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正道沧桑系列评论
《正道沧桑》观后感:新时期解放思想的第一声号角
2013年07月02日 15:35
“十月里,响春雷,
八亿神州举金杯,
舒心的酒啊,浓又美,
千杯万盏也不醉。
今天啊畅饮胜利酒,
明日啊上阵劲百倍,
为了实现现代化,
愿洒热血和汗水。”
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了作恶多端、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32集“拨开迷雾”一开始播出的短片,就展现了人民群众涌上长安街头,载歌载舞、欢天喜地庆祝这一伟大胜利的热烈场面。上述《祝酒歌》中的歌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并迅速在城乡的大街小巷流传开来。《祝酒歌》之所以受到欢迎,就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希望赶快拨乱反正、甩开膀子大干“四化”的高涨热情和急切心情。然而,事情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顺风顺水,因为“两个凡是”如同一座大山,横挡在了大家面前。
“两个凡是”是粉碎“四人帮”四个月后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原文就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不难看出,“两个凡是”的本质,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坚持用他的错误决策和毛泽东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来评断是非,来剪裁现实。“两个凡是”就如同“紧箍咒”一般,戴在了干部群众的头上,使人们无法放开手脚大干“四化”,无法“上阵”尽情挥洒“热血和汗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个凡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我们党内和社会上教条主义、个人崇拜长期存在并恶性发展的结果。但是,一切不符合真理的认识,一切阻碍历史车轮向前发展的理论,迟早都是站不住脚的。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折腾和折磨,中国人民从反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痛定思痛,大彻大悟,不仅在分析、比较中得出了自己对“两个凡是”的怀疑,而且有勇气讲出自己对“两个凡是”的反对之声。
邓小平同志首先站出来反对“两个凡是”。他尽管当时还没有恢复职务,但在4月10日写给中央的信中强调:“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随后在5月24日,又在同中央办公厅两位同志谈话中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一九七六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邓小平同志的这些真知灼见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到干部群众中间,对人们认清“两个凡是”的谬误,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动员作用。
1978年5月12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犹如春天的一声惊雷,在神州大地上炸响了。这篇重要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并论证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第二部分,针对当时人们的一些担心和模糊认识,深入一步说明坚持真理标准,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它不仅不会“削弱理论的意义”,反而“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和理论”。第三部分,用革命导师以实践检验真理的大量事实,告诉人们“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第四部分,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当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凡经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者不符合实际的东西,都应当改变,不应再坚持”,这恰恰是为了“发展真理”。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推进新的事业,完成新的任务,我们就不能“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而是要以“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够逐步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长征。”说得多么好!35年后,我们重读这些闪耀着激情和睿智之光的文字,仍能感到有一股力透纸背的力量。
一石激起千重浪。文章见报后,引起反响的激烈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那些相信并支持“两个凡是”的人,斥责它是“砍旗”“丢刀子”,而反对“两个凡是”的人则齐声欢呼、击节赞赏、全力支持。在双方意见的碰撞中,全国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同志态度鲜明地坚决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他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所说:“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还说得上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呢?那会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呢?很明显,那只能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到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
历史已经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提出,犹如新时期划破长空的嘹亮号角,催生了中国大地上思想解放的大潮,实际上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新时期的政治路线,开展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也为以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今日唱响全国的“中国梦”的问世,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正道沧桑》专门列出一集,表现党和人民“拨开迷雾”的这一段历史,显示了编创人员独到的眼光和超越一般的远见卓识,值得向他们送上深深的敬意。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评论自3月1日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宣讲家评论团队邮箱:xj71pl@163.com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02/7210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