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正视“钱荒” 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

2013年07月02日 14:29

 

近日来,中国银行业的“钱荒”成为多方瞩目的焦点,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攀上高位。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导致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钱荒”升级。“钱荒”从银行体系内萌生、在资本市场被放大。

“钱荒”产生的背景

专家认为,钱荒出现原因主要是:从资金供应方面看,由于美元开始走强,加之我国对曾经拥有高回报率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加强了管理,导致资本流入放缓,新增外汇占款大幅下降,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较4月下降77%。外汇占款是央行买入外汇时投放的等值人民币,时下已成为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之一。

再从资金需求方面看,由于5月份银行信贷投放不足,以及部分银行认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监管部门可能会放松对信贷的管理,于是加大了信贷投放的力度,这些因素导致近期银行信贷大幅增长。“此外,还有一些季节性、阶段性因素”,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比如对理财产品加强管理、对外汇存贷比进行规范、银行半年度业绩考核等,都增加了银行的资金需求。”资金供不应求,银行间市场上自然头寸吃紧,利率飙升。而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却没有相应提升。上述各种因素都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一定的收缩压力。

钱荒,一面是资金“饥馑”,一面是游资“过剩”,中国式不对称“钱荒”,折射出的是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匹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对这场迷局给出了答案——银行市场资金面紧张并不是当前货币政策将收紧,而是过去几年商业银行随心所欲扩张自己的业务规模,达到一个极点后的集中爆发。

“钱荒”产生的客观影响

有观点认为,钱荒会造成系列社会影响,如总体来说2013年并没有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但与2008年订单一夜间消失导致“猝死”相比,现在中小企业的订单倒有,活着又看不到希望。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生存危机,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观,下半年真有可能迎来一波倒闭潮。由于信贷额度紧张,银行议价能力普遍较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中小企业贷款仍会很难。持续多日的“钱荒”还引发了股市接连几日的持续震荡。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对其影响不大。”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说。意味深长的是,面对来势汹汹的“钱荒”,央行安之若素,并没有释放更多的流动性。这一调控指向似乎在暗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由简单的数量调控逐渐转向质量和结构的优化。业内人士称,央行坚持不“放水”,是对一些热衷炒资金的银行示警,本质上是要把钱逼进实体经济,不要再玩“高利贷式”空转。“央行的做法是对一些不重视流动性管理的银行的一种惩罚”,专家分析,市场上有一些银行流动性管理不当,流动性处于偏紧状态,一旦缺乏资金,就拼命从银行间市场拆入,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并倒逼央行“放水”。“此次央行拒不出手,就是希望商业银行能够按照审慎经营的思路来加强管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

“钱荒”是个伪命题

新华社则发表评论说,当下中国市场“并不缺钱”,我国广义货币达104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居民储蓄即将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从这个角度上看,“钱荒”是个伪命题:资金有的是,只是没有进入到该进入的实体经济领域。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呈现出的问题,我们应予以充分重视,但不必过度恐慌。目前银行间市场的所谓“钱荒”只是一种结构性短缺。

这种资金紧张的局面应当不会持续很久,短期内骤升的利率会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进入银行体系;由于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高企将有可能进一步抬高本已不低的社会融资成本,对实体经济不利,这种状况不宜持续太长时间;加上季节性和阶段性因素消退,进入7月后,资金紧张的状况会逐步有所缓解。

客观地讲,外围环境的变动对国内影响也远没有到诱发危机的时刻。现在人们普遍在谈论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担心由此而引发的热钱抽逃。但是,由于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可兑换,对热钱出逃有着天然的防火墙作用。可以说,外部环境的变化带给中国的影响会有,但不会伤及经济的基本面。

 

“钱荒”现象带来多维启示

“钱荒”这一伪命题在银行和资本市场上引起的“真”动荡,凸显出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的紧迫,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正视“钱荒”带出来的问题,可以成为凝聚改革共识的真良机。以往的历史经验表明,改革往往是被“逼”出来的,往往越是人们意识到不改革的危险性时,越会成为凝聚共识、推动改革的关键时刻。如今,“钱荒”现象正以市场的剧烈震荡提醒人们:靠货币信贷的过度扩张换得的经济增长,正在加剧资金的空转、泡沫的膨胀和经济体的虚火上升。我们应当痛下决心加以改变,推进利率市场化等多领域的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方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让金融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正是当前中央所提倡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三度提及要“激活货币信贷存量”,彰显出停止扩张性政策、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意味。 

如何看待钱荒的逻辑和影响?钱荒之后,我们需要做什么?

国务院参事、亚洲开发银行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发生大危机的概率很小,但要看到,中国较低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水平,造成国内金融市场相对封闭,不利于金融机构摆脱惰性,影响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推进相关配套的金融改革,显得迫切而又重要。高企的广义货币存量蕴含的风险,必须通过改革体制的方式加以解决。改变中国的金融结构,改变商业银行贷款作为企业外部融资核心来源的地位。此外,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小微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用金融体制支持小微经济,支持农业,支持农村,怎么开放民营,开放中小银行,同时建立一套监管体制,让其既能有好处又不出大问题。

那么,中国的金融结构应当怎么改?汤敏说,金融是一个非常大的双刃剑,所以一定要在开放的时候把监管收紧,都监管不开放就死了,都开放不监管就乱了,一定要双向,中国目前的主要矛盾还是监管灵活不够,监管也比较弱。但目前中国楼市泡沫还在发展中;影子银行问题亦十分突出,二者对经济领域特别是金融领域存在潜在的风险。上述问题要求中国在推动金融改革时,首先要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认为,从总量看,银行体系流动性并不短缺。截至6月28日,全部金融机构的备付金余额是1.5万亿左右,高出正常支付清算需求量的一倍还多,而且存款准备金率一直是在20%左右,支付头寸充裕。这几天,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已经开始缓解,这种情况不会影响我国银行业平稳运行的总体格局。尚福林同时表示,一些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业务结构存在缺陷,这些应该引起银行业高度重视,这就需要银行业加大风险管理、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力度,下一步将统筹银行业改革发展顶层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金融改革问题,提出多条富有前瞻性、突破性的举措。从大思路看,是要逐步有序地推动金融改革,特别是通过盘活存量货币,支持经济转型与实体经济发展,扩大内需,防范金融风险。首先有可能突破的是民营银行的准入改革。不少专家近期指出,要允许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通过相关的制度安排,防范道德风险,防止风险外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02/7209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