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考

2013年07月03日 09:59

 

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笔者有幸参加了省科协等部门组织的有关台湾休闲农业考察工作后很受启发,结合考察情况和当前贵州发展休闲农业的具体实践,谈谈体会和认识。

一、考察情况

台湾休闲农业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走红国际市场,上规模的休闲农场3000多家,每年有大约5000万人次的旅客量,推动着台湾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其呈现以下特点:

服务意识和营销意识浓。休闲观光农业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受益于城市,是一种强调城乡经济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达农业形态,使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传统农业是产“物”的,而休闲农业则是与“人”打交道,要“引人”、“留人”、“留钱”、“留心”才能赚钱,因此,产品开发服务意识和营销意识是台湾休闲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特别是服务意识,他们将服务溶合到体验中,让人愿意花钱。这种体验式消费,一方面创造了供游客实际消费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激发了游客消费的欲望。游客在享受休闲农业为自己提供的心情的放松、知识的获得、身体的锻炼时,往往愿意给予回报。

发展理念新。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除了前几年的“体验经济”理念之外,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首先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倡导“拥有不如享有”的消费理念。有的休闲农场还将现代农业的功能从“三生”(生产、生态、生活)拓展为“四生”,即增加了“生命的体验”。

行政色彩浓。农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辅导,在发展方向上予以规范,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智力支持大。通过研究者的引领,经营者、管理者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将理论转换为生产力,实现农业的精耕和休闲农业的永续发展。很多专家学者都十分关心休闲农业发展,他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潜心研究和丰富休闲农业的理论,从休闲农业的意义、功能、形式到规划,从组织、人力、教育解说到行销策略和成本分析,从文化、社会、理念到环境设计等,研究得十分细腻。并建立起一整套休闲农业的理论。通过承担大量的规划、咨询、调查、评鉴工作,为政府管理者、企业经营者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民间组织发育较为成熟。从发展经验来看,在休闲农业发展的初期,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促进和引导,但是政府不能包办一切,最终产业的进步要靠行业组织和良好的服务体系作为保障。这其中的关键是发挥农会、农业推广学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民转型。

文化开发有特色。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充分利用当地文史资源,民俗艺术,如草织、藤编、雕刻、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将过去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提升休闲农业的品位,使整个产业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产品也出现了多元化,避免了产品在低层次上的雷同。另外,农场还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农渔特产、构建不同特色的休闲农业。

规划合理,注重合作。在规划休闲农业时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与“联合同盟”道路,具体体现为:充分利用本土地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努力挖掘与其他区域不同的本地乡土文化、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突出地方特色,讲究农村的设计主题鲜明性,不重复设计,走差异化建设,保证休闲农业的持久、核心竞争力;在注重地方特色的同时,当地政府同样重视分工合作,强调同一区域及不同区域之间、各个小型农庄之间的合作生产、共同经营、策略联盟,倡导共享休闲农业基础设施等,有效整理了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了竞争力。

与此同时,注重网络营销、拉长产业链。如向食品加工业拓展、开发与观光、休闲相关的旅游产品。开拓以农业为主题的体验园、休闲园、参观园,形成农业和第三产业的一体化经营。

二、几点启示

贵州已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省,农业基础厚实,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农业园区”的发展战略和着力打造生态农业以来,让贵州的农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在自然生态和有机标准上,优势更为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贵州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贵州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有奇洞、有密林、有秀水、有雄山、有古寺,更有百里荷廊,万亩茶海,可以说,贵州处处有风景。二是贵州的气候条件好,四季分明,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三是贵州名优特产多,诸如贵州茅台酒、凤冈锌硒茶等,都为发展休闲农业助力。四是交通较为发达。随着县县通高速计划的实施,一个立体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使人们来贵州休闲十分方便。

发展休闲农业是贵州实现农业战略转型的客观需求。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战略转型的不二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受到冲击,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发展遇到了瓶颈,“三农”问题凸显,农村产业结构要调整、农民收入要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要转移等都需要寻找新的出路,发展休闲农业称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贵州农业战略转型的选择。另外,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法定假日的延长,假日旅游消费经济逐渐发展。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扩张,绿地减少,环境污染加重,生活节奏紧张的城市人内心渴望回归大自然,因此休闲农业无疑会成为城里人假日旅游的一个新去处。

 

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是发展休闲农业的根本保障。发展休闲农业既符合经营农产的根本利益,顺应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形势,又符合农业转型的基本方针。建议组织农业、旅游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适宜贵州发展的具体扶持政策,并落实到位。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统筹规划,并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使产业的发展获得持续的内在动力。在发展类型、运行机制、组织形式和投资渠道等方面,要多元化。政府一方面不能越位,另一方面不能缺位。集中精力在资源普查、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做好基础性、促进性的工作,把其他工作交由民间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己完成。

结合旅游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是发展休闲农业的长远之计。贵州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休闲农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共同产物,因此贵州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以贵州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应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力求与周围其他休闲项目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乡土文化、民间手工艺品、体验型产品是休闲农业的基本要素。引入文化创意,开发农业创意产业。旅游既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活动,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质”,要想使旅游区对游客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必须重视对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用一定的文化差异来满足游客高层次的旅游需求。经营者要深入挖掘农业产业文化和乡土原生文化,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以做到“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我们在台湾看到,农产品经过文化创意产业的介入开发,其品味和价格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成为当地颇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促进传统民间手工艺在乡村的复兴和活化。一些手工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将这些手工艺引入民俗旅游村,既促进了民间手工艺等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发展,又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还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游客参与的体验型项目。开发体验型产品。体验型产品具有放松、怀旧、传统、低技术和无竞争的特点,主要活动包括散步与漫游、野营、钓鱼、观光、划船。因此,经营者要为游客提供生产性知识讲解。使游客在参与干农家活的同时学习乡村知识,丰富体验经历,满足游客的求知心理;要拓宽思路,在自助烧烤、垂钓、采摘、打猎等的基础上丰富体验型餐饮的种类;要在体验型产品中注重文化含量。体验性产品和文化性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交叉的,即文化体验型产品。它是指游客亲自从事各种农事活动,或深入农村家庭体验家庭生活文化,或亲自参加某种手工艺品制作,或参加各种民俗风情文化活动。这种模式可以使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产生一种深厚的感情,及至交友,从而提高游客的重游率。

茶产业可以成为休闲农业的一块试验田。经过省委、省政府近年来的倾力打造,茶叶产业已成为贵州的主导产业,其基地建设、加工能力、质量体系、品牌打造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茶产业在市场营销方面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再有品质超群的茶叶如果卖不出去,仍然只能算作是一片树叶子,而如果营销环节出了问题,会给茶企、茶农以毁灭性的打击,甚至还可能会引发群众性矛盾。基于此,为茶产业寻求出路显得尤为迫切。通过茶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其好处有:一是茶产业本身在贵州具有良好的基础,发展起来难度不大;二是茶叶涉及面广,参与者众多;三是贵州茶产业本身在基地生态、茶叶品质、文化艺术方面就具有一定基础,做起来难度不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03/7210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