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透视英国“防疏结合”的城市内涝预防体系
2013年07月02日 12:46
近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受强降雨影响,浙江、江西等地城市出现内涝。中央气象台提醒,随着汛期到来,各地需加强雨情、汛情监测,做好强降雨可能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和山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其中,构筑城市内涝预防体系已显得愈发紧迫,在这方面,英国的先进经验可为我借鉴。
(图片:2012年底发生在英国乌斯特郡的内涝,一名男子站在街道积水中。)
灾害倒逼政府建立预防机制
英国是个受城市内涝等地表水泛滥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历史上严重洪涝灾害造成的惨重损失促使政府不断探索和优化洪灾预防与管理手段,形成了“防”与“疏”相结合的城市内涝预防体系。
2007年夏季的强降雨影响了英国许多地区,不仅造成大范围洪灾,而且引发一些城市内涝。这场洪灾在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促使人们深刻反思如何才能减少洪灾的风险与影响。
此后,英国政府委托皮特爵士牵头,对洪灾进行调查并发表了题为《皮特调查:从2007年洪灾中吸取的教训》的报告。针对城市内涝,报告建议政府部门和地方当局建立强降雨预警制度,制定应对内涝方案等。根据这些建议内容,英国议会在2010年通过《洪水与水管理法案》,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预防和治理洪水的相关做法以及各级负责方。
(图片:2012年底发生在英国乌斯特郡的内涝,洪水中的圣丹尼教堂)
防:建立广泛的洪水预警体系
及时发布强降雨预警是英国城市内涝预防体系的第一环。在英国,环境署和气象局及时向公众发布洪水预警。2009年4月1日,这两家机构还联合成立了洪水预报中心,向特定客户发布预警。该中心利用气象局的预报技术和环境署的水文知识,就强降雨造成的地表水泛滥的风险发布预警,接受者包括地方政府、警察局、消防局、医院、公路局、水务公司等机构。
英国洪水预报中心表示,发布强降雨预警能够把洪灾给当地公路网、运输系统以及相关服务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使地方当局和公用事业公司获得更有用的信息来对地表水造成的洪灾作出反应;还能利于有关部门更有效地部署和管理抗洪人员与物资,提前调动和安排沙袋等抗洪设备与资源;使相关部门有充分的信息对媒体和公众的咨询作出回应。
按照规定,如果强降雨的可能性达到或超过20%,洪水预报中心即向有关的郡发布预警。建议它们启动紧急应对程序。预报中心对“强降雨”的定义为:一小时的降雨量达30毫米,三小时的降雨量40毫米或者6小时的降雨量50毫米。
英国环境署投资部门负责人克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已经建立起广泛的洪水预警体系,在出现洪灾危险时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或者环境署网站向人们发出警告。
(图片:2012年11月发生在英国里士满地区的洪涝,一名男子用沙袋堵住家门,防止洪水淹入。)
疏:推广“可持续排水系统”
英国环境署认为,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旨在尽可能快地将雨水排放到河流里,但从坚硬的屋顶和地面流下来的大量雨水不仅会给排水系统陡增压力,容易形成城市内涝。而且还可能造成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英国环境署大力推动采用先进的“可持续排水系统”技术来管理地表和地下水。
英国 《洪水与水管理法案》规定,凡是新建设项目都必须使用“可持续排水系统”,并由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负责制定关于该系统的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全国标准。
“可持续排水系统”主要通过四种途径“消化”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一是对雨水进行收集,将屋顶和停车场等硬地面流下来的雨水就地、或在附近用水箱储存起来再利用。
二是源头控制,即新开发和重新开发项目都要确保尽可能地将地表水保留在其源头,方法是建设渗水坑、可渗水步道以及进行屋顶绿化等。
三是指定地点管理,即把从屋顶等地方流下来的雨水引入水池或盆地。
四是区域控制,通常利用池塘或湿地吸纳一个地区的雨水。
归纳一下可以发现,“可持续排水系统”基本遵循三大原则:排水渠道多样化,避免传统下水管道是唯一排水出口;排水设施兼顾过滤功能,减少地表水中的污染物排入河道;尽可能对降雨等地表水进行重复利用。
英国环境署洪涝风险评估员西蒙•休斯在评价“可持续排水系统”时说,它利用技术和工程手段降低雨水从天空到河流的速度,用小湖泊等设施防止暴雨期间地表水过快地集中涌入排水管线。
英国环境署认为,相比传统排水系统,“可持续排水系统”不仅能够减少城市在极端暴雨天气时发生内涝的可能性,还有其他多种好处,包括将污染扩散最小化、维持或恢复自然水流、改善水资源以及美化市容市貌等。另外,其花费的综合成本也低于传统排水系统。(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02/7209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