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俄能源合作又获新进展 天然气谈判有望突破

2013年06月26日 09:32

 

为期三天的第十七届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22日圆满落幕。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论坛,并与俄方就加强能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本届论坛上中俄能源企业签署长期增供原油合同,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又获新进展。

专家表示,此次中俄原油增供协议签署的意义在于为未来我国原油进口锁定规模巨大的稳定油源,双方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合作,有利于实现更加紧密的利益捆绑,对于结合双方优势大有好处。

中俄能源合作又获新进展

俄总统普京21日在论坛全体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时透露了俄中能源合作取得的新进展。他说,根据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的合同,未来25年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供应逾4000万吨石油,该合同的总价值高达2700亿美元。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经济参赞张成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双方签署两国政府间扩大原油贸易合作协议。此后,中国政府主要负责领导和相关部门,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同努力与俄方进行多轮谈判,最终就签署上述长期增供原油合同达成一致。这份合同的签署实际上是对习近平主席访俄成果的具体落实,标志两国能源合作取得新突破。

张成武介绍说,中俄两国企业此次签署的是增供原油合同。俄罗斯准备在东部通过修建中俄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漠河)复线向中国每年增加供应1500万吨原油。该合同还包括,俄方将通过中哈原油管道每年对华出口700万吨原油。该合同签署后双方将积极互动扩大现有管线原油输送量,并尽快启动原油管道复线的设计和建设工作。

俄石油公司总裁谢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是俄罗斯能源领域的战略伙伴,俄石油公司对与中国企业合作取得的进展感到高兴,并愿意进一步深化与中方的合作。

“俄中两国在能源领域互补性强,深化合作对双方有利,”俄总统助理富尔先科对新华社记者说,两国应对能源合作进行长远规划,合作领域不应只局限在能源贸易领域,还可以拓展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6月20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圣彼得堡会见俄政府副总理兼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俄方主席德沃尔科维奇。)

意义重大

中石油表示,协议签署后,中石油将与合作伙伴开展上下游一体化合作。参与该项目对中石油进入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开辟北极航道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潜力巨大并有很强的互补性。从长远看,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和意愿正在相向而行。此次协议签署后,中俄石油合作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俄天然气谈判也有望在年内取得突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说。

他指出,此次协议的签署,是国际能源市场经历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方面,中国加快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另一方面,在北美页岩气产量大幅增长以及欧洲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俄罗斯油气出口近一年陷入量价双跌的尴尬局面。如何在保障欧洲传统市场的同时,尽快开拓亚太市场,特别是旺盛的中国市场,对于俄罗斯来说,不仅仅是战略性任务,也关系到财政稳定以及普京政府社会保障承诺的兑现。

作为石油需求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大国,我国目前正在以俄罗斯为主要供应方打造东北方向的能源进口战略要道。中俄原油管道东线一期1500万吨已于2011年初投入商业运营。今年以来,历经十余年的中俄天然气进口谈判也取得重大突破,中俄双方确认通过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并就东线液化天然气项目和西线供气合作展开研究论证。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说,此次中俄原油增供协议签署的意义在于为未来我国原油进口锁定规模巨大的稳定油源,至于原油进口的价格仍要根据市场来定。

冯玉军认为,中俄油气合作已从简单的能源贸易进入共同开发阶段。双方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合作,有利于实现更加紧密的利益捆绑,对于结合双方优势大有好处。

(两名工人在装有俄罗斯进口原油的油罐区域巡检)

天然气谈判有望突破

普京在本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还透露,俄罗斯将逐步放开对液化天然气的出口限制,特别是增加对亚太市场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在本次论坛上俄罗斯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同中国能源企业达成协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得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20%的股权。亚马尔LNG项目位于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拟建设LNG年产能1650万吨。

 

此次中石油集团董事长周吉平还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举行会谈,双方就签署东线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框架协议和西线供气一体化合作项目等深入交换意见,同意共同加快进度尽快取得成果。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区,拥有俄罗斯85%的天然气储量。王震说,当前中俄天然气管道谈判最大的分歧在于价格,参与俄罗斯天然气上游领域,有利于双方在价格谈判上取得突破,这也是此次中俄合作的一个亮点。 

冯玉军说,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的差距正在缩小,一方面我国正在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俄罗斯对欧天然气出口价格大幅下跌,中俄天然气管线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在增强。

王震说,不仅在油气领域,中俄在煤炭、电力、水资源、核能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合作基础。“尽管中俄双方有很多利益共同点,并不能因此低估双方合作的难度。中俄能源合作应着眼于长远,要有耐心。”(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626/7202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