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桂林联通公司“王八奖”奇招就能有奇效?
2013年07月02日 16:24
【网络传媒案例】
编者按:业绩指标排名靠后的部门,不仅要被授予印有“王八奖”、“乌龟奖”或是“蜗牛奖”字样的锦旗,而且部门经理还被要求工作时穿着和锦旗词语相对应的黄马甲,这是近日中国联通桂林分公司出台的雷人管理举措。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乌龟”、“王八”奖太离谱
2013年5月22日上午,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信息:“业绩差就要做乌龟,效益低就要做王八,桂林联通分公司领导教育有方,拿员工耻辱作乐”。下方还附有9张照片,照片上,可以清楚看到“沃易得营销活动考核排名倒数第二名”、“乌龟奖”等锦旗上的文字,以及一位男子身穿印有“王八”字样的黄色马甲在办公的场景。
微博一经发出,便引来众多网友围观,评论数和转发数很快达到数百条。大多数网友对桂林联通的新举措都不敢苟同,甚至认为无法理解。
微博的内容是否属实、中国联通桂林分公司为何要这么做?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通过联系微博发帖人得知,发帖人并非桂林联通公司的员工,微博上所说的事情都是他在桂林联通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诉他的,而且都有照片为证。微博发布的当天,他就收到中国联通广西客服发来的短信,称已监控到他发布的微博信息并记录提交至区公司领导。建议他删除抱怨微博,以免对整个广西联通造成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久后,他按照对方的要求删除了这条微博。
记者随后联系上几名中国联通桂林分公司市场部的区域经理,他们听说记者的身份后,均表示不想提这个事情,“接受采访要走公司的程序,以公司统一对外发布的信息为准”。
2013年5月24日,记者致电中国联通桂林分公司总经理刘忠志,他在电话中称,事件发生后,公司也开会了,“我们承认了3点不足,拿出了5点整改措施。第一把关不严、管理运行粗放;第二用词不当、考虑欠周全;第三方法不妥。我们整改措施是立即取消这个奖,要明确我们的责任,第二是考虑充分,方案科学有效;第三以人为本,正向激励为主;第四释放压力,健康推进发展;第五走向一线,多听员工建议。”
“这是相关市场部门出台的政策,事实上(政策出台前)他们的员工也认可了。”刘忠志说,公司有好的激励措施却没有被人提起,“比如我们当场也发了‘金鸡奖’、‘金马奖’,因为我们(设置奖项)是以动物的名字命名,当时想跑得最慢的动物除了蜗牛是什么呢,也是想鞭策后进。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要面对现实,勇于承认错误。”
刘忠志还表示,事件被网络曝光时,他正在外地出差,听说此事后,就要求严肃处理这个部门。“我们不可能去侮辱员工的,我们也想给员工快乐的工作,幸福的生活环境和平台。如果主观上有这种(侮辱)动机,我这个总经理立即下台。”
都是业绩惹的祸?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了解到,“王八奖”、“乌龟奖”不仅真实地存在于这家公司,而且还被当成一项制度,由领导严格地监督执行着。
微博发帖人向记者展示的一张微信截图上显示,公司领导先是教育员工为了“知耻而后勇”要坚持穿黄色小马甲,随即警示员工“不穿的,发现一次处罚500元”。
刘忠志解释说,自己只是在微信里稍有提及处罚,并没有下达文件,不存在任何处罚行为。
桂林联通某部门经理告诉记者,500元的罚款并不算什么,公司罚钱动辄都是一千元至两千元的级别。如果一个单位要被处罚一万元罚款,相应人员就要负责五千元,有的员工到了发工资的时候,不仅领不到钱,还得倒贴。对于这一残酷的罚款行为,该经理称自己早已见怪不怪,他说自己这3个月来,已经被罚了将近一万七千元。
罚款太重,不是每一位员工都能承受,一些公司员工甚至把公司投入宣传的资金费用都拿出来交罚款,导致宣传不到位,业绩又上不去,形成了恶性循环。
“业绩害死人啊。”该部门经理告诉记者,市场竞争压力太大,每个人都盯着业绩看,每一个上任的新领导都希望能通过提高业绩,从而在职业生涯上步步高升。但提高业绩的渠道要么是杀鸡取卵,要么是拔苗助长,但任何一种都会给基层员工造成过大压力。
