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典型案例

群众的怨气是工作切入点

2013年06月28日 17:22

 

                   刘培明(右)在为群众宣讲政策。 通讯员 曹刚静 摄

6月16日中午12点,气温38℃,梁平县梁山街道。72岁的张正修婆婆拦住了加班回家的刘培明,递上一瓶冰冻矿泉水,让他解渴。

49岁的刘培明是梁平县梁山街道社保所所长,张婆婆是梁山街道群益村居民,两人是从征地拆迁认识的。

那时,张婆婆可没这么客气,她骂老刘是“大骗子”,把刚到手的补偿款又“骗”去买啥养老保险。

提起往事,张婆婆很不好意思。她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可是刘所长的“铁杆粉丝”,他的吩咐自己绝对照办——

七旬老太:“大骗子”是我的贴心人

群益村是梁平县城的城中村。2008年,该村实施拆迁改造。按政策,征地拆迁中的农转非群众要购买养老保险。

刘培明带着同事登门为张婆婆办理养老保险。按规定,老人要缴11000元社保金。

“到手的钱还没捂热又被你们骗回去了。”张婆婆很不情愿。讲政策、举实例,老刘好话讲了一大箩筐,老人最后勉强签了字。临走时,骂了老刘一句“大骗子!”

这事不只张婆婆想不通,很多村干部同样不理解。

当年7月,刘培明在白沙村开群众大会。从下午2点讲到5点过,老刘嗓子几乎都冒了烟,在场的村干部却没一个给他倒点水喝。

“当了一辈子农民,老了还能按月领退休工资?”村主任谢世顺回忆,当时大家都认为征地拆迁,村民得到了一笔补偿款,这是大好事。结果,钱刚到手,又要买啥养老保险,这不是变着法把“到嘴的肥肉又捞回去”吗?

“到时你们还得感谢我。”面对误解,刘培明总是笑呵呵地留下这句话走人。

果然,几个月后的一个大冷天,张婆婆拦住了下班回家的刘培明。

“没吃饭吧?”张婆婆从火炉里掏出一个煨得烫手的红薯,递给老刘,然后又拿出一本折子一晃:“你没骗人,我一次性就领了8000元,现在每月能拿975元。”

这之后,张婆婆成了“骗子所长”的“铁杆粉丝”。在渝万高速铁路工程中落实征地拆迁农民养老保险时,张婆婆还“现身说法”做起了宣传工作。 

 

务工人员:是为我们送票子,我信他

刘培明的工作总是被人误会,不但有人骂他“大骗子”,之前还有人叫他“人贩子”。

1983年,19岁的刘培明被分配到屏锦镇就业所负责劳动服务工作,主要为待业青年找工作。

当时,东部沿海地区进入快速发展期,对劳动力需求大增。梁平县瞅准这一时机,决定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

因为组织得当,刘培明将当地第一批待业青年送到北京、深圳等地的玩具厂、电子厂。

“说!你是不是人贩子?”旗开得胜时,十几个农村妇女却抱着被子,闯进刘培明家不走了!

原来,这批出去的待业青年,很多不识字,离家三四月了,既没写一封信回家,也没打个电话报平安。特别是好几个女娃儿的家人,担心刘培明把自己的女儿给卖了。

十几个妇女在刘培明家歇了两晚,直到刘培明接通厂里的电话,她们听到自己孩子的声音后,才放心地回了家。

“不是‘人贩子’,是为我们送票子。”梁山街道大众社区的梁丽萍,当年就是刘培明送出去就业的。现在,刘培明又把她引回家乡创业,办起了电子加工厂。

刘培明不但帮梁丽萍落实了创业无息小额贷款,还帮忙招聘到123名工人。

“我信他。”梁丽萍说,这样的“骗子所长”多有几个才好呢。

身边同事:“得理饶人”为群众办事

称他是“骗子”、骂他是“人贩子”,刘培明总能笑对群众的误解,这让同事尹德宏深为佩服。然而,有人动了粗,刘培明却不动气,让尹德宏很是不解——

2007年,政府落实40、50人员社保补贴。当丝绸公司、电影院、鱼种场、蚕种场等事业单位下岗职工登门办理时,却发现这样的好事没有他们的份儿。

“怎么没得我们?”十来个人冲进办公室,要让社保所工作人员说个清楚。

“文件里只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目前你们还没被纳入进来……”工作人员还没说完,这些人掀翻了办公桌上的电脑,刘培明赶回来刚要作解释,结果又被摔了茶杯。

刘培明二话没说,弯腰捡起破碎的杯子,重新安装好电脑。然后告诉这些人,等请示上级后再答复。随后,这些人也只好各自离去。

“可以报警的。”尹德宏认为,社保所按文件执行一点没错,刘培明完全可以“得理不饶人”。

“群众的怨气就是我们工作的切入点。”刘培明说,作为政策执行者,有义务将基层的执行情况向上级如实反映。就在那晚,刘培明研究文件到深夜,连夜赶写了一篇关于事业单位下岗职工40、50人员社保补贴的建议。

一年后,事业单位下岗职工40、50人员的社保补贴政策出台了。“骗子所长”又添了一群新“粉丝”。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28/7202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