的就是如何才能改变现状,激发干警斗志昂扬的士气。深思熟虑之后,张宝忠决定点燃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机构改革。

经过连续十五天的组织策划、学习动员,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给院里的各项工作注入生机,无精打采、人浮于事的工作状态很快得以改观。“那年冬天自己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抓业务转向抓全盘,压力前所未有的大,每晚都在思考怎样改进院里的各项工作,常常是整夜难寐。”张宝忠回忆说。

2003年初春,一场“非典”席卷全国,山城凤县也难逃此劫。人心惶惶中,张宝忠要求全院干警要坚定信心,冷静面对,同时强调一定要把各自的工作做好,绝不能有丝毫放松。为了和大家共渡难关,他连续几个月没有回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带领全院干警制定争先进位的奋斗目标,确定一个中心、两个提高、三项改革、四项任务的工作思路,抓规范化管理,夯实基础,以提高全院综合实力。

办案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办案也面临着很多困难:案件线索越来越匮乏;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反侦查能力不断增强,查办职务犯罪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建院以来,凤县检察院还未立办过一起党政机关人员职务犯罪案件,2001、2002两年未办理过一起渎职侵权案。针对案件线索少、成案率低、查办案件工作被动的实际,张宝忠积极研究策略,整合办案资源,优化人力组合,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尤其大要案上,更是靠前指挥,排除阻力,顶住压力,和干警们一起夜以继日、摸爬滚打,为成功地突破大要案和疑难案件提供了强有力地领导保障,很快使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一举查办了县文教局副局长王某受贿案、县公安局龙口派出所所长钟某某非法拘禁案。通过这些案件的查办,有力地震慑了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扭转了全院工作滞后的局面。

2004年夏,素有“避暑胜地”之称的凤县出奇的热,张宝忠的心里更“热”。看着不远处轰隆隆工作着的挖掘机,张宝忠高兴地合不拢嘴。为了尽快改变办公条件,他多次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资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新技侦大楼开工了。

在建设大楼的同时,张宝忠继续狠抓全院各项工作。当年,院里工作由全市最后一名跃居前列,被评为宝鸡市先进检察院、“市级文明单位”、凤县岗位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

2005年秋,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总面积2200平方米技侦大楼建成,规范化的办案区,人均一台电脑,每个科室一部数码相机、一台打印机,办公条件落后的现状彻底改变,执法条件极大改善。凤县检察院“鸟枪换炮”。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张宝忠深知,只有不断提高干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才能使队伍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不断适应检察工作的要求。他在院里开展了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干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执法观,凤县检察队伍空前团结。

2006年的一个周末,绵绵细雨下了整整一天。午夜十一时,张宝忠的电话忽然急促地响了起来。温江寺乡几十名农民因为某企业占地污染事宜得不到解决而堵住了交通,导致来往数百辆汽车无法通行,县委决定抽调公检法系统人员前去劝解疏散。放下电话,张宝忠立即召集全院干警紧急集合,奔赴现场。

张宝忠将检察干警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做老百姓的工作。干警们苦口婆心的向老百姓陈述利害,张宝忠更以一个老党员的党龄保证及时反馈并妥善解决大家的要求。直到最后一个老百姓离开,大家悬吊的心这才放下,此时,每个人的身上早已被雨水浇透。

回到单位,已是凌晨6点,张宝忠顾不得休息,亲自提笔给县委汇报事件处置过程和处理建议,事件很快得以解决。 

 

2007年冬天,“秦蜀咽喉、汉北锁明”的凤县同样也遭受到冰雪灾害。“这么冷的天气,东西不好买,他们会不会冻着?能不能吃饱?”看着窗外的冰天雪地,张宝忠想起自己所包抓的岩湾乡几户孤寡老人。他让办公室赶快准备棉被、米、面、油、蔬菜等物品,要亲自给他们送去。工作人员劝他说:“张检,这么大的雪,这么滑的路,路又远又险,为你安全着想不如改天去吧。”他生气地说:“你能等,我能等,老百姓能等吗?不把百姓冷暖记在心间算什么共产党人?”

这几户老百姓住在山腰上,蜿蜒崎岖的山路已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汽车只能沿着一旁深不见底的悬崖摸索着向前行驶,实在开不动了,一行人就徒步上山。当到达这几户百姓家时,他们都已成了“泥人”。当从张宝忠手中接过急需的生活物品时,群众感动地热泪盈眶,直夸共产党好。

“多年来,这一场景始终萦绕在我心中,时刻提醒自己检察院是人民的检察院,我这个检察长也是人民的检察长!”张宝忠淡淡地说道。

2008年5月12日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凤县受灾严重。张宝忠第一时间组织干警在路边召开临时会议,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稳定全院干警的情绪,嘱咐他们要做好单位、家庭防震救灾准备,积极开展自救救灾;同时要求驻所检察室要督促公安机关制定预案,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震后第二天,他按照上级检察机关和县委的统一部署,带领院里的年轻人来到山大沟深的边远乡镇进行灾后调查。他们挨家挨户慰问受灾的群众,用双脚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在第一时间送给了每一位受灾的群众。

在紧张的灾后重建之余,他还和全院干警一起加班加点,确保了奥运期间凤县的稳定安全;组织排演文艺节目,开展庆祝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三十周年大型演出;指导了所有刑事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参与了五起反贪案件、两起渎职犯罪案件的查处工作……他每天的工作都安排的满满的,常常无暇顾及老人和妻儿。

天道酬勤。由于工作实绩突出,张宝忠先后获得省级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二等功、市级综治先进个人等荣誉,连年被评为“县普法先进个人”、“综合治理先进个人”、“依法治县先进个人”:2008年又获得“全省检察机关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这些年来,张宝忠接待群众来访57人次,全部得到圆满的处理,他因此被凤县群众称为“百姓检察长”。张宝忠非常看重这一称谓,他说这是对他7年山区工作最好的总结。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28/7201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