据该部门经理透露,这次评比有18个单位参与,9个指标,包括业务收入完成率、沃易得等等。评比中有二分之一的人得了奖,其中,有一个人拿走两个奖的,也有综合业绩排名前列却因为小指标没做好而拿奖的。
上层领导为了追求业绩而向下施加的压力,将会从上层到基层,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是一个恶性的关系。“不少基层一线的员工受不了就辞职了,中层管理干部大都选择忍耐,忍到换领导为止。”该部门经理无奈地说。
“我认为,没有必要炒作,一个地方公司,娱乐一下,一笑而过,别上纲上线。”《计算机世界》产业研究部副主任毛启盈认为,现在通信业市场竞争太激烈,如果没有将业绩做上去,连工资都发不下去,更谈不上奖金。
在交流中,毛启盈认为桂林联通的这一做法是在公司范围内施行,属于“家法”有点欠妥。这有点儿像家长教育孩子,或者一个游戏规则,谁做不好就穿这个衣服,领个旗子,大家也是自己人笑话笑话,娱乐放松一下。外人也不会说这个事,因为这件事本身也是团队内部的事情,被人放到网络上,被媒体及大V转发炒作,才变成了社会上的公共事件,很多外人在不了解这个市场有多残酷的情况下,就没办法理解和接受。不过,他也强调“在这个问题上,桂林联通的做法和联通集团文化格格不入”。
“王八奖”是对奖惩机制的错误解读
奖惩机制作为我国激励人民工作的方式而被广泛运用,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奖励的方式为主,以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就算有时会有一些惩罚性质的规则出现,也多体现在人才选拔,工资待遇之上,现在广西桂林却“破天荒”的开设了一个“王八奖”,不得不佩服制定此政策的人的“魄力”,总所周知。“王八”是一个非常狠的骂人词,“王八奖”的出现简直就是对人的侮辱,背上“王八奖”的员工,心中只会感到重重的压力,还怎么期望他能改进自己、继续进步?
虽然业务排名的确可以反映出员工的一个整体业务情况,但是完全可以采用业务排名前多少名的给予奖励这种方式,但是公司不知是舍不得出这笔钱还是硬要和业绩差的员工过不去,居然设置了“王八奖”,这是对员工的侮辱,也是对我国奖惩制度的亵渎,公司追求利益本无可厚非,但是记住员工不是你的奴隶,而是一个具有人格尊严的个体,纵观成功的企业,也是因为充分的尊重人,才能让人才激发出应有的潜力,这种“王八奖”的设置非但不能够达到奖惩的目的,更有可能激起民怨,到时公司想正常运转都难,还谈何良好发展,希望此公司能够赶快为自己这个“愚不可及”的行为作出道歉与补偿,公司与员工之间应该是一个共同体,只有给予了员工应有的尊重,公司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王八奖”奇招未必收奇效
桂林这家联通公司负责人当然坚信如此"奇招"可以激励和鞭策业绩差的部门领导和员工。但其显然在出此"奇招"之前已然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抛之脑后,正如有网友所质问的:"如果广西总部也这么玩儿,而恰好桂林业绩最差,桂林想出这招的老总是否会愿意在脑门上写上王八蛋三个字后满大街溜达呢?"同时,明显的是拿员工的人格尊严来扫地,说穿了,是以牺牲员工的人格尊严来换取企业的业绩的攀升。
毫无疑问,现今的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和残酷。谁都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而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适当地自我炒作也是正常的。
但是,必须厘清的是:企业推出任何任何一项举措,都不能伤天害理和触犯法律,都不能违背职工的意愿,更不能以损害职工的权益和牺牲他们的人格尊严为代价来换取企业的业绩的提升。因为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企业及其负责人眼里只有一串冰冷的业绩数据,而不注重企业先进文化的培植和顾及职工的心理感受,那么,这家企业离关门倒闭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
顺便问一句:公司要求业绩差的部门领导和员工上班时间或在办公室期间都要穿上印上"王八"字样的马甲,为什么无人公开抵制?到底是一些员工为了生存,被迫无奈,还是他们早已习惯了逆来顺受?
近一段时间来,各种古怪的企业激励和促销措施层出不穷,一经披露,舆论谴责之声跌起,却偏偏有人要前赴后继,像"买房送老婆"、给员工颁"王八奖"等,一个比一个离奇,一个比一个出格。人们不禁要问: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青睐那些耸人听闻的"奇招",就再也没有其他手段了吗?
中国联通的“王八奖”到底羞辱了谁?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出台一些鞭策后进的管理办法,原本无可厚非。可是,业绩不好就要被贴上“王八”“乌龟”的标签,怎么看都像是撒气骂人,这就令人无比惊讶了。业绩再不好,也不能污辱员工的人格呀。业绩差就要做“乌龟”,效益低就要做“王八”,还要穿着含有贬意的黄马甲上班,这算是什么企业规定?这到底羞辱了谁?
据了解,“王八奖、乌龟奖”不仅真实地存在于中国联通桂林分公司,而且还被当成一项制度,由领导严格监督执行。客观地讲,有的员工业绩一时上不去,除主客观因素外,恐怕与企业管理者的领导水平、协调能力也大有关系。再说,员工是企业的财富创造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若仅因业绩不佳就将其视为“王八、乌龟”,让他们背负骂名,情以何堪?
说白了,这些做法表面上羞辱了员工,让他们“知耻而后勇”,实际上更是羞辱了企业管理层——说明这样的企业管理无人性化可言。然而,近年来,一些企业通过偏激手段管理员工的怪事层出不穷, 2008年,南京一家玉器公司老总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要求员工洗马桶,直到敢于喝下一杯马桶中的水才算合格;今年5月2日,重庆一化妆品公司为了让员工挑战压力,竟让员工围绕解放碑跪地爬行。此等管理怪象,无不让公众大跌眼镜!
类似“王八奖、乌龟奖”的标签,恐怕非但不会引起员工对工作的重视,反而会引起员工的反感和憎恨,进而有可能肯定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这对于企业来说,不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在现代社会,这种“封建家法式”的粗暴管理不应有立足之地,否则,员工的尊严从何谈起?总之,要想成为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就必须把尊重员工当作必修课。
【启示与思考】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激励政策听了很多,用“王八奖”、“乌龟奖”锦旗来激励员工还真是头一次听说。不得不佩服能想出这个招数的领导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措施对于业绩能够起到多大的实际作用尚不可知,但是,员工的不满和痛恨却是立竿见影了。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领导层想出各路招数提高业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也并未有何不妥,毕竟努力提高业绩,实现企业增收是领导层应干的事。让员工接受业绩考核也属正常,没有考核和检验,也难以检验出员工的真实能力,激励不了员工全力工作。不过,好的初衷没有好的执行和措施未必会有好的结果。
“王八”、“乌龟”这样的词汇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本来就有贬低的含义,没有人喜欢用这些词来形容自己。穿着“王八”马甲上班更是让员工颜面尽扫、怨声四起,这甚至还有可能伤害了员工的自尊心、触及员工的道德底线。只考虑自己业绩而忽视了员工心理承受能力的做法,让人看了笑话,失了员工心,对于业绩也是于事无补,最后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所谓的正能量竟是这样的伤不起,要来又有什么用呢?
企业的运作不只是依靠员工这一个职务就可完成,业绩不佳,员工固然会有不足,然而将责任都推给员工、惩罚员工也失了公正。一个好的领导者,要纵观全局,看到了员工的不足,更应该考虑自己的决策问题、员工的训练问题、实际操作等问题的错漏。仅仅怪罪员工还有可能会“一叶障目”,找不到问题的真正根源。
“王八”的激励给不了员工鼓励,带来的可能只是巨大的心理激愤和刺激。这样的负能量伤不起,更要不起。与其单纯改变员工不如从领导层开始,赋予员工正能量不如从体恤民情开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702/721063.shtml