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心得
敬畏百姓感恩百姓
2013年07月29日 10:25军人和军车是流动在社会上的“长城垛口”,代表着部队形象。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近期发生了悄然变化:各地宾馆、饭店、商场、学校门前鲜见军人军车踪影。
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信息传播快捷,舆论公开透明的信息社会里,平日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一经热炒,瞬间放大,往往成为事关军队声誉和形象的大事。有人惊呼:网络太可怕了!“拍客”太可怕了。与其说网络、“拍客”可怕,倒不如说老百姓“可畏”。
红军长征时期,沿途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共产党是咋回事,更不知道党的纲领、旗帜是什么,就是从路过村子的红军队伍、从借宿在他们家的共产党人身上,看出了共产党是可以指望的。在老百姓眼里,共产党员的“员”字常常是被省略掉的。
在群众心里,军人的“人”字也通常是被省略掉的。他们会通过身旁走过的一名官兵、对面驶来的一辆军车去为部队“打分”。有的同志入伍前敬畏家规校训,在营区敬畏党纪军法,一旦走出部队大门,缺少约束监督,就忽视了“敬畏”百姓,做出“丢分”的事情。如此看,大街上闯一次红灯、酒店里“饕餮”一次盛宴、与群众发生一次纠纷,还真不是小事。
邓小平同志曾讲:“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江苏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谆谆教导:“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想都不要想,一触即跳,才能守得住底线。”这些话听来意味深长,值得思量。
群众亲切地称部队官兵是“子弟兵”,“子弟兵”走到群众中就如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在我们头顶多架几条“高压线”,在我们周围多几双眼睛“盯着”并非坏事。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的引领下,部队各级纷纷制定了改进作风的刚性措施,“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下的“歪风”等问题得到有力遏制,许多新政新风引人关注,效果立竿见影,颇受群众欢迎。
群众需要的地方多服务,群众不需要的地方少出现。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处理好“血肉关系”:既要呵护老百姓,又要感恩老百姓,敬畏老百姓。要时刻牢记民心不敢忘、民意不敢违、民怨不可积。
很多影响军队形象和军民关系的问题,根子出在“不老实”上。医治惊民扰民、冷民离民等症结,还得要用“老实”这个老方子。这个“祖传药方”,我们过去靠它,现在靠它,将来仍然要靠它。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29/7203